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14歲的困惑拖到40歲

我的人生屬於比較失敗的那類。在最適合瘋玩的年紀,不合群;在對動物充滿愛意的年紀,父親要求禁止觸摸;在好奇心爆棚想探索世界的年紀,被逼著背課本;在準備高考的年紀,叛逆了;在應該工作的年紀,懷疑人生了。

兜兜轉轉,跌跌撞撞,每試著向前邁一步,都會被身後成群結隊的問題扯回原地。也就破罐子破摔了,繼續不合群,漠視動物,糾結於自己沒什麼天賦,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工作,以及為什麼而活著。唯一有救的,就是還愛看書,也因此走入了出版這行。

那還是讀小庫的籌備階段,六哥叫我去他小小的辦公室,遞給我四本小小的書,說,你審讀一下,看看適不適合咱們出。我把其中一本裝進包里,在地鐵上興奮又緊張地翻閱。十個月後,這本小書出版了,叫《以書為友》。

我想,《以書為友》是愛書人看後都會頗有感觸的書,也是不愛看書之人會因此喜歡上書的一個小入口。在那些痛苦糾結,茫然無措的時刻,書提供了無比善意和廣闊的庇護。一本書無法改變什麼,但很多很多的書,各種各樣的書,或許可以改變些什麼。

借編《以書為友》的契機,我回顧了自己的閱讀史。當看著對書本複雜細膩的感情被他人娓娓道來時,無限感慨。雖然我把書讀得笨拙無章法,但總算一路相伴至今。也設想過,若自己在好奇心爆棚想探索世界的年紀讀到它,會不會有什麼不同,會不會給未來找一個更美好的可能。

六哥當時遞來的小書中,還有《你沒那麼笨》以及《動物園的生死告白》。

它們也分別解開了我的兩個心結。

雖然沒被說過笨,但也沒才華橫溢,充其量就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里不起眼的一個罷了。因此不敢輕易嘗試,怕試了,失敗了,再也爬不起來。

但《你沒那麼笨》的作者竹內薰輕描淡寫地建議,要先對人類大腦可以訓練有素與巧思豐盈有信心。在談論天賦前,先在一件事上每天投入三小時,投入十年試試。

如果我能在準備高考的年紀看到它,或許會對更多事情更勇敢,把用來糾結懦弱的時間全部給想做的事,任他人觀望嘲笑潑冷水。可惜我遇到的有些晚,一晃好幾個十年已經過去。

另一個心結就是動物。我不知道要怎麼和它們相處,對其習性與生態一無所知。每當有動物出現在眼前時,我都惶恐。長大後動物園也是不去的,那裡的動物又臟又呆,這些失去自由的身影,讓人看著心酸,也因此質疑動物園存在的理由。但阿部弘士自寫自畫的《動物園的生死告白》,讓我第一次了解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種種關係與可能,不是主僕,也不是飼養與被飼養,就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它們會有摩擦、也會有接納。相互威懾,相互妥協,相互信賴,最後和睦共處。如果我能在對動物充滿愛意的年紀讀到這本書,我可能會反抗父親的專斷,去努力感受另一種生命的氣息與搏動。

因為對這三本書愛不釋手,於是順藤摸瓜地找到這三本書的同系列讀物,它們也就相互陪伴,讓這個系列一下子有模有樣起來。

第四本《女生的世界裡總是硝煙瀰漫》。書名聽起來可怕,其實內容也挺可怕的,而我也曾經歷過這種可怕,讀來百感交集。什麼都需要學習,與人相處也需要,適當的技巧與恰當的方式可以收穫更振奮的人際關係。女孩子的關係麻煩,那就去直面,去理解,去解決,健健康康得長大,而不是已深陷泥潭了還坑自己一把,像曾經的我那樣……所以編完這本小書後,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正在冷戰的朋友打了個電話。

不久前,迎來了這個系列的第五本《不努力好像也沒關係》以及第六本《關於「工作的幸福」這件事兒》。

一本說「不努力」,一本說「要努力」,怎麼回事兒?我抱著可能被打臉的心情翻開兩本書。

有趣的是,它們不僅不矛盾,反倒互為表裡。《不努力好像也沒關係》,一上來就和我討論「人為何而活」,我擔心這個問題會不會又被曖昧不明得隨意帶過,結果沒有。尋幸哉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人不為任何目的或意義而活。看到這個答案時,我還有點失落,感覺之前的人生鋪墊險要坍塌,可一細想不就是這樣嗎,正因為不為任何目的而活,所以可以卸下別人的期待,逃離社會的裹挾,輕鬆點,開心點,成為自己喜歡的那類人,做自己喜歡的那些事。多好。

鐮田洋的《關於「工作的幸福」這件事兒》,就像《你沒那麼笨》與《不努力好像也沒關係》的實踐版,在「相信自己」與「做喜歡的事」上達到了極致。當然,找到喜歡的事,做喜歡的事,只是個起點,一旦做起來會遇到蜂擁而至的苦。能咀嚼和消化這些苦,讓它們成為養分,就是鐮田洋厲害的地方。

雖然叫「14歲懂社會」,但對我這個超齡少年也很受用。一本接一本的書,縫縫我的這裡,補補我的那裡,讓我更接近完整,更像一個真正的人。

編輯過程中,我無數次地回望自己的十四歲,無數次地遺憾自己為什麼沒在十四歲時遇到它們。若遇到,不敢說人生會大不一樣,但起碼可以小不一樣。

本文作者:一重苜,讀庫編輯。

推薦閱讀:

可否推薦一些青春期性教育的書籍?
聚眾看片的青春歲月
青春期愛發脾氣叛逆的孩子怎麼管教?
如何看待法國電影《花容月貌?
青春期怎樣使腿長長?

TAG:青春期 | 阅读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