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大銀幕攝影教科書,跟經典電影學拍照
作為一個攝影師,最常被問到兩個問題:1,買什麼相機呀?2,怎麼拍照呢?如果說買相機還有預算,品牌,諸如此類可以細化回答的「點」,怎麼拍照這個問題就真的無從說起。如何使用相機?手機都有攝像頭的時代,好像這已經是無需學習的事情。攝影的器材和技術壁壘幾乎已完全消失,那一張照片和另一張的區別又在哪裡呢?
安塞爾.亞當斯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不只是用相機拍照。
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
聽過的音樂,愛過的人。」
書和音樂都太抽象,它奠定的是一個人的審美基礎,並不提供直接模仿學習的可能。
而電影則是天然的攝影教科書,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張照片,在膠片時代尤其如此。
上一次聊攝影我們是跟韓劇學虐狗發糖的套路,(複習:[大婚] 原來宋仲基宋慧喬的發糖照早就拍好了啊 ) 但今天要說的十部經典電影卻都是實打實的進階攝影教科書,看完會立刻提升你的攝影水平哦!
如父如子
關鍵詞:日系,細膩
選了一部《如父如子》做例子,其實是枝裕和的其他片子也有很近似的特點,比如《海街日記》。導演的細膩在畫面里充分表達,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人和環境的關係,都散發日式審美清淡、溫柔卻十分耐看的意味。
對於攝影師來說日系是非常容易上手的風格,低對比度,低飽和度,生活化的場景和不誇張的表情,這一切都在導演的畫面里有跡可循。
比起給孩子穿上卡通的衣服,在攝影棚里玩角色扮演,《如父如子》的這張海報明顯是兒童照片更合適的範例。白色窗帘提供的大面積柔光,趴在肩頭瞌睡的孩子。還有一張是兩個家庭的郊遊,簡簡單單手拉手站在森林裡。
這些毫無矯飾的畫面,是我們拍攝的意義,那些生活中值得被記住的瞬間和場景。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關鍵詞:幽默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是部很「英國」的電影。別嫌棄它老,用畫面表達幽默感,放在今天也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
大部分時候我不得不承認幽默感是天賦,淚奔。而能夠在靜止的畫面中傳達一種幽默感,無疑是攝影師珍貴的能力。並不是每一部喜劇電影都值得攝影師學習,尤其是近年來大銀幕上以扮丑/重口味為賣點的那些。(竊以為它們根本不算喜劇片好嗎,幽默和搞笑是有本質區別的。)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卻值得一看,因為那些會心一笑的場景設計,和讓人莞爾(而非捧腹)的細節。看完之後你會強烈地感受到攝影師的幽默感,是對日常生活場景中巧合與反常的敏銳觀察。
荒野獵人
關鍵詞:超廣角,自然光
說起電影與攝影,當然逃不過《荒野獵人》。但我偏偏不放小李子哈哈哈。
這部片說實話情節我基本沒印象了。但每一幀畫面幾乎都記得住,因為它妥妥就是一本自然光和超廣角鏡頭攝影教科書。今年2月的奧斯卡上,比起最佳男主角更實至名歸的是本片的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拿到了最佳攝影。
這部片子大部分是在每天清晨日出前,和傍晚日落時分加起來的四五個小時里完成的。這是一天之中自然光最美的時間(攝影師們,溫暖的被窩不屬於你)。超廣角鏡頭的衝擊力不僅展現在風光上,更是通過對人物的「逼視」創造一種主觀上的聯結。再加上背后豐富的環境,超廣角賦予了每一幀靜態的畫面強烈的敘事感。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更加直觀地理解「你拍的不夠好,是因為靠得不夠近」這句話。
丹麥女孩
關鍵詞:古典,柔光
對於照片和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一種形容是「像油畫」。怎麼拍出「像油畫」的照片?可以看看小雀斑演的《丹麥女孩》來找答案。
這是一部布光十分講究的電影(當然服裝什麼的也很講究)。同樣是「像油畫」,有的電影單純用色溫的手法來做到,整部片子昏黃的「做舊」。
而《丹麥女孩》明顯高明不少,它保留了畫面的色彩,而大規模使用柔光模擬出古典畫派中經典的光影效果。通片散發著不露痕迹的精緻:完美清晰的面部輪廓,細膩的皮膚質感,摒棄了突兀的高光和陰影,對細節最大限度的還原。
整部電影大量的室內場景,都可以當做室內拍攝的布光教程來看。
瘋狂的麥克斯 狂暴之路
關鍵詞:想像力,時尚
和《丹麥女孩》完全不同,《瘋狂的麥克斯》是後現代的蒸汽朋克。
本來年紀大了對刺激性的畫面和劇情耐受能力很差,但《瘋狂的麥克斯》還是堅持看完了:它的置景、造型和光線完全就是另類的時尚大片。甚至Vogue美國還專門拍攝了一組同名大片,和電影畫面的還原度超過90%。(好吧電影本來也有一群維秘超模在演)。
如果說柔和,清晰,暖調是一種古典主義,那Mad Max的濃烈,高對比,無處不在的金屬光澤則是強烈的視覺吸引。排除劇情,如果把劇照中的人物換成超模這就是一幀超酷的時裝大片啊,無論是服裝面料還是人物皮膚都呈現出精準的質感。
另外,片中置景和造型的想像力也是爆表,比起乾巴巴的背景板前拍照,給模特創造一個戲劇化的場景當然更好。(不過普通的拍攝大概永遠不會有機會砸這麼多錢置景吧...想到這裡好想去當劇照師!!)
刺客聶隱娘
關鍵詞:詩意,留白
《聶隱娘》是一部讓人愛恨分明的電影,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都很堅定...但相信絕大部分攝影師都會喜歡這部電影,哪怕一句對白聽不懂,一點情節都沒看進去,僅僅是每一幀畫面的「顏值」就夠讓我們顫抖啦。
它的背景是盛唐,然而開篇就跟四面八方花紅柳綠的中國風拉開了距離:《聶穎娘》的畫面審美核心,是留白和意蘊。畫面上大量的空白,甚至不交代任何有用的信息。靜默的空鏡頭,如果不是窗帘或燭火簡直意識不到畫面是動態的。
其實每個攝影師都有從亂入繁,再由繁化簡的過程。而《聶隱娘》呈現的就是最終摒除了一切冗餘,留下一絲意蘊的畫面。
布達佩斯大飯店
關鍵詞:構圖,色彩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無可爭議的攝影教科書。絕對的對稱,大面積充滿想像力的色彩,框架與線條的靈活運用,都讓它從一部劇情片上升到視覺藝術品的高度。
好吧其實劇情也很妙,但像我么感性的人都只記住它的色彩和畫面...大面積高飽和的顏色其實在視覺傳達中有很高的風險,不信你回家看父母壓箱底的紅被單。
但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里,所有的顏色都很飽滿,卻因為搭配得當而毫無違和感,幾乎可以當做配色手冊來用。雖然它沒拿到當年奧斯卡的最佳攝影,但最佳美術指導也足夠攝影師們學習好一陣啦。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關鍵詞:人物關係
怎麼判斷一個攝影師的構圖能力?給他超過兩個模特就行。
一個人擺pose,兩個人互動,三個人在照片上就只能站得直挺挺?當然不!有一部經典的電影堪稱多人物擺拍的模範,那就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同樣西西里基因的Dolce Gabbana每年的campaign也是人海戰術,比較一下自己拍的集體照,高下立現。
當然這部片還有更多可供攝影師學習的地方,比如說怎樣拍攝才性感而不色情:)
春光乍泄
關鍵詞:個人風格,LOMO
攝像師做到杜可風這個份上,真不是技術和技術的差別了。無論是《東邪西毒》、《重慶森林》還是當年包攬了金像和金馬攝影獎的《春光乍泄》,都是個人風格極其強烈的作品。
大量打破水平線的構圖,作為場景內容的光線,和看起來崩壞般的色彩,像lomo相機漏光的效果,與王家衛式迷離的情緒嚴絲合縫。個人風格對於電影來說是把雙刃劍,對拍照來說也一樣。它能讓人一眼認出你,也可能將未來的創作局限在某一個題材里。
但無論如何,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風格都是每個攝影師的願景。那麼不妨大膽一點?嘗試將情緒的表達放在首位,而在構圖和色彩上不拘一格。或者嘗試用並非精確還原的方式創作,比如失焦和lomo.
卧虎藏龍
關鍵詞:冷暖對比,動態
把《卧虎藏龍》放在壓軸,是因為雖然每一部電影的畫面都可圈可點,但是!《卧虎藏龍》里有最簡便易學、立竿見影的拍攝套路。
比如夜景和黃昏時候的冷暖對比創造的戲劇氛圍,比如放慢快門表現移動,比如風吹過髮絲讓一個面部特寫瞬間輕盈,又比如竹林一場,大面積的顏色里人物舒展的身形。它對動態的表達,在靜態的畫面里也有完美的呈現,和很多動作片需要靠gif才能分出「動靜」有質的不同。
它的審美也是詩意的,但有比《聶隱娘》更具象。後者屬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非導演本人難以取其精髓。《卧虎藏龍》則是可以逐幀分析模仿的。
[方法論] 十部大銀幕攝影教科書,跟經典電影學拍照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彼與此婚禮指南
公眾號ID:bcevents
推薦閱讀:
※如果傑克當年爬上甲板,他跟露絲就這副熊樣?
※月下說:開學
※《不成問題的問題》
※如何評價《機器之血》中羅志祥的表現?
※《潘神的迷宮》:政治與童話的奇妙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