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探秘「情緒」——如何確定只有六種基本情緒?

內容提要:從四個維度界定情緒機制。

我們還是從情緒的起源——「差量標記」開始吧。

首先,功利差量中的「機體的生存取向」就構成了情緒機制的第一個基本維度對機體生存有利的——對機體生存有害的(有利——有害)

「有利——有害」標示了一個由現狀和目標來說明的「兩端」結構,這個「兩端」結構得以展開的時序場景形成了情緒機制的第二個維度——時序:進行的、將來的、消逝的

情緒固然是一種當下狀態,但從情緒的引發原因看,又是超越當下的。人的情緒之所以特別豐富,正是因為人可以超越當下的處境在精神系統中內建更廣闊的時空序列,當下的呈現成為聯結三際的節點。

在內建的時空序列中,首先可以通過虛擬體驗未來。重新體驗過去是更後發展的,這是內建序列充分完善的標誌,使人可以通過更加自為的內省,從過往經驗中學習,創建新的行為模式。

「有利——有害」和「時序」兩個維度共同決定了情緒表現的相性。

以「消逝的」情緒機製為例:在這裡,「消逝的」並非說明結果而是說明過程。比如一件「有利」的事情發生後,這一事實就是「有利」的事件(包括事情的有利後果)正在「進行」(正相),只有當「有利」的事物消失了、或「有利」的程度下降了時,才是「有利」的事件正在「消逝」(負相)。

必須明確一點,對功利差量的「標記」本身不是目的,它是為生命體縮小「差量」(即消除負相情緒)的行為服務的。在這個「去負相進程」中,為了在「主體——客體」框架中實現自為的控制,「生存取向——生存環境」間的功利差量分化出情緒機制的另一個基本維度:

對意向勢力傳遞進程的狀態的綜合體驗——對預期目標價值反饋的綜合體驗內部進程——外部反饋)。前者反映機體是否正在採取行動來縮小差量,後者反映機體行動對縮小差量的現實效果。

所有生命行為都是生命體與環境關係的反映,情緒就是這樣一種指向環境的內部綜合體驗,如果由於某些腦損傷而完全無法體驗主體狀態、或者不能反饋客體情況,情緒也將失去了發起的根源。

從低等生物的情緒機制可以觀察到不同生物的情緒機制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比如憤怒和和厭惡未分化的階段,消極和悲傷未發展的階段等等。(流淚悲傷和積極消極等情緒只在人類身上得到充分發展)

分化後的兩個綜合體驗,分別產生了兩個情緒基質:焦慮機制和抑鬱機制。(Caspi等發現,導致焦慮和抑鬱的可能是同一個基因,顯示兩者具有同質性。2003)焦慮機制的啟動導致動力性活動水平的提升,是意識喚醒的基礎;抑鬱機制的啟動導致反饋性活動的增強,是意識活動指向現實的保證。

「內部進程——外部反饋」與「時序」這兩個維度的綜合作用,體現為情緒基質的時序性分化,即情緒基質跟具體的生活進程建立關聯,最後形成6種基本情緒

憤怒:進行性的焦慮

恐懼:關於將來的焦慮

消極:基於往事不可追的焦慮

厭惡:進行性的抑鬱

憂慮:關於將來的抑鬱

傷心:基於往事不可追的抑鬱

這6種基本情緒可以理解為「釋放基質情緒的方式」,也可以理解為「降低情緒基質強度的手段」,這兩個方向的表述是等效的。

前三個維度共同構築了6對基本情緒形成機制:憤怒——喜悅;恐懼——激動;消極——積極;厭惡——悅納;憂慮——期待;傷心——慶幸。

再加上第四個維度——情緒強度心境、情緒、激情,就界定了36種基本情緒機制。

情緒形成機制很大程度上已成為習性模式,雖然,可以在意識中呈現,但很多時候是自動的。

由這些習性模式產生的綜合性指向,如果強度較低只是對意識活動產生「彌散性」影響時,就表現為心境;當其通過內省在意識中呈現,或者強度足以對意識產生「特異性」影響,就表現為情緒;如果強度進一步增加,足以貫通意識徑路的廣泛關聯,對意識活動產生「具有強烈泛化傾向的特異性」影響,就表現為激情。

事實上,激情就是強烈的情緒。(而應激並非情緒而是行為。)

這一系列的分化將在後面對各種精神障礙的闡述中得到充分印證。

042 探秘「情緒」——情緒機制的本質是什麼?

目錄——一個簡潔、整合的心理學基本理論


推薦閱讀:

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TAG:情绪 | 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