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一):少數派的風口
我本科的時候學的是微電子,當時選這個專業主要是考慮到自己喜歡物理,又覺得電子類對於未來社會影響很大,只有看明白了這些技術,才能看明白以後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然而,我爸對於我選這個專業是很不滿意的,他一直覺得我該子承父業,選土木,因為有他的關係在,土木創業容易啊,幾個人一間辦公室,就可以開設計工作室了,想做工程,同學和學生可以做工程墊資,基本上無需自己再出資。如果不是他眼睛不好,他是恨不得早早下海的,我表哥順利走了這條路,收入比我好多了。
而選微電子,那時候基本不要想自己創業,學長學姐?我們自己就是第三屆,全國這個專業也才沒開幾年,08年本科畢業,學長們研究生還沒畢業呢,很多課程甚至是老師和我們一起學。實習的時候都沒什麼合適的企業去,畢業了,很多人只能去測試崗位。讀研,研究生階段也沒啥項目,幾個學校打破頭的搶國家項目,我們學校西南交大,只聽說過長波中波還過得去,短波都搶不過電子科大,更別說微電子了,而當時電子科大也就是做些國家項目,有時候軍隊會提供一些項目,有些項目還很離譜,實際上屬於當時國內技術實現不了的。學校里有個牛人,本科的時候手工拼了幾個開發板出來,成了院里的寶貝,結果考試成績不好,本科讀完了,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成天幫學校里打雜,幫著管實驗室,老師到處幫忙介紹工作,研究生都才讀三年,他就在學校里蹲了兩年。
再看看微電子的創業,貼片機都是幾百萬起步,我畢業時選得數模混合晶元設計,照抄的麻省理工同專業的假期題目,設計完了只能做功能模擬,沒法做物理模擬,因為資料庫不全,資料庫幾百萬一個。王健林說創業先設立一個小目標,但一個小目標只夠晶元線上幾台機器而已。而且最關鍵的是誰會要個本科生做晶元?我當時都覺得自己腦子進水了,一心想挑個難度大的畢業設計,為啥當初不考慮選個電路的題目呢?出國沒錢,讀研,看看學長們做的那些項目,還是算了。
自己流片,國內很差的生產線也要幾十萬一次,夠當時一套房,問題是還未必有公司願意給你流。郵電大學有個幾乎是半手工的600微米實驗線,我們暑假實習時得眼巴巴求著去,幾十號人排著隊輪流操作,就做幾個晶體管,體驗一下。當時班上有個同學去美國讀博,還不是MIT這種最一流的學校,在群里炫耀做項目期間流幾次片,學校出錢,群里一群人羨慕嫉妒恨,一群光棍比看見丫泡美女還眼紅。
轉眼畢業9年了,我也沒做本專業。今年進了一家挺有名的風投公司的下屬機構,當了個投資總監名頭(都還沒轉正~~),實際上是個光桿司令。然而最近看了很多電子類的項目,有不少是學校里搞出來的,因此專門和學校里的老師聊了聊,不由感慨,現在的學弟學妹們命真好。
說說幾個項目的情況吧:
有個做PLC,叫工業控制器的,目前他自己才投了幾十萬,有個轉接控制器的成品已經出來了,這個人是西門子在成都的研究所的軟體研發負責人和市場負責人,離職出來創業的,他在西門子的產品基礎上,加上數據聯網,再加手機數據線介面,可以在網上遠程調試PLC,也可以通過數據線接手機,用手機屏幕取代PLC的屏幕,每個成本能省300元,可以借用手機APP進行生產線的可視化編程,而且沒了屏幕可靠性更高。
有個德州儀器的回國來,做高速信號處理晶元,也是數模混合的,公司里沒幾個人,電腦上設計完了,找中芯、紫光流片,三四十萬一次,還是當年的價,但9年來物價漲了多少啊,當時學校食堂一頓飯才3塊2。而且人家是有人定製才流片。
有兩個英國的醫療物理工程的博士回國來做的醫療項目,用特殊光波治療眼底水腫,這個是很多糖尿病人需要的,英國2014年才開始研究,這兩個人在英國的時候就是負責這個項目研究的,回國來現在已經做出成品,效果比英國的還要好,已經在申請第三期臨床了。
還有電子科大和華西合作的項目,做無創血壓持續監測的,也是美國做心電監測演算法的一個博士,回國來一方面是電子科大的教授,一方面同時做了這個項目,這類產品也是國外才出來沒幾年,效果也不太好,她做的原型機已經在心臟移植手術里試用過了,效果非常好,誤差控制在了10毫米汞柱內,現在正在做感測器的固定方式的修改,準備做成無需人工調整,自動尋找血壓監測位置、穿戴式的。
還有麻省理工引進的新材料,可以由電子控制吸附釋放二氧化碳,已經第一輪融資完了,在國內做樣品已經出來了,美國那些住別墅的人群里非常受歡迎。因為美國別墅裡面滅蚊,是通過二氧化碳氣罐,鋪設管道在院落里吸引誘捕蚊子的,鋪設和換氣罐都挺麻煩的,他這個就只需鋪電線就行了。
還有做水質監控的,就是交大的項目;新材料的,帶電子設備額噴塗覆蓋處理大面積傷口的,還是交大的;用生物親和材料3D列印人工骨骼的,好像是自動化和材料專業合作的,媽蛋,當年我們天天蹲實驗室,材料系的門在哪兒都不知道,更別說合作了。
這些項目一般就是幾十萬甚至十幾萬就起步了,目測後續投入也不會超過幾百萬,而且後續很多投入實際上是有訂單後才投入,特別是對於這些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都會預收一部分錢,從實際投資額來說並不高。當然,做出了樣品的估值已經是動不動就上千萬了。
這些領域的投資,其實門檻並不低,主要高在技術門框上,基本上全是跨專業的,甚至跨三四個領域,而且博士或者教授起步。有個項目里兩個創始人,一個千人計劃專家,另一個正在申請千人計劃。
知道我最羨慕什麼嗎?去了他們的設計室,裡面全是研究生,大部分是在校的。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是壓榨廉價勞動力,問題是當時我們想被壓榨都沒機會,何況裡面有些研究生還是有股份的。換了是我當年遇到這種情況,肯定屁顛兒屁顛兒讀研去了。
推薦閱讀:
※德國經濟的秘密是什麼
※【伍】人和人們的機器
※數字化工廠規劃之七劍下天山
※日本有色金屬巨頭髮布公告,承認旗下子公司存在造假行為。
※接到知乎用戶的投訴後,我停掉了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