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國抗震神器問世?別激動,今天某些媒體重新定義了「問世」

今天,人日微信號頭條推送了一條「大新聞」:厲害了!我國「抗震神器」問世!能抵消80%地震能量!還有…

看到標題,我真是無比激動:「哇,我國有新抗震神器了!」點開閱讀之後,我簡直想摔手機。這篇文章不僅誇大其詞,而且缺乏常識,誤導讀者,傳播錯誤。

原文摘要說:

作為自然界中毀滅性最高的災害之一,人們談及地震就會為之恐慌,近來,一種可以讓建築物抵消80%地震能量的「抗震神器」問世了,而且這種「抗震神器」還是利用火箭發動機的原理研發出來的,火箭和抗震神器,這到底是怎麼結合到一塊兒的?

文章開宗明義地介紹,「近來」「抗震神器」問世了,而且它是利用火箭發動機的原理研發出來的。

原文說:

傳統的抗震技術是把建築物上部結構和基礎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是把房子蓋得更結實,用更粗的鋼筋、更多的混凝土澆注,但這樣抗震效果並不理想。隔震支座則是在上部結構與地基之間增加隔震層,安裝橡膠隔震支座,起到與地面的軟連接,通過這樣的技術,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而這樣的抗震技術竟然來源於火箭發動機。正是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研發了這項技術。

此文的意思很明確,1.傳統抗震技術不理想;2.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借鑒火箭發動機的抗震技術,研發了本文介紹的隔震技術,在上部結構與地基之間增加隔震層,安裝橡膠隔震支座。

正是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研發了這項技術!

正是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研發了這項技術!!

正是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研發了這項技術!!!

好厲害哦,專家們!人日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內心一定也是滿滿的驕傲吧???

那麼,隔震技術究竟是怎樣一種技術?

它的誕生,真的像新聞中所說的那樣,是我國火箭專家的智慧結晶嗎?

a.隔震技術是怎樣一種技術

其實這些都能百度到的,我直接引用吧~~

周福霖院士:隔震技術能「以柔克剛」-新聞-科學網

現階段,我國建築物主要採用三種抗震方法:一種是通過加粗柱子、多加鋼筋的傳統方法來硬抗震;另一種是通過在地基與柱子之間加鋼板橡膠墊的方法來隔震;第三種是把建築物某些非承重部分設計成效能桿件或通過裝設效能裝置來減震。

「其中,隔震是一種非常見效的方法,能將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提高4到8倍。」周福霖表示,鋼板橡膠墊就像「夾心餅乾」,一層橡膠一層鋼板向上疊加,把建築物與地面隔離起來。當地震發生時,讓建築物在橡膠支座上處於彈性狀態,既能隔震又不影響承載力。「這種以柔克剛的方法,效果非常好。目前世界上採用隔震技術的房屋,還沒有一座被震倒。」

百度百科:

基礎隔震技術是在建築上部結構與地基這間設置足夠安全的隔震系統,由於隔震層的"隔震"、"吸震"作用,地震時上部結構作近似平動,結構反應急僅相當於不隔震情況下的1/4-1/8(強震觀測結果可達1/2-1/16),從而"隔離"了地震。

b.橡膠抗老化需要「航天級技術」嗎?

新聞原文中說:

反覆擠壓是為了讓橡膠里的配方充分融合,製作完成的隔震支座能做到與建築同壽命,沒有發生地震不用更換。這種橡膠配方正是航天人的得意之作。 尤軍峰 :運載火箭或者導彈一放十年二十年,不能老化,硬了不行、性能變了也不行。」

言外之意,這個橡膠用了航天技術,能十年二十年不老化,性能不改變,與建築同壽命。

其實,目前的橡膠都能做到這一點,周福霖院士說:「對於隔震墊使用的橡膠,不用擔心其老化問題。隔震墊老化的速率約為4.5毫米/百年。如果加上抗老化劑和支座外保護層,其使用壽命會高於混凝土。 」

此前,周院士在一次講座中,介紹了英國的一項試驗。工程師在一個地下室找到了一塊一百多年前的橡膠,對其進行測試,性能仍然符合使用要求。

c.誰發明了房屋隔震

誰發明了隔震技術,是不是利用火箭發動機的原理?是不是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研發了這項技術?

目前學術界公認的隔震技術發明人是地震工程專家Bill Robinson,他於1974年在紐西蘭發明的。(當然,在此前就已經出現了隔震思想和隔震應用)

《建築結構基礎隔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陸鳴等,2006):

雖然在 19 世紀就已經有了基礎隔震思想,但直至上世紀 70 年代,紐西蘭學者 W. H. Robinson 研發出了鉛芯橡膠支座,基礎隔震技術才開始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Skinner R. I. 等,1996)。目前,日本、紐西蘭等多震國家在隔震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研究中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早期隔震系統是由天然橡膠支座加阻尼器或鉛芯橡膠支座組成,近期,使用高阻尼天然橡膠支座的隔震建築越來越多。

也就是說,隔震的思想在19世紀就有了,那時火箭固體發動機這個詞還沒有出現……

d.隔震技術應用

根據陸鳴等人的文章,隔震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和我國早已廣泛使用。

1969年,現代第一座隔震建築出現在南斯拉夫,建築結構為 3 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隔震裝置採用天然橡膠支座。

1970 年左右,法國在馬賽蘭蒙斯克鎮建造了一幢 3 層教學樓,首次採用了疊層鋼板橡膠支座隔震。

1981 年竣工的紐西蘭惠靈頓威廉克雷頓(William Clayton)大樓是世界上第一座使用鉛芯橡膠支座的結構。

1984 年,美國加州福希爾司律師事務中心落成,這是美國第一座隔震建築,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高阻尼橡膠支座隔震的建築物。

1984 年,美國鹽湖市政大廈採用隔震技術加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基礎隔震方法對建築物進行抗震加固的工程,其中隔震系統全部採用鉛芯橡膠支座。

2003 年落成的日本大阪楠葉塔樓城最高部分達到 136.8m,是當時應用基礎隔震技術的最高建築物。

我國土木工程學者也不甘落後,積極鑽研:

在我國,80 年代後期,我國學者開始重點關注橡膠支座隔震技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基金資助下,以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周錫元和蘇經宇、廣州大學周福霖、華中科技大學唐家祥等學者為學術帶頭人,進行了橡膠隔震支座研製、隔震結構分析和設計方法、結構模型振動台試驗、橡膠支座產品性能檢驗、檢測技術、施工技術等全方位的系統研究工作,提出了橡膠支座隔震建築的成套技術。

在我國有較多工程實例:

1980 年,由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李立主持,在北京採用砂礫層隔震的方法建造了幾座單層隔震房屋和北京中關村一幢 4 層磚混房屋,這是我國最早的隔震建築。

1993 年,由廣州大學周福霖主持,在汕頭市建成我國第一座夾層橡膠墊隔震房屋。

1993 年,由建築科學研究院周錫元、王亞勇等主持,在新疆獨山子建成我國第一座滑移板(聚四氟乙烯)隔震房屋。

1994 年,由華中理工大學唐家祥、劉再華主持,在安陽市建成我國第一座採用鉛芯疊層橡膠隔墊的隔震房屋。

截止2004年,我國已建成隔震結構近400 棟,分布於北京、上海、新疆、河南、山西、廣東等 20 個省市,覆蓋了我國大部分地震設防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最最有名的一棟隔震建築——蘆山醫院門診樓。

蘆山縣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是2008年汶川地震後,澳門特區政府的援建項目。不過,這棟綜合樓的隔震結構分析與設計,則是由廣州大學校長助理周雲教授和吳從曉博士完成。 後來的四川雅安地震中,蘆山縣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在地震中表現出良好的隔震效果,經歷7.0級強震後,除了少許牆面乳膠漆層脫落,建築內部樑柱和牆構件竟沒有出現任何裂紋,就連窗戶的玻璃沒有任何毀壞,成為震後地震區搶救傷員的主要醫院之一。它也因此被網友譽為「樓堅強」,也是第一個真正經歷地震的隔震技術建築。

今天的打臉就打到這裡吧……

所以,該技術的發明人和廣泛應用與「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 」有半毛錢關係嗎?我叫你一聲「發明人」你敢答應嗎?

--

首發於公眾號「鶴運」

原文鏈接:我國抗震神器問世?別激動,今天某些媒體重新定義了「問世」

推薦閱讀:

造宿舍要多少錢一平方?
【規範更新】重大消息:鋼結構要換新規範啦!GB50017-2017即將啟用!一起來看看都更新了啥!
他的狂妄致使大橋兩次坍塌,88人葬身鋼筋之下
房價那麼貴,層高那麼低,為了買房的年輕人我們讓夾層一薄再薄。

TAG:土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