為何我不追熱點?

作者個人微信:miaomianba,歡迎交流。本文轉自微信公號妙面爸

不追熱點就是自尋死路?

有人說:做新媒體不追熱點,是自尋死路。這句話說的有幾分道理。

這個問題我請教過資深新媒體運營磊磊老師,他回答說:

寫文章不追熱點,必然會流量大減。大號都追,小號怎麼能不追 。

現在每個人可能關注了幾十個微信公眾號,每日會收到幾十甚至上百篇文章推送,在被深度摺疊的公眾號列表裡,寫熱點才能便於讀者點開你的文章進行閱讀傳播。

從傳播學來說,社會熱點本身已為大眾所普遍關注,具有高度的傳播力和實效性,能夠激發讀者的參與感,因而能夠吸引強烈的閱讀興趣和高度關注。換言之,熱點是經過實證、自帶流量和傳播力的素材。追熱點就是我們所謂的流量思維,也就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進行熱點營銷。尤其是一個熱點剛剛出現不久時,文章供給是供小於求,這時文章是稀缺的,在打開率和朋友圈傳播率都會很高。寫熱點文章往往閱讀量至少會增長一倍。

我就是不追熱點

但是,妙面爸雖然是只有幾萬粉絲的小號,還是想做新媒體的一股清流。我決定"不。追。熱。點!"

有人可會說,妙面爸不追熱點,又打算全職做自媒體,這是自尋死路。這倒未必。我們從抗日神劇中研究一下。

以前我很鄙視抗日神劇,但最近發現裡面有深刻的媒體運作原理。抗日神劇其實就是在消費情緒。人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各種原因產生大量的壓抑情緒,很多人想樹立一個假想敵進行發泄,而且這個假想敵最好是我們理所當然要恨之入骨。日本鬼子是最好的對象。毫無疑問,抗日神劇的製作者都是諳熟營銷心理的大師。抗日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長期熱點,抗日影視大師只是做了一個借勢的熱點營銷而已。

薛之謙與李雨桐、翟欣欣和工程師這些熱點,是短暫的熱點。這些熱點類似煙花,大家只是懷著看熱鬧的心態去閱讀,過去了就是一堆塵土,一文不值。相比之下抗日是一個更具持久性的熱點,做個50年都不會過時。但抗日這些長期熱點,妙面爸依然不會追。就算自尋死路,我也要向死而生。

我只追永恆的痛點

妙面爸不追短期熱點,也不追長期熱點,要追只追永恆的痛點。比如怎樣尋求信仰,怎樣學英語,怎樣寫作,如何搞教育,如何經營家庭,如何提升自我……。這些問題少有人長期深入地思考,更少有人找到一條適合普通草根的解決之路。而我,就是要做少有人做的事。

妙面爸不寫應景文章,要寫只寫有留存價值的文字。寫郭敬明和李楓、薛之謙與李雨桐、翟欣欣和工程師的文章,與個人的成長發展有半毛錢關係?一位同樣做自媒體的好友和我說過:「我們應該積累財寶在天上,而不是地上。我們要保證寫的文章要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後還有閱讀的價值。」我聽後深表贊同。

當看到不少以前很欣賞的自媒體作家,從專註地系統思考人生重大問題,慢慢變為熱衷追產婦跳樓、追郭敬明性騷擾、追工程師蘇享茂自殺時,我一陣唏噓。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他們微信號的閱讀量和粉絲確實是在一路飆升。10w+的不斷產生,也是文字垃圾的不斷生成。

我的關注者是異類

妙面爸的微信里很少會出現這類博眼球的話題。這可以看出妙面爸的關注者大多是「異類」。他們普遍關注人生質量的提升,致力個人夢想的實現,努力尋求人生真正的價值。不少網友加我的個人微信後發信息給我,表示我微信號的每一篇文章他們都有細細讀過,覺得受益匪淺。原因在於,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自己我本人所熱切需要的,是對人生提升過程中思考探索的一個個突破和總結,因為也可能對他人有益。很感恩能與這麼一群人同行,彼此砥礪。

我不追求一周幾更

還有人說,自媒體運營者,應該盡量日更,或者至少一周三更,否則關注者就會增長緩慢,掉粉很快。但我想,寫作是一種積累,是一種精神產品的生成,而不是一種捆綁;我們要追求的是每日的學習、閱讀、思考和實踐,將所思所想所得分享給他人,幫助建造他人,而非文章的數量。因為花了大量時間踐行,所以我能一周寫出3篇高質量的文章。

如果一周只有2篇甚至1篇,那很可能是因為我在實踐思考一個重大的問題,需要長時間的醞釀。比如最近我在研究Benny Lewis的「三月流利一門外語」(Fluent in Three Month)的技術,這篇準備發表的文章就需要研讀幾萬字的英文文獻並親自實踐很長時間。

當然,如果有重大價值的話題正好也是熱點,我也會寫寫。比如前幾天這篇看了一百份育兒指南,發現養孩子竟要靠運氣?與最近果殼網的熱文相關,因為關係到育兒的基本理念,所以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寫了。

想聊永恆的痛點,想交流英語學習、家庭教育和個人提升等問題的朋友,可添加妙面爸個人微信:miaomianba,期待和大家做更深的交流,微信上見!

關注妙面爸微信公眾號,就可免費獲得英語學習方法、自我提升和教育學習文章全集,包含上百篇乾貨文章和大量優質素材,讓你英語水平和自我高度進步神速。有些重要文章,只在微信號發。


推薦閱讀:

國家如何引導民間科學家走向正軌?

TAG:薛之谦 | 教育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