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有口香糖,古代人要怎麼對付口臭呢?
以前的人們是如何保持清新口味的呢?
不管嚼口香糖被人為賦予了多少好處,譬如清潔牙齒、防止蛀牙、瘦臉、鍛煉小腦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還是為了防止嘴巴無聊,以及清新口氣,拉近距離。
有詞為鑒。清人陸求可曾作《月湄詞·相思兒令》「一點櫻桃嬌艷,樊素不尋常。何用頻含雞舌,彷彿蕙蘭芳。座上吹罷笙簧。徐徐換羽移商。晩來月照紗櫥,並肩私語生香。」
雖然全篇不曾提「嘴」,卻始終圍繞著佳人口香。若佳人吹完笙曲兒,櫻桃小口微啟,氣味竟令人難以忍受,請問男主人公要以何種心情與其在窗前月下幽會?不不不,劇本一定不是這麼寫的!
不過在既沒有綠箭又沒有益達的古代,怎麼避免口臭成為破壞人類繁衍的元兇呢?答案也在這首詞里,「頻含雞舌」指的就是嚼口香糖的動作。這裡的「雞舌」指的是中醫所說的「雞舌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丁香。
銜丁香以避口臭的方法其實頗具歷史。由於丁香原產於域外,西漢張騫通西域以前無從考,東漢《漢官儀》載:「桓帝侍中迺(「乃」,姓)存年老口臭,上出雞舌香與含之。雞舌頗小、辛螫,不敢咀咽。嫌有過,賜毒藥,歸舍辭決……僚友求眡(「視」)其葯,出在雞舌,咸嗤笑之。」老大臣挨了同事們一頓嘲諷,證明在漢朝,朝堂官員用丁香防口臭已頗為普遍。
● 丁香:藥用,又稱「雞舌香」
丁香的藥用成分存在於其花蕾與果實的揮髮油當中,其中所含的丁香酚主要功能就是抗菌。
漢以後,丁香成了「口香糖」界代表性的存在。三國時曹操寫給諸葛亮的一封書信,稱「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明為送禮,實為從蜀漢挖牆腳,暗邀葛亮與自己同朝為官,一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求才願望。
此後含雞舌香更在唐詩中衍生為典故,隱含在朝為官之意,如王維「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慚未報主人恩。」、白居易「對秉鵝毛筆,俱含雞舌香。」
除丁香之外,原產自恆河流域、後傳入古中國的胡椒與蓽撥(又稱「長鬍椒」),亦有鎮痛消炎去除口臭的效果,東南亞地區及我國嶺南地區還有嚼蒟醬葉的古老習俗。
● 胡椒、蓽撥、蒟醬葉
歷朝歷代中醫經典中記載了更多五花八門的「口香糖」。最早者如東漢《神農本草經》記載了「水蘇」的對去口臭有奇效。
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七竅病」專卷內,有專門針對口臭、身臭的「含香丸方」,比如以丁香、甘草、細辛、桂心、川芎,研磨成粉後用蜜練成丸子,「臨卧時服二丸」。
到了宋代,朝廷命醫家學者編撰出《太平聖惠方》與《聖濟總錄》,其中有一味「含香圓」,採用十五種香葯研成細末,以蜜和之成圓。
通過現代科學檢驗,其方中大多香葯含有揮髮油成份,能抗菌殺蟲、生津潤燥、止痛消腫,故而對口腔衛生保健有良效。只不過配方當中含有名貴藥材,在當時只怕平常人家消受不起。
古人追求香口的步伐遠超於此,除了這些藥劑,還有日常的香茶(以香料烹茶葉)、熟水(直接用香料煮水)、香湯(製法比熟水更為複雜)、清露(蒸餾花果中的香露香精)等。
聯想起《紅樓夢》中寶玉挨打後王夫人所賜「木擇清露」和「玫瑰清露」,只是一小茶勺就香得不得了;寶釵所用「冷香丸」雖為治病,也使得行止間幽香相隨;而在十九回中,寶玉聞見黛玉袖中發出的香氣,不禁神魂顛倒。
歐洲、中亞地區的人也會用各種香料、樹膠來清潔口腔和增加香味,不過和古代中國一樣,這都是上流社會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就說曹操挖諸葛亮的例子,你能想像今天騰訊的hr拿五斤益達去挖阿里的副總裁嗎?
參考資料:
1.嚴小青,《中國古代植物香料生產、利用與貿易研究》,南京農業大學,2008年6月。
2.劉雲華,《談丁香的藥用價值》,《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年第四期。
3.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六: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beijiqianjinyaofang549/index.html
4.楊惜義,《唐詩箋注一則》,《貴州文史叢刊》,1987年第一期。
出品丨視知TV 作者丨二鵝
視知TV(微信公眾號ID:shizhimedia),知識解釋類短視頻「一哥」,致力於打破信息高牆,將深奧、枯燥、晦澀的知識用專業、精準、有趣的形式「翻譯」出來,形式不限於視頻、漫畫和圖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車、財經、電影、男裝、寵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領域。我們的口號是,知識看得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