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導論|意識經驗的一個範例:對一個立方體的知覺

作者[美] 羅伯特·索科拉夫斯基 /節選自《現象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高秉江 譯/ 武漢大學出版社 / 2009

現象學:意識經驗的一個範例來自哲學人00:0020:46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演示現象學關於關於意識的描述性分析。這個例子不僅會讓我們對現象學提供的那種哲學說明有所了解,還會為後面要進行的更加複雜的分析充當模型。

側面(side)、視角面(aspect)和外形(profile)

考慮一下我們知覺某個物質對象的方式,例如知覺一個立方體,我從一個角度、從一個視角來看這個立方體。我不可能一次從所有側面來看這個立方體。在對於一個立方體的經驗中,知覺是局部性的,在任何時刻只有對象的一個部分被直接給予,這一點對於有關立方體的經驗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實際情況並不是我僅僅經驗到我在當下的視點上可以看到的側面。當我在看這些側面的時候,我也在意向、共同意向著(cointend)那些隱蔽的側面。我所看到的比直接進入我眼帘的東西要多。當下可見的側面被那些潛在可見但實際缺席的側面組成的暈圈(halo)包圍著。這些其他的側面也被給予了,但卻恰恰是作為缺席的而被給予。它們也是我所經驗的東西的一部分。

讓我們從其客觀和主觀的維度來表述這種結構。在客觀方面,當我在看一個立方體時,被給予我的東西是個混合物,它由在場的側面和不在場的但是被共同意向的側面所組成。正在被觀看的東西包含在場者與缺席者的混合。在主觀方面,我的知覺,我的觀看活動,是由充實的意向和空虛的意向所構成的混合物;因此,我的知覺活動也是混合體,其中一些部分意向在場者,其他部分則意向缺席者即立方體的「其他側面」。

當然,「人人都知道」知覺包含著這樣的混合,但是並非人人都知道它們的哲學影響和哲學範圍。所有的經驗都包含著在場與缺席的混合,而且,在有些情況下,如果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這種混合的話,可能在哲學上會有所啟發。

例如,當我們聽一位說話者說出一句話,我們的傾聽涉及這句話的一個部分的在場,它的前後伴隨著已經說出和將要說出的那些部分的缺席。這句話本身,作為一個整體,在沉寂和噪音以及先行和後繼的或者與之伴隨的句子組成的背景上突出出來。在我們對於一句話的經驗中所存在的缺席與在場的混合,不同於有關立方體的知覺中涉及的在場與缺席的混合,但是它們都有在場與缺席的混合,都有充實意向和空虛意向的混合。其他類型的對象也會有其他類型的混合,但它們都會是在場與缺席的混合。

讓我們返回到對於立方體的經驗。在某個特定時刻,只有立方體的某些側面被呈現給我,其他側面都是缺席的。但是我知道我可以圍繞立方體走一圈,或者把立方體拿來轉一圈,隨著在場的側面走出視野,缺席的側面將會進入視野。我的知覺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即使我只盯著立方體的一個側面,我的雙眼的掃視也在引導著一種我自己甚至沒有覺察到的搜尋活動。當我轉動立方體或者圍繞它行走的時候,潛在知覺到的東西就轉變成實際知覺到的東西,原來實際知覺到的東西則悄悄滑入缺席狀態;它變成曾經被看到的東西,成為只是潛在地被再次看到的東西。而在主觀方面,空虛的意向變成了充實的意向,充實的意向則變成空虛的意向。

此外,其他的知覺樣態(modality)也參與到活動中來。我不僅能夠看立方體,還能夠觸摸它,我可以敲敲它,看看它會發出什麼聲音,我可以嘗嘗它的味道(對嬰兒來說,嘴巴是首先要的觸覺器官),我甚至還可以用鼻子聞聞它,看看它是用什麼做的。這些都是潛在的呈現,與我對立方體的任何呈現相伴而來,它們可以被激活並被帶入直接的在場。甚至在立方體只是被給予我的觀看的時候,所有這些潛在的呈現也都圍繞著它。不過有趣的是,我們注意到只有視覺和觸覺才把這個對象呈現為立方體;聽覺、味覺和嗅覺則呈現製成立方體的材料,而不是呈現它作為一個立方體的形狀特徵。

讓我們更加精確地闡明關於立方體的視覺經驗。我們可以在被呈現給我們的東西那裡區分出三個層次。

  • (1)首先是立方體的側面,共有六個側面。每個側面本身可以在不同的視角下被給予。如果我讓一個側面正對著我,那麼它就被呈現為一個正方形,但是如果把它稍微向後傾斜,這個側面變成傾斜著被給予;於是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梯形。稍遠的兩個夾角之間的距離比稍近的兩個夾角之間的距離顯得要窄一些。要是我把立方體再往後傾斜的話,這個傾面就幾乎變得像一條線段,最後,如果再傾斜一點兒,這個側面就從視野中消失。換句話說,一個側面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被給予,正如這個立方體可以在不同的側面上被給予。
  • (2)讓我們把側面的每一個被給予方式稱作視角面,當一個側面正對著我們的時候,它擁有一個正方形的視角面,但是當它變成一定角度傾斜地對著我們,它就擁有一個梯形的視角面。如同一個立方體以多個側面向我們顯現,每一個側面也能夠以多個視角面向我們顯現,而這些視角面也可以過渡為立方體的視角面。不過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
  • (3)我可以在某個特定時刻觀看一個特殊的視角面;我可以把眼睛閉上一分鐘,然後再睜開。如果我沒有移動,我就會讓同一個視角面再次被給予我這個視角面本身可以通過時間上不同的多樣顯象而作為同一性被給予。讓我們把這些瞬間的視圖(view)稱作這個視角面的外形;它也可以過渡為側面的外形和立方體的外形。外形是對象在時間上被合作化的呈現。英語中的「profile」(外形)一詞是對德語詞「Abschattung」的翻刻,後者可以意指「外形」或者「略圖」(sketch)。因此最終說來,立方體是在外形的多樣性中被給予我的。

讓我們換個例子,從對於立方體的知覺轉變到對於一幢建築物的知覺。我觀看建築物的下面。我從正中偏左一些的觀察點來看這個側面:在此刻,我看到建築物正面的一個特殊視角面。假如我對你說:「你這幢建築的這個景象非常有魅力;請過來從這邊觀看。」我從這個觀察點走開,讓你走到這個觀察點,於是你看到我剛才看到的同樣的視角面,然而你經驗到的外形不同於我經驗過的外形,因為外形都是瞬間的呈現,不是能夠被許多觀察看到的外觀、視圖或者視角面。當然,視角面、側面以及建築物本身都是主體間性的,外形卻是私人和主觀的。外形甚至可以依賴於我當時的心情以及我的感官狀態;如果我在生病或者頭昏目眩,外形就可能會是恍惚的或者是灰暗的,而不是穩定的或者藍色的。外形具有相對性和主體性特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視角面、側面或者通過它們而被給予的事物也都在同樣的方式上是相對的和主觀的。

對象本身的同一性

因此,知覺涉及綜合的多個層面,涉及實際和潛在的多樣呈現的諸多層面。不過,我們現在必須讓一個重要的新維度開始發生作用。當我觀看立方體的不同側面,當我從不同的角度並且通過不同的外形而經驗到不同的視角面,我把所有這些多樣性都知覺為屬於同一個立方體,這一點對於我的這個經驗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側面、視角面和外形都被呈現給我,但是就在所有這些呈現者那裡,同一個立方體正在被呈現。我所經驗的這些不同的層面,都是在一個同一性的背景上被展現出來的,而這個同一性則是在這些層面之中並通過這些層面而被持續給予的。

然而有人會認為,立方體就是它的全部外形的總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立方體的同一性所屬的維度不同於側面、視角面和外形的維度。同一性不同於它所呈現的顯象。同一性永遠不會作為一個側面、一個視角面或者一個外形而顯現出來,但它依然作為所有這些側面、視角面和外形之中的同一性而被呈現給我們。我們可以意向在其同一性中的立方體,而不僅僅是在其側面、視角面和外形之中的立方體。當我繞著立方體走動,或者用手轉動立方體,外形的連續流就由於是「屬於」這個單個的立方體而被統一起來。當我們說「這個立方體」被呈現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意思是說它的同一性被給予我們。

在這一點上,我們看到意識的意向性所具有的更為深刻的維度,比第一章探討的那些維度更為深刻。意識在這個意義上是「關於」某事物的意識,即它意向著對象的同一性,而不只是意向那些被呈現給它的一連串顯象。當我們考慮從知覺到理智活動的轉變,當一個知覺對象成為某個事實或事態的一部分,這時候,對象的同一性問題就會變得重要起來,不過,即使只是作為知覺的一個成分(constituent),對象的同一性也是重要的。

在知覺一個對象的時候,我們不只是擁有一連串外形、一個系列印象;在這些外形和印象之中,並且通過這些外形和印象,我們獲得被給予我們的同一個對象,而這個對象的同一性也就被意向和給予。所有的外形和視角面以及所有的顯象,都被領會成屬於同一個事物的存在。同一性屬於在經驗中被給予的東西,對同一性的辨識屬於經驗的意向性結構。順便講一下,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這種同一性本身既能夠以在場狀態而被意向,也能夠在缺席狀態上被意向,我們也有可能在意向它的時候產生錯誤。

這種關於側面、視角面和外形的分析,有助於確證同笛卡爾和洛克的知識哲學形成鮮明對照的現象學的實在論。笛卡爾和洛克的知識哲學認為,我們直接覺察到的一切,都是打動我們感性的各種印象我們被封閉在我們的觀念圈子之內。然而,一旦我們承認存在著與視角面相區別的外形,以及與側面相區別的視角面,我們就會發現完全沒有可能按照那些在心靈之內的簡單印象和觀念來說明這樣的結構。

如果一切都完全是內在於我們的,那麼我們使之被給予我們的東西都會是外形:色彩的閃爍和聲音的片斷,而對象必須從這些外形中被建構出來。我們永遠沒有辦法區分外形、視角面和側面。相反,側面、視角面與外形之間的區別更加明顯地表明,事物的表面和外觀「在外」為我們存在著,我們可以去感知它們;它們並不是用那些打動我們感性的印象編造出來的。

同一個人或者不同的幾個人,能夠在不同的時間看到同樣的側面或者視角面,它們不可能僅僅是一種私下裡激發著每個主體性的印象。而且,在側面、視角面和外形的「背後」或者在「其中」,還存在著對象本身的單一性(oneness),也就是被給予我們的同一性。這種同一性是公開的,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可以得到的;它並不是我們投射到顯象之中的某種東西

在這裡我們利用了對於一個物質對象即立方體的知覺來充當現象學的意向性分析的初步範例。其他種類的對象涉及其他複雜的呈現形式。在繼續走向對於這些對象及其相應的意向性的分析之前,讓我們先來考察幾個現象學那裡推演著重要角色的形式結構。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九點 | 哪些事做起來無聊但堅持越久意義越大?
通往存在之路之複數在宇宙中的位置
專欄設想——我大概想在這裡談些什麼
意識(conscious)、前意識(preconscious)、潛意識(unconscious)有哪些區別?其中潛意識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是怎樣的?
父母生你之前,你存不存在?

TAG:现象学Phenomenology | 胡塞尔EdmundHusserl | 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