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笑能讓人開心嗎?——一項重複結果失敗的研究

編譯來源:

No reason to smile – Another modern psychology classic has failed to replicate

編譯者:心理享學習(感謝hcp4715的建議! )

偉大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情緒中的憤怒和恐懼首先是一種本能行為,其次才是因各種身體反應所引起的一群感覺體驗。這個觀點和生理學家朗格的學說內容一致,後來學界多稱為「詹姆斯-朗格理論」。這一理論的著名例子就是:我們在樹林看見了一隻熊的時候,就導致狂奔,急促的呼吸和心跳等等,由於這些身體變化而引起的感覺,再和對這個物體(或情境)的知覺融合在一起,所產生的體驗就是恐懼。換句話說,首先是對危險的知覺,其次是逃奔反應,最後才有恐懼的情緒。行為動作成為產生某類情緒的原因之一。

與詹姆斯的理論(達爾文早些時候提出過類似的想法)一致,很多研究表明,我們面部動作似乎不僅向外表達信息,同樣也向內影響到了我們的情緒感受。 1988年發表的一篇關於「面部反饋假說」(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研究得到了大量的關注。這篇研究是讓被試在看漫畫時,同時拿著筆放在牙齒之間,強迫他們做出微笑的表情;或者放在被試嘴唇之間,讓他們產生撅嘴的動作。那些作出微笑表情的被試,更有可能報告說他們認為漫畫有趣。

但最近一項試圖複製該經典的大規模實驗失敗了。這項重複研究涉及全球17個實驗室,參與者包括了1894名學生。這樣龐大的樣本量,卻無法得到與原文一致的結果。

這項重複研究的內容發表於《Perps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其實驗操作與1988年的實驗過程有一些差異。例如,實驗的指導語是通過觀看視頻來完成的的,藉此避免實驗者無意中影響參與者。研究期間,對參與實驗的志願者進行了錄像,以確保他們將筆正確地插在嘴裡。與原研究一樣,告訴參與實驗的志願者,本次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動作控制,參與者在看漫畫之前,首先用筆完成一些任務(比如在數字之間畫線)。

總體而言,參與實驗的9個實驗室發現與原始研究方向相同的結果 - 通過將筆放在牙齒上而產生微笑表情的參與者傾向於將漫畫評分為更有趣。但差異的大小比原來的研究小得多。而當九個實驗室的一致結果與另外8個實驗室的不一致結果放在一起時,最終的結果表明,整體效果並沒有因假笑的動作產生愉悅的情緒。

主要負責這項重複實驗的研究者——阿姆斯特丹大學瓦根馬克思(E. J. Wagenmakers)表示,他們的結果未能重複出原始文獻中「面部動作導致情緒評價改變的顯著性差異」,但他們指出,這並不意味著徹底否認面部反饋假說的存在可能。許多其他的研究支持了這一假設,其中就有研究者使用肉毒桿菌影響他們的面部肌肉,以驗證這一假說的正確性。

在一篇評論中,原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弗里茨·斯特克斯(Fritz Strack)讚揚了「可重複研究者表現出的巨大努力」,但同時表示:他們的方法中存在幾個問題,可能導致了無法重複出結果(值得注意的是,斯特克斯歡迎研究者去嘗試重複他的研究,他將所有原始材料提供給重複研究團隊)。他提出的問題之一是,觀看錄像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體驗,他們的自我意識會影響到他們的主觀情緒評價。

他說:「第一眼看現在的數據似乎表明1988年的面部反饋研究鐵證如山般」不可複製「,」他寫道:「但仔細檢查重複研究後,發現在這個重複實驗中還存在幾個方法學上的問題,統計處理上還有需要再考慮的內容。「

參考文獻:

Wagenmakers, E. J., Beek, T., Dijkhoff, L., Gronau, Q. F., Acosta, A., Adams Jr, R. B., ... & Bulnes, L. C. (2016). Registered Replication Report: Strack, Martin, & Stepper (1988).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6), 917-928.

Strack, F., Martin, L. L., & Stepper, S. (1988). Inhibiting and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of the human smile: A nonobtrusive test of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5), 768-777. doi:10.1037/0022-3514.54.5.768

Strack, F. (2016). Reflection on the Smiling Registered Replication Report.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6), 929-930.

推薦閱讀:

如果我有很多錢,我會勇敢去追求我喜歡的男人!
身邊有個朋友去上了涵德智心的力量之源課程,後成了組織者傳播者,有人了解嗎?
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知道這6點,你會不忍心再打孩子
文章 | 試談生命的意義【原創】

TAG:OpenScience | 心理学 | 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