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 道德經 第78章 無以易之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

水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也。

是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流行的註解:

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好像在反說一樣。

相對性之真解:

天下的事物沒有比水柔弱的,而攻克「堅強的事物」的事物,沒有能比得過水的。

這是因為水「無法被任何形狀取代」。

水能戰勝「剛」的事物,弱小的能戰勝強大的。

天下人沒有不知道這個道理的,但是卻沒有人能依此行事。

所以聖人有說過:「承受邦國的屈辱,才叫做國家的君主;承受邦國的災禍,才叫做天下的君王」。

正確的話,在世人看來卻像是反的。

相對性之真悟: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

:沒有。

:比得過xx。有版本做「勝」,都是一個意思。

以其:因為它的xx而xx,憑藉它的xx而xx。

無以: 沒有憑藉。什麼憑藉呢?形狀的憑藉。

:變化,取代。

無以易之:無法憑藉「改變形狀」去取代水「原先的形狀」。 為什麼呢? 因為水不執於任何形狀。

【天下的事物沒有比水柔弱的,而攻克「堅強的事物」的事物,沒有能比得過水的。這是因為水「無法被任何形狀取代」。】

有的人可能會鑽牛角尖,說:不對啊,不是有比水更柔軟的嗎?

比如空氣啊。老子是不是傻,不知道空氣比水柔弱?當然不是,這只是打個比方而已。

為什麼沒有比水更能攻克堅強的事物的呢?

所謂的「堅強的事物」,是有固定的形狀的,只不過它的形狀相對於其他事物更加堅固,不易被改變。

堅強的事物,是怎麼戰勝普通的事物呢?

是通過它堅固的形狀,來改變其他事物所執著的形狀。

而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所以就沒有形狀的相對性,沒有形狀的定義。

所以堅強的事物,沒有辦法以「改變水的形狀」來破壞水「原來的形狀」。

而堅強的事物,形狀再怎麼堅固,也是有限度的。

而水的形狀,卻是沒有限度的。以無限攻有限,結果顯而易見。

水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也。

水之勝剛:無形的水能戰勝堅固形狀的「剛」。這裡指的是:「無相對性」勝過「有相對性」。

弱之勝強:弱小的事物能戰勝強大的事物。這裡指的是:偏駁的屬性,會被其相對的屬性克制。

【水能戰勝「剛」的事物,弱小的能戰勝強大的。天下人沒有不知道這個道理的,但是卻沒有人能依此行事。】

為什麼無形的水能戰勝堅固形狀的「剛」?因為「無相對性」比「有相對性」更大。

為什麼弱小的事物能戰勝強大的事物?因為當事物偏向於「強」的屬性,自然法則就會使其趨向於往相對的屬性變化。

為什麼天下人都知道「水能勝剛」這個道理,卻不能依照這個道理行事呢?因為世人未能去除相對性。世人趨利避害,偏執於自我認知,偏執於慾望,沉迷於事物的表象,又怎麼能依照這個道理行事呢?

是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

:邦國,國家。這裡指的應該是中央國的附屬邦國。

:污垢,恥辱。

不祥:災禍,受損害的,不益生的。

【所以聖人有說過:「能承受邦國的屈辱,才叫做整個國家的君主;能承受邦國的災禍,才叫做天下的君王」。】

作為國家的君主、天下的君王,他身份地位崇高,受到邦國的敬重與榮耀、受到天下人的進獻,是因為他有責任要承受邦國和天下給予他的屈辱和損害。只想獲得做為君王帶來的利益與好處,卻不能承擔作為君王的責任和包容的人,是無法作的長久的。

正言若反。

【正確的話,在世人看來卻像是反的。】

為什麼說「正言若反」?因為在世人/一般君王的眼裡,國家的君主/天下的君王應該是接受邦國的榮譽、接受邦國的祥瑞的人。為什麼?因為世人只追逐對自己有利的事物,所以只看到作為君王所獲得的有利的一面,看不到君王應該承受的有害的一面。所以就會覺得聖人說的話和自己的認知相反。

相對性之總結:

老子以「水勝剛」的比喻,論述了「無相對性勝過有相對性」和「平衡勝過偏執」的觀點。

所以身處高位、受天下進獻的君王,也要能處下受垢、受損,以保相對性平衡。


推薦閱讀:

徹悟 道德經 第19章 去相對性才能除病根
仁之真意|儒學辨義 論語 學而篇第一 2
三絕三棄|重解道德經 第十九章
徹悟 道德經 第61章 大國下流

TAG:道德经书籍 | 国学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