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就是給自己買敵人

有句調侃說得好:要想失去一個朋友,就借錢給他。感情這東西,在金錢面前,太容易毀掉。

曾經有一位朋友借錢給同學,最後錢沒要回來,還被對方給拉黑了,他只能把聊天截圖發在朋友圈吐槽。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微博上就流傳過這樣一組聊天記錄,形象詮釋了「欠錢是大爺,借錢是孫子」。(手機用戶向左滑動查看全部圖片)

明明是借錢的人,卻要低聲下氣求還款,本末倒置後,欠錢的人反而高高在上,一言不合還用情感綁架。

借錢賴賬的人,大多人品有問題,不值得深交,也不宜再來往。

很多時候,錢就是驗人機,能幫你識別真性情,也能幫你找出假感情。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你要出國,消息前腳放出來,後腳就有一大堆朋友帶著清單找你人肉代購。要墊付、要無償、要抹零、東西完好無損帶回來還行,有點磕磕碰碰的,還要橫挑鼻子豎挑眼;

你攢下一筆積蓄,準備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親戚家孩子跑來哭訴自己生活困頓,結不起婚,看在親戚情分上多少幫襯幫襯。你犧牲自己的旅行計劃,掏了錢,眼看著他們家買房買車,卻從此見了你躲著走,再不提還錢下文。

這些場景里通常伴隨著特定的語氣:

「你最近賺大錢啦,借我點錢你不會不答應吧。」

「哥們,我最近想買個手機,還差3000元,你借我下。」

「我最近真的有急事才跟你借錢,你多少借一些吧。」

「打欠條?咱倆是什麼關係,你還怕我不還嗎?」

「最近手頭有點緊,等我有錢了一定還你。」

「天天催催催,有必要嗎?掉錢眼裡了吧。」

通常,借給人家錢的還記得,而借錢的人卻早忘了。借給人家錢的,不好意思張口討,每每見面弄的忐忑不安,欲言又止,而借錢的人卻無比坦然。

「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本來是句說濫了的話。但真實的生活中,該收錢的小心翼翼唯唯諾諾,該還錢的卻趾高氣昂。

借錢見人品不是說說而已。

把錢借給朋友,很有可能是沒了錢也沒了朋友,從兜里掏錢,卻養了個仇人。

借錢要勇氣,更要有思慮。

「看人下菜」是必要的。

家人以親疏而定,如非不得已,朋友間也不要借錢,到最後催也不是、不催也不是。

更陌生一點的人,借錢就更需做些考量,沒有誰的錢是白撿的,有借無還,催債的人成了沒理之人,不落好錢還打了水漂,實在得不償失。

為了避免紛爭,借錢之前,經濟能力、個人誠信、有無工作都是應該考慮的因素。

學者劉馨曾做過一個樣本調查,結果顯示,「借錢後對方還錢情況」中按期足額歸還的,只佔到24.2%,不到四分之一。

而關係再好的人,借錢不還,兩人感情也回不到從前。

樣本中,對借錢不還之後關係影響的調查顯示,「表面還好,但已經不再相信對方」的佔比高達八成,其中甚至有7.2%的人選擇完全斷絕關係和來往。

借錢考驗人品,還錢更考驗人品,毫無分寸的要求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2015年《中國城市居民肯借錢排行榜》的數據顯示,「比較願意」借錢給別人的受訪者超過受訪人數的一半。但當涉及到「額度」和「頻次」兩個方面時,受訪者的意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第一次借錢,但金額較大」,這個假設面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訪者仍然表示願意借錢給對方,另外超過70%的人表示不願意。

如果再加上「對方頻繁借錢」這個前提,願意借錢的比例更是急劇下降,跌至13%。

金錢,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東西,也最能看清人性。

在借錢這方面,「為富」之人未必「不仁」,低收入者中,有60.3%的人願意借錢給他人,但當債主收入提高時,有借錢給他人意願的人佔比上升到76.2%。

借錢見人品,談錢傷感情。救急不救窮,三思而後行,避免紛爭,最好從一開始就注意。

錢借出去有日期,還回來卻沒日期。

有時,還錢之日,就是欠錢的人和借錢的人,斷絕關係之時。

一位讀者在後台給我分享過他的故事:

曾經借5000塊錢給一個親戚,說好兩個月還。但兩個月後,親戚卻隻字未提。他心想,親戚一場,5000塊錢,也不好意思追著要。

後來親戚買房,急需用錢,又問他借,而且這次是要七萬。他本想推辭,但對方軟磨硬泡,最後承諾半年還錢,打了欠條,才勉強借了出去。

誰知道,半年後,親戚對還錢的事情一點也不上心。他打電話、登門拜訪,明說、暗示都不管用。

這位讀者吐槽:關鍵那個親戚過得比自己還好,有房有車有老婆,老婆背的包都是LV。

那一刻他覺得無比諷刺。因為自己的女朋友還在和他一起,為婚房努力,為了攢錢,連漂亮衣服都捨不得買。

實在沒有辦法,這位讀者就想讓自己的父母幫忙去把錢要回來,想著老人家的面子好歹要給。結果親戚當場翻臉,說:「不就七萬塊錢嗎?還把老人家叫來催。」

「你和你女朋友都在大公司上班,怎麼還這麼摳門,這七萬塊錢不就你們三個月的工資嗎?真小氣。」

欠錢的此刻反而有了底氣,指責借錢的摳門。

最終親戚把錢還了,但還錢之後,這位讀者和親戚也徹底沒了聯繫。

前段時間有一組關於借錢的漫畫傳得很熱。

借錢不還的背後,依然是我窮我有理的邏輯綁架。

今年5月份演員李小璐發了條微博,大意是說:女兒甜馨看到路邊有乞討的老爺爺,想要給老爺爺一點錢。李小璐翻遍全車只翻出兩個硬幣,所以讓甜馨把兩塊錢給了那個老人。

微博下面的評論就炸開了鍋:「大明星就給兩塊錢?這麼摳門?」、「太摳門了遭天譴!」甚至還有更惡毒的言論。

諸如對李小璐的惡罵,或天津爆炸案時逼捐馬雲,都是秉持著「我弱我有理,你富你活該」的強盜邏輯。

彷彿有錢人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

上大學的時候,同屋舍友間經常相互帶飯。一頓飯也就七八塊錢,並不貴。

宿舍有一學霸,終日奮筆疾書不出宿舍,所以我和另外兩個舍友就經常給她打飯。每次她都說一聲「謝謝。」就一邊自己去吃了,也從不提還飯錢的事,就傻傻裝作是忘了。

過了一個多月,欠下的飯費累計也有兩百多。一個心直口快的舍友說了一句:「xx,那個,你讓我們帶飯的飯錢是不是還沒有還呀?」

學霸舍友恍然大悟樣:「哎呀,你怎麼不提醒我呢,看我都忘啦,等我拿到補助還你們哈!」

後來一天回宿舍,無意聽到她在跟家裡通話:「我舍友家那麼有錢,就讓她帶了幾頓飯,就嚷嚷著說讓我還錢,真是醉了!」

我頓覺無奈,後來再沒有給她帶過飯,那兩百多塊錢的飯費她也至今未還。

前陣子同學聚會見到她,我們淡淡寒暄。但這件小事一直膈應著,很難再把她當做親密的大學同窗了。

我從不缺那兩百塊,但就是那兩百塊傷了我的心。

生活中那些借錢不還的人,也是把「窮」、「弱」當做資本,最後成了終日里以窮作為借口的無賴。

借錢時稱兄道弟,訴說自己的悲慘境遇,如果不借便是無情無義;借完後,立即成了大爺,不但不還錢,如果你要債,反而是成了小心眼,小氣鬼。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窮不是問題,恃窮自傲才是問題。這樣的人,心胸狹隘,恐怕也永遠走不出貧窮的怪圈。

有人在網上問梁宏達:你會借錢給別人嗎?朋友欠我的錢經常收不回來怎麼辦?

老梁答道:「我告訴你一個處理方式,如果這個人找你借錢,你做一次評估,他不是向我借,他是向我要,這時候你能不能給他?如果他向你要錢,你都能給他,你再把錢借給他用;要是不行,那你就別借。本來這個人是你的朋友,借完他不還你,你想要,兩個人再有個矛盾,錢你弄不回來朋友還丟了,何苦呢?」

朋友之間的借錢,是以消耗友情作為利息。

中國素來是人情社會,太多的人在過度開發人情資源。而社會誠信體系又不到位,失信的人只需要承擔道德風險,沒有法律負擔。所以,人情交往成本讓我們越來越不堪重負。

所謂人性善、人性惡,本質上都是靠著自我管理和約束。我們相信人性,卻不能依賴人性。尤其在借錢這件事上,以感情為考量,是最大的風險。

無論借與被借都是一種負擔,但是,你要理解,借錢與你一定是珍惜與你的情誼,不借與你,也不是傲慢與偏見,可能對方也正囿於貧困之中。

所以啊,別跟我談感情談道義了,太傷錢。

推薦閱讀:

怎樣拒絕朋友親戚借錢? 怎樣把借出去的錢要回來?
小說《諾丁》S01E039王澤終於湊夠欠款,但還是沒能挽留住
搜羅了各種借錢的渠道
挖到中行「雪藏」的一款借貸產品
界線

TAG:借钱 | 友情 | 社交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