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生活 - 第十五品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 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 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很多人生活中一遇到問題就會去求神拜佛,或者聽說如何如何能夠解除厄運就跟著去。末學的太太也是如此。上個星期陪她到玉佛寺還願,我問她許了個什麼願,原來是為了當時還沒有出生的老二求神明保佑身體健康。到了玉佛寺才知道太太要跑到錦鯉池處還願,因為她是對錦鯉許的願,覺得有鯉魚仙。當時末學愕然了一下,但是錦鯉們也是有佛性的,若因此能令末學太太對佛菩薩更有信心也無妨。山河大地何不是佛性妙用呢?
很多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心裡有所擔憂或煩惱的人會將一切寄托在神明處,求添丁的,求發財的,求姻緣的,求事業的,求家庭和睦的。希望這一求就能夠得到回報。如果有人跟他們說「無佛」可求,這可能不太容易令他們信服。明明大家說很靈驗的,也有很多感應證明,為什麼說沒有呢?這裡牽涉到應機對機的問題。《金剛經》在第十五品裡面有說「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如果末學對太太說「自性即佛」,那麼她很可能就不知所措,到底該向誰向什麼祈福呢?誰來保佑我的寶寶呢?因為在太太心目中還是在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福樂謀幸福求平安。這就正是「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就算我跟她說《金剛經》的殊勝,很大可能她會關注於「持誦功德無量」上的「無量功德」而忽略了「實相非相」的要點,將一切變得形式化。
末學在香港認識一位很熱心護持道場也學佛很多年的師兄,她自己註解《心經》派發給蓮友和接引新學入門。當末學看了她的註解後發現裡面太多講功德福德,如何誦讀或者要念誦多少次的文字,也有一些是將裡面的文字和能得到不同的菩薩庇佑連在一起,初學看了很可能覺得神乎其神,或者會吸引一群對自我利益非常看重的初學。雖然接引可以「先以欲牽之,後令入佛智」,《心經》的大乘般若空觀可能因此而有點被浪費了。
如果我們常常說每天誦念什麼經會有什麼不可思議的感應來勸人誦經或抄寫,雖然是能吸引一批人,但是卻失去了原有經文裡面佛陀給我們的教導和智慧。而且也是如《金剛經》所言住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可能很多人在此品裡面看到佛陀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就覺得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一直說不住相的佛陀這下子怎麼要人、天、阿修羅供養此經呢?又要「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其實這裡也最好應該是不住相的行為。因為此經是般若智慧精華,指導發了心修行菩薩道的善男子善女人「應云何住」方是菩薩住心處。依此修持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如此甚深智慧能造福無量眾生,不再顛倒妄想,這可不簡單。一切六道眾生應當讚歎供養。當然還是要一步步來直到讚歎供養不取不住讚歎供養相,那麼這裡說的還是「世間、天、人、阿修羅」 - 六道裡面頭出頭末的眾生,還沒有徹悟般若空性。但是眾生若知此經的甚深義理並發心受持,則應自觀何者在取相著相住相,體悟一切萬物空性本來,所以「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末學太太可能因緣還不成熟暫時不適合看《金剛經》免得她腦袋發脹,當發現此「自我」和「我所」並非快樂源泉,能回小向大,則時機成熟。到時候再跟她說此經的殊勝也未遲。凡事要看時機也要一步一步來,欲速則不達。
阿彌陀佛!
2007年8月28日 於上海
推薦閱讀:
※《趙州錄》之「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飽柴飽水」
※專註是進行禪定修行所必須的嗎?
※藏傳佛教裡面的虹化是怎麼回事,可以從科學角度解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