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意義
昨天和一位可愛的讀者聊天,從寫作聊到生活,甚是喜悅。一直以來寫的東西比較嚴肅,這位朋友在最開始的時候以為我是男生,聊了幾次,又通過文字的風格猜測我的的性格偏理性,偏沉穩。
看著她的話,我其實有些震驚,若拉住任何一個熟識我的人,都不會將「理性」和「沉穩」兩個詞安在我的頭上。相反的,是個會對小花小草小月亮悲春傷秋,也會在酒席上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人,吵鬧聒噪,上躥下跳,集自來熟與人來瘋於一體。
我將這種巨大的反差推給「雙魚座」這種不穩定的星座人格,讀者朋友卻說,也許寫作體現出來的才是你真實的自己。
這句話引得我開始深入思考,寫作帶給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小到大,一直在走一條正統的好學生之路,職場的發展也算是順遂,但時常焦慮難安,一旦想到人生的意義、生活的本質等此類問題,心底深處就像是埋著什麼東西,暗暗地涌動著吼叫著。但忙碌的生活是厚重的泥土,逐漸積壓在那個東西的上面,讓它的聲音越來越弱。
有一段時間壓力陡增,說不清什麼原因就開始零零碎碎地寫起東西來。多是絮絮叨叨的自說自話,並無文筆和邏輯可言,只是一旦開始敲擊鍵盤,身心就會情不自禁地安靜下來。
寫作是一個跟自己對話甚至是審視自己的過程,有許多對自己的認知都是在撲捉一些想法時形成的。比如雖然是個外向性格,但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在笑在瘋時,並不是發自內心的開懷,甚至是情緒鬱結的。這種感受從小到大一直都有,卻從未思考過深層次的原因。
後來看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痛哭流涕,認認真真地寫了一篇影評,而就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心底深處的聲音強烈迴響,突然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行事風格與行為動機,竟然與松子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沒有這麼慘),寫完影評又繼續用文字進行自我剖析,將腦海中的種種思緒抓取、解構又重組,終於明白那些掩蓋在開心下面的不開心到底是何原因。
當時並沒法找個具體的詞語去形容,隔了很久從一本心理書里找到答案:取悅型人格。
取悅型人格的特徵是總活在別人的期待中,總是不停的追逐著別人的認可,總是竭盡所能去滿足別人的需求。
取悅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是: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
大概只有如釋重負四個字可以形容我找到這個答案時的感受。它一下子幫我解釋通了為什麼總要去當那個好學生,總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去滿足他人要求,以及總是覺得和父母之間隔得很遠。
而在那之後,仍持續地通過寫作進行自我審視,雖然也走了不少彎路經歷不少煎熬,但漸漸地發現在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已經可以克服無條件討好他人的傾向,甚至越來越能感知內心的充盈與自信。
回到生活中,不再追求每個人都喜歡自己,而是追求自己更喜歡自己。
這些年寫下來的字成了堅實的鐵鍬和鐵鏟,一步步把心底那層厚重的土層挖掘開來,解放出那個壓抑在瑣碎生活和懦弱人格下的另一個自我。
「她」就是我理性而沉穩的另一面。
也許寫作的意義,並不是讓一個人發現真正的自己,而是讓一個人構築起更加完整的自己。
這種完整是對自我不完美的接納與包容,也是對此生為人的感恩與歌頌。
(第10天--170916)
關於空想家的100天:
克服三十不立的焦慮感,從堅持一件小事做起
推薦閱讀:
※法國高商申請,SAI申請文書寫作?
※還有十天就要考雅思了 作文還是寫不出來 怎麼破?
※我講三個小故事,來談談什麼是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