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地抉擇善知識
雪相法師 / 講述
阿彌陀佛!諸位大德、諸位同修、諸位善知識,大家晚上好!
鑒於現在很多人,由於依止錯了善知識,從而導致自己在學佛的路上有很多的違緣。也鑒於有人也想尋找如法的善知識,但是沒有一個標準。這樣就會像一開始說的,由於不知道抉擇善知識的標準,而僅僅通過自己的經驗分別,通過世俗的標準,那是很難找到一個清凈如法的善知識的。而一旦善知識的依止產生了錯誤,那我們在佛法修行路上就是從光明而走向黑暗,一生學佛,非但解脫無望,(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墮落,正所謂以盲引盲,相繼入火坑。由此可知,善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法師大德都講過,善知識是如何如何地重要;佛陀也是三令五申,再三強調,善知識是我們成就的全部因緣。《法華經》上說:「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也就是說我們能不能成佛——這個見佛是見佛性,見到我們的自性佛——那完全是由善知識的力量而引發的。所以善知識對於我們修行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這個不止是修行人,就是世間人想學習一個世間法,比如醫術、木工、武功等任何一門技術,都需要一個良師去教導你。如果你碰到一個非常好的師父、非常好的良師去教導你,你不僅可以避免很多險途,而且還會少走很多彎路。關鍵是他能讓你一腳踩到底,把最重要的心法和捷徑,把修法的訣竅傳授給你,讓你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直接受用這個行業或這個法門的力量。而如果是我們自己去鑽研一個法,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在這個行業上取得成就,但是要付出很多很多次的失敗,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但離真正的成就的機會或許還是非常渺茫。而若是有很好的老師教導的話,那就很容易成就一番事業。這個關鍵是只要你肯去學,那就是無往而不利的。
而佛法上的修行,沒有善知識就一無是處。因為無始劫來,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我們一直是用世間法,用無明,用貪嗔痴在熏染自己,內心一點佛法的影子都沒有,我們沒有一點經驗可談,所以只有依靠善知識才能撥雲見日,撥開雲霧找到我們本來的面目,正所謂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
所以我們修行佛法,善知識非常的重要,是必不可少的。而善知識也不局限於某一個人,他是所有成就者、所有的過來人,乃至包括我們的經文法寶,還有佛陀的遺教,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善知識。這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人依止」和「法依止」。我以前也說過,現在這個時代是佛陀授記的末法時代。「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很多人都會講這句話。而有一些不懷好心的人,他們說這句話的目的就是為了顯自己是善知識,然後很多人都是邪魔外道。所以很多人就會被這樣的話語所迷惑。但這也是一個事實,這就是告訴我們依止善知識非常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選擇錯誤。
前幾天我講過,依止善知識切不可感情用事。不是說這個師父非常慈悲,經濟上幫了我多少,或者在我最痛苦的時候,心靈上給了我多少安慰,那樣就可以當你的善知識了。要知道這在世間只能說是一個知心朋友,一個好人而已。這樣的人作為一個好朋友那可以,但是要作為你修行上的善知識,讓你成佛的善知識,這個可不是標準。因為真正的善知識,他有可能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在呵罵我們。
正所謂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不論是慈悲的低眉懷愛,還是降服四魔的怒目金剛,無非都是為了對治我們的煩惱,成就我們的修行。而善知識就是在這兩種方式中,來調服我們的煩惱,成就我們的修為。善知識就像是我們的父母一樣,不會只誇我們好好好、是是是,而是對我們的錯誤會立馬指出,及時糾正。所以真正要依止善知識,首先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良好的心態,要歡喜接受善知識的教誨,深刻反思善知識的批評,不要一受到一些打罵就捨棄善知識,這是很愚蠢的行為。就像是一個人,又想著成就一番事業,又對親人朋友指出的弊端和危險卻置之不顧,那這樣自相矛盾的行為,確實是很愚蠢的。
佛陀說不要自私自利,要完全地無我利人,而我們從生下來到現在,有可能一生中都是在為自己盤算。有人說「我從來沒為自己,我都在為兒女」,這個在佛教來看也是為自己,因為兒女和你的親人都是屬於「我所有」。一句話就可以讓你明白這個道理:你說你為兒女,那請問你為的是自己的兒女,還是別人的兒女?很顯然,一生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女。所以我們這一生都在為「我」和「我所有」奮鬥。這和佛法說的都是相違背的,因為佛陀說「諸法無我」,你從實質上找不到「我的自性」存在。要是有一個這樣的堅固的我,那雪相永遠是雪相,眾生永遠是眾生,佛永遠是佛,我們都不用修行了。
所以我們很多的言語行為,是與佛法不相吻合的,在修行路上一定會得到善知識很多的訓斥。當然有一些慈悲的善知識,因我們自己根性太差,也「不屑」於訓斥我們,因為我們根本不夠格。正如以前有一位居士供養來果老和尚一些金條,請求老和尚賞他幾下香板消消業障,而老和尚卻說:我這板子打的是修行人,板子底下是出祖師的。而若是有一位「善知識」還和你身邊的人一樣,天天拍你馬屁的話,那你就要警惕了,看看自己是不是太有背景,太有姿色財勢了。就像剛才說的,善知識是像父母一樣的,不論我們本身有多少成就,父母是不會拍我們馬屁的,反而還會經常敲打我們,提醒我們要有自知之明,這個大家一定要了解。
所以善知識並不是一個世俗上人們所謂的好朋友、閨蜜,反而對修行來說,天天安慰你對你好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善知識。而善知識想利益你的話,他的側重點在於——知識!知識是什麼?是智慧,他能夠教導你,讓你明了世間善與惡的真正標準、世間和出世間的標準、二乘和菩薩的標準、菩薩和佛的標準。善知識通達佛法,他引導我們從強烈的我執我見中解脫出來,讓我們的智慧向佛陀靠攏。他並不是為了標榜自己,也不是為了聚攏眷屬,而是為了幫助我們在修行的路上、成佛的路上,有一個正確方向。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來,要是有的人是為了擴大門庭,聚攏財勢,拉攏徒眾,而向你傳法,那說明他肯定不是一個很好的善知識,他也是為了這個「我」——「我的名聲」、「我的眷屬」。
所以我們作為修行人,一開始依止善知識,首先一定要決擇好,我為什麼要找善知識?可不是為了世間利益,不是為了好玩,也不是為了找一個男朋友,或者是找一個女朋友,或者是找一個心靈上的依靠,或者是找一個物質上的依靠;而是要找一個修行路上的依靠,一個正確的依靠,一個善的依靠。這個善是區別於世間的慈善的,這個善是出世間的上上善。我們大乘佛法的善知識,是以出世間解脫法,菩提心自利利人為標準的。如果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去抉擇,才能夠真正地認識到,善知識對我們的一種作用——那就是要我們趨向於成佛。因為我們成佛從來沒有成過,沒有經驗,所以我們要依靠過來人的經驗。或者是已經完全了解了成佛的方法,或者是通達成佛的路徑的這樣的一個人,他就可以讓我們很快地到智慧的彼岸去。
所以今天就從《瑜伽師地論》講的善知識的八個標準中,我們來抉擇一下,善知識應該具備的功德。何等為八呢?一、安住禁戒;二、具足多聞;三、能有所證;四、性多哀愍;五、心無厭倦;六、善能堪忍;七、無有怖畏;八、語具圓滿。
「安住禁戒」,就是他至少戒律要清凈。到了末法時代,最起碼不能犯四根本——殺、盜、淫、妄,如果連四根本他都沒有守持住的話,說明他對自我煩惱的調伏,力量非常微弱,那他對我們凡夫,對我們弟子來講的話,也很難有一個良善的方式,讓我們去調伏煩惱。經雲「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凈戒」,也就是說這個戒律不止是小乘、聲聞乘,而是一切菩薩羅漢、十方諸佛都要受持的。《華嚴經》上講:「如佛所說,自不持戒令他持戒,自未調伏令他調伏,無有是處。」也就是說如果你自己對戒律都沒有能力去持守,對煩惱沒有能力去調伏,那你又怎能去幫助別人、去調伏呢?所以我們講,一個善知識能夠安住禁戒,能夠依律行事,那他才是一位好的善知識。
第二,具足多聞。什麼是具足多聞呢?就是他對佛說的這些法都能夠通達,不論是唯識、華嚴、天台,這些佛教的法門,他大概都能夠了解。當你去請教他的時候,他能夠廣泛地告訴你佛法的綱領在哪裡,佛法的要點在哪裡,這樣就可以讓你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佛陀施設教法的內涵,你就可以很容易成就。由於每個宗派在近千年的傳承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的梳理注釋的文獻,有可能一些善知識並不能對個各宗派瞭若指掌。但是他起碼能對其綱要有所認識,對顯密諸派略有涉獵,那樣就不會執此謗彼;然後自身也精通其中的一個派系,這樣的話,他也是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否則,他雖然是一位持戒精嚴的善知識,但是由於自己的知見並不圓滿,所學並不完備,從而就會不自然地具有很強的「自宗優越感」,從而執此謗彼。這樣不但自己,而且還會引導很多弟子們造下嚴重的謗法重罪,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能有所證。就是他在佛法上,在戒定慧三無漏學上都有一定的修證,一定的證量。這樣當我們在持戒上有疑惑,開遮持犯不了解的時候,我們可以請問善知識。善知識通達戒律,可以讓我們抉擇犯戒的輕重。當我們深入禪定,得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禪,任何一個禪定的境界,他都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正在經歷發生的狀況是好是壞。不僅如此,他的智慧如同大海一般,我們身上所有的瑕疵,還有我們智慧的不足之處,他都可以一眼看穿,這樣就可以非常深入地引導我們。所以說這個能有所證非常重要。
第四,性多哀愍。這就是講慈悲心,他要對眾生有慈悲心。如果他對眾生沒有慈悲心,那就不要談救度了,他也沒有心去幫助你;他只有真正對你有慈悲心,他才會竭盡全力地幫助你。因為師徒關係的建立,不是建立在親情上、血緣上,剛剛也講了不是建立在物質上、情感上,那他建立在什麼上?那一定是建立在慈悲上。善知識對弟子慈悲攝受,不以情見,但以法牽。也就是說我對你好,想利益你,一切都是因為有慈悲心,不忍你受苦。所以要想得到善知識真正的垂憐,要想聽到甚深的教法,要想得到速速的成就,一定要依止具有慈悲心、哀愍心的善知識才好。
第五,心無厭倦。善知識對弟子的教導不要嫌麻煩,他能不辭勞苦,循循善誘地去引導你、鼓勵你,或者是他能夠拉下臉來去罵你。因為有些弟子的確是非常的難以調伏,你總順著他,他就覺得自己做得很好,一點慚愧反省之心都沒有。這種人怎麼辦呢?那就要多呵斥他。當然也不是一味地呵斥你的人,就是很好的善知識。若是不能占察眾生的根機,而隨順自己的煩惱,或者因為不耐煩,或者因為心有厭倦,那樣去呵斥弟子的話,那也不是一位好的善知識。我說的呵斥是,他比較哀愍你,看到你太可憐了,呵斥你是他調伏你的方便,他對你沒有嗔恚之心,而且還會心無厭倦地去教導你、「呵斥」你,這樣才是一個好的善知識。而如果你能經常聽到善知識這樣地調教你,那可真是你的福報了。千萬可不要愚痴地以為這是善知識看你不順眼,經常找你麻煩,而是應該藉此多多反省自己,多多感恩善知識諄諄善誘、不斷提攜。
第六,善能堪忍。也就是說這個善知識,不論所處的環境條件多麼差,他都能安忍,從來不會挑三揀四,都是依道為親,以法為食。無論是別人打他也好,罵他也好,還是誹謗他,或者是殺了他的父母,或者是殺了他的孩子,他都能夠把心安忍下來,不以世俗的情懷去嗔恨眾生。《梵網經》里也說,你作為一個受菩薩戒的人,別人如果殺了你的父母尚不應該去報復他,何況是傷害本人,或者是罵他,那更不應該「以嗔報嗔,以打報打」。如果他善能堪忍的話,說明他的心境已經非常調柔了,對佛法的認識也非常的深入了。他從來不會有報復心理,這樣就會不計好惡、不分冤親地利益他人。即使我們以前得罪過他,他也能很平等地利益到我們。所以善能堪忍非常重要。
第七,無有怖畏。什麼是無有怖畏呢?就是善知識說法的時候,內心通達佛法,講法的時候如獅子吼一般,對所有的難題,對所有的問難都沒有怖畏。因為他的心安住在法性之中,內心非常安樂,非常快樂。因為他沒有怖畏,他就能給我們弟子樹立一種榜樣——我們見到善知識內心安住在法性之中,真實得到了佛法的利益,這樣我們自己在修行中就會有一個榜樣,非常有信心。所以說善知識有「無有怖畏」這樣的功德,就會對我們非常有利益,對弟子非常有利益。
最後呢,就是「語具圓滿」。什麼是語具圓滿呢?就是這位善知識講法非常圓滿,能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而且不會顛三倒四,惡口綺語,所有人一聽就知道他在說什麼。而不是請了一位法師來給我們講法,也不觀察大家的根機,就講了很多複雜的名相,大家一點也沒有聽懂。那樣就失去了佛法的利益,聽法者也失去了繼續探尋佛法的信心和好樂心。所以善知識能夠語具圓滿就是非常好的一個功德。
以上《瑜伽師地論》上講的八種善知識相,如果能完全都做到的話,這就是一定要依止的善知識,功德非常廣大。而若是不完全具備這種標準的,也並不是不可以依止。我以前也講過,善知識最起碼要具備三個標準——
第一個就是「具足正見」。八正道中正見第一,一個人若是沒有正知正見,那他所有的持戒、苦行、修行、哀憫,剛才所說的具備的功德,那都不會引導你趨向解脫。世間的賢善之人也多多少少會具備這些標準,像孔老夫子一樣:他能夠克己復禮,他也是安住世間法的凈戒之中;孔老夫子具足多聞,這都沒得說,帶領三千弟子,弟子有疑即問,夫子有問即答;孔老夫子也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他也是能有所證的,內心與他所講的世間的善法相吻合;而且他也是性多哀憫,所以他遊說諸國施設仁政,推行周禮;他也能夠心無厭倦,我們說孔老夫子誨人不倦;他也能善能堪忍,他在遊說這些國家的時候,吃了很多苦,都能忍受,而且不失君子之道;而且孔夫子講法也是無有怖畏,因為他心與法和、法與道和,這個道是世間之道,為人之道、君子之道;還有就是語句圓滿,孔老夫子講法也是非常地深入人心,弟子一聽就明白。也就是說,世間的一個善知識也能具備這些功德,但是他不一定能具備大乘的正見。就像孔夫子的弟子問孔老夫子:人死之後是什麼情況?老夫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說修行一個法門,最重要的就是正見,要通達佛法的根本,才能作為眾生的依止;如果不能通達佛法,那別的功德具備得再好,也不能趨向解脫。所以考察善知識最最重要的標準那就是——具足正見!
有人問了,我尚未進入佛法,我剛學佛,自己還不懂呢,我怎麼能夠考察他具不具備正見呢?這句話問得非常好,這就是給一些盲目從學的人提一個醒,一開始依止善知識並不是那麼的著急。我說的這個不著急啊,並不是說尋找善知識不著急,要知道佛在《華嚴經》上講過:「若欲成就一切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想,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佛陀是勸我們要積極尋找善知識,並去追隨善知識學習的。而我這裡說的不著急,是告訴你不要盲然的去依止,不要一聽到別人講:「我師父啊,聲名在外,功德廣大,著作等身,一代導師,而且還能呼風喚雨,能掐會算」,就心動了,想去依止。其實這些都是枝末啊,不是根本,我們要知道:出名的師父不一定是明白的師父,而明白的師父不一定出名;有神通的師父不一定通達正見,通達正見的師父不一定有神通。這些我們一定要分清,否則一定會誤入歧途!
比如本身就比較喜歡神神叨叨的人,那他一聽到有人說這個善知識有一些小「神通」,那他就會覺得:哇塞,這個善知識好了不起,我要跟他學!我們要知道,狐狸精、妖魔鬼怪等,還有一些附體大仙等,都多多少少有些小神通,但這些都是些報通、鬼通,都是不究竟的,這個最容易迷惑人。所以說神通這個標準是不能看的。我以前也講過,我們依止善知識,不能因為他能給我們算準命、治好病,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了;或者說他持戒精嚴,日中一食,不拿金錢,就覺得這個善知識真了不起!當然,如果他在具備正見的情況下還能做到這樣的話,那這個善知識確實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他正見還沒有具備,但是卻具備了這些功德,那就很容易迷惑眾生。所以正知見特別特別重要。
在我們還沒有進入佛法之前,我們一定要好好抉擇,考察善知識,一個月不行兩個月,兩個月不行三個月,三個月不行一年,一年不行兩年、三年,哪怕是花個五年十年去考察善知識也是值得的。因為當你花了這麼長時間去完全認可他的時候,那你對他的教授,也就毫無疑慮了。他對你說的每一句教言,你都可以依教奉行,那你很快就會到達到涅槃的彼岸了。因為佛入滅後,到了末法時代,大部分都是凡夫師,既然是凡夫師,有優點也一定有缺點。就像以前有人告訴我的,一個人依止善知識,考察了十一年,最後依止他,幾天就得道了。這就是如法考察善知識就有這麼樣個好處。因為他對這個善知識考察了這麼久,對他所有言語行為已經瞭若指掌,對他的缺點、優點,他也全都了解。他能夠看到了善知識的缺點,能夠容忍,說明這些缺點是與正法不相危害的,只是些個人的習氣而已。因為考察了這麼久,發現他善法具備,知見正確,以這個去依止,那麼他就會完全信受善知識的教誨,而且不會觀察善知識的過失,這樣的依止是比較保險的。所以我們就要問問自己,考察善知識的時候,有沒有按照這個標準來,沒有的話那是很危險的。
重要的事情要反覆的講,因為現在很多教言,很多開示我看到,都是在強調善知識的重要性,都是在強調如何依止善知識,怎樣去承侍善知識,但是在對如何幫人考察善知識的上,講法相對還是較少。作為一名弘法的法師來講,如果不具備正見,或者懷著名利之心去攝受弟子的話,那這是在傳承佛法嗎?我看一定是他想找幾個不花錢的奴隸給自己幹活,找一點人給自己進貢,想當土皇帝,作為傳法者來說,這個一定要不得,這個是墮落地獄的因,遲早是要還的。作為善知識來講,一定要好好揀擇自己的發心,既然有心去攝受弟子,那就要對弟子負責,對佛法負責,對自己也要負責。真正的善知識一定是與名利不沾邊的,他一定是具足正見,具足戒律,最起碼有一個道人的本分在,這樣才能夠作為我們修行上的依止。如果他都不是道人了,是個名利之人,那我們跟他學,能學出什麼?所以我們考察善知識不光是要看他是否具足正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第二個標準——具足凈戒,深戒名利。
也就是說,他不但能夠以戒為師,而且他能夠遠離世間五欲之法,不以邪命養活,而且他對世間法不感興趣,這樣他才能引導你獲得解脫。如果你依止的善知識大部分時間,只是和你彈彈古琴、聊聊古詞、做做賦、喝喝茶,那這都是世間人搞的,並不是學佛人、修行人應該做的。明朝的時候,蓮池大師就在呵斥這樣的人,出家人不務正業,天天搞搞什麼茶禪一味啊,琴棋書畫的,以為這些是接引眾生的方便,其實是自己具足一些貪染的煩惱而已。當然這個東西,如果在特定的因緣,能不能成為接引眾生的方便呢?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天天領著他搞這個,學習外道的典籍——今天講《論語》,明天講《老子》,後天講古琴,再講一些什麼花道、茶道、香道的,而關於佛道的教法卻是很少提及,然後他還美其名曰:把佛法的內涵貫穿到裡面了。那我只能說,這樣的善知識智慧太廣大了,我們一般凡夫是難以理解的。若是這位善知識連佛道都不通達的話,那他搞的這些其實都是些旁門左道。
而這樣的「善知識」大部分抓住了一點,來為自己自圓其說,他說經本上講過「一切法都是佛法」,六祖大師講過「佛法不離世間覺」。但他不明白,佛說法的內涵和祖師講法的深意是什麼。祖師這樣說的目的是告訴我們,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不是說一定要離開這個世間,跑到深山老林里才叫修行,不是舍掉世間所有的東西,然後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就是修行。而是告訴我們,我們的心在對這個境界的時候,所有的起心動念都要如理如法,不可以起邪心;所有的境界都要如法抉擇,不要被它所欺騙。唯有看透這一切世法的本質,才能匯歸一切法成佛法。而不是為了隨順煩惱,再去搞世間聲色之法,以非法為法,以外道為道。
就像禪宗的祖師在開悟的時候,有的是聽到竹子響了一下,有的是見到了一個女人,有的甚至是讀了一句外道的開示,就開悟了。因為他是心住在正道上,心無時無刻不住在法中,起心動念都是與佛法相應的,只需要一個應機的境界,突然現前的時候,那就會打破他所有的分別妄想,頓然悟道了。而這個打破他凡夫知見的外緣,是不局限於要用佛法的一句話,它是所有的一個境界,只要能與他修行的法相應的,都可以幫他去悟道的。就像我們以前看的念佛的公案,黃打鐵的公案,臨往生時念了一個偈頌:「叮叮噹噹,百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也就是說打鐵本身這個事情是和修行沒有關係的,但他通過打鐵,叮叮噹噹的這個節奏,他就去念佛,他把這個世法轉為道用,從而成就念佛的功德。也就是說世間法是可以幫助我們悟道的,我們看透了世間法,當下即是佛法;不是說我們捨棄佛法去搞世間法。這個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夠自誤誤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抉擇善知識的這些行為,看看他到底是智慧的方便,還是泛濫的慈悲,還是下流的方法。你要是判斷不準,那可能一輩子都在搞這些世俗的事情,對修行呢,利益非常非常少。
再就是第三條,要具足哀愍,也就是我們說的慈悲心。如果這個善知識具備廣泛的慈悲心,他能夠對所有的眾生,對有情無情的一切眾生都能生起哀愍心來,那他就不會隨便地傷害別人,而且他對所有眾生的苦難都有一種想救拔的心,那他就會積極地救度我們:他對我們所有的缺點,都會非常無私地提攜;他對我們所有的苦難,都會想方設法幫我們遣除;對於我們修行路上所有的問題,都會幫我們解決;不論我們一生之中是否有成就,是否繼續輪迴六道,而他卻永遠不會捨棄我們。這樣的善知識那真的是永恆的依靠,不論今生的修為如何,那都會得到積極的救度了。
所以如果善知識要能夠具備「具足正見、具足凈戒(具足凈戒,本身就要捨棄名利)、具足哀愍」這三個標準,那也是可以依止的。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一個標準了,如果這三條也做不到,那他就很難成為你的一個善知識。他自己的修行還很夠嗆,那就不能引導你獲得解脫了。
所以我們在考察善知識的時候一定要發清凈的心,再就是要祈請十方諸佛加持,或者祈請觀世音菩薩加持。你可以這樣說:「菩薩慈悲!弟子無始劫來顛倒愚昧,今生之中善根成熟,剛剛接觸佛法。但是教海汪洋,法義甚深,外道如雲,邪說似海,自己實在無有抉擇深入的能力。故而想依止一位善知識,能令我改邪歸正,具足正見,獲得修行的訣竅,早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但是自己沒有智慧法眼,很難抉擇善知識。希望菩薩加持,能讓我遇到與自己相應的善知識。」這樣每日做這麼一個祈禱和發願。我們要依止三寶,因為我們皈依了三寶,我們要相信諸佛的加持力。我們發了這麼一個清凈的願力,是為了破迷開悟,是為了成佛而找的善知識,而不是為了找好朋友、找知己、找愛人,不是以情感而發的,是與智慧相應的願力。然後這樣去經常祈求菩薩加持,或者是祈求與自己相應的這尊佛菩薩,你就會很快找到與自己有緣的善知識了。
再就是,自己先去學習一下祖師的經典論著,比如《蓮池大師全集》《印光法師文鈔》之類的。如果你覺得太多了,可以先看一些精要的開示,比如《竹窗隨筆》、《印光法師嘉言錄》啊,或者是《印光文鈔凈土法要》之類的。印光法師,是近代最鐵面無私的一個善知識,不講人情,只講法義,他能夠給我們在抉擇善知識方面,樹立很正確的一個觀念,讓我們知道,依止善知識學習佛法不是做人情,不是找靠山,攀名氣。
還有,可以再看看向其他一些祖師大德的傳記,像虛雲老和尚、太虛法師、諦閑法師、弘一法師,這些近代大德法師們在修行路上的一些精要的開示。因為這些成就者所處的時代離我們比較近,而且他們的知見是非常清凈的,我們在了解他們傳記的同時,就會知道怎樣去依止善知識,就會見到善知識應有的一些形象。所以我們可以先去看這些祖師語錄,還有祖師的傳記,這樣我們就可以樹立一種對佛法正確的認識,對善知識正確的認識。
因為過來人是已經接受過考驗的,他是值得信賴的;而不像現在很多人,現在還沒法給他定義,還不能蓋棺定論。因為人的心念都是會變的,而且人的知見也不斷地在變化。有的人呢,一開始在學佛的時候道心還很好,修行還可以,可是到後來就不行了,就敗在了名利、色慾之下;最後呢,由於利慾的「加持」,他也就肆無忌憚,什麼都敢說敢做了。還有的人呢(這樣的人我也見過,也聽說過),他剛出家時發心,也不太好,覺得和尚多自在啊,有吃有喝,還有供養,不用勞作。但是當他深入佛法的時候,他了解了佛法原來這麼不可思議,後來他就堅固修行,努力修行,樹立了正知正見,樹立了金剛道心,反而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和尚。
我們現在還不能一下子就定義哪一個當代的、活著的善知識、大法師,能夠作為我們究竟的依止。所以我還是要勸大家在佛法上的依止,應該要多依止過來人——這些圓寂的大德祖師,這是最可靠的一種方法。當然我也不是一棒子把現在所有的善知識都否定了,現在的確有一些非常好的善知識,但因為我自己沒有那麼高深的智慧,沒有五眼六通,還不能直接告訴你:「現在活著的某某人啊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要都去依止他」,因為我對他不一定很了解。我是希望大家先把祖師們的一些東西了解得差不多了以後,那你自己就能再抉擇誰好誰壞、孰是孰非了。所以還是勸大家要深入經藏,學習佛法。尤其是我們民國時代的四大高僧,還有我剛才講的這幾位法師,你對他們做了一個系統的了解,那你在抉擇善知識方面一定不會再出偏差。
還有講到密法,就是藏傳佛教。近來由於某堪布的改經事件,我們還要了解一件事情就是,藏地普遍視上師為佛。這種教言在我們漢傳佛教並不是沒有,我們《沙彌律儀˙侍師篇》也是講我們要視師如佛。但是我們要知道,末法時代這些凡夫僧、凡夫法師,佛為什麼讓我們「視師如佛」呢?他主要是告訴我們對上師善知識要有像對佛那樣的恭敬心,以此恭敬心依止善知識去修行,才能得最大利益;而不是說善知識,你所依止的這位上師,他就跟佛一樣,具備究竟明了的智慧了。
一開始,我對一些大德法師非常有信心,因為他法緣非常廣大,寫了很多的論著,講了很多的佛法,利益了很多的眾生,我感到非常歡喜,非常讚歎。但是對他並沒有一個很深入的了解,只是一種「仰信」而已,有時候就人云亦云的認為,他真的是非常偉大了。可是後來通過一些法義上的辯論和大家的一些指正,我發現他的知見並不是很清凈。雖然他很有悲心,很有道心,但是由於不了解佛法的深義,沒有各個教派的一些傳承,沒有以證入法性或者大徹大悟的古德為師,自己也沒有實際的證入,就師心自用,說了很多似而非的話,甚至是發表了很多邪見的言論,從而害人害己而不自知,誤導了很多的人。後來經過的一段時間的觀察我才發現,他只是學了一點現代的考證學、唯物歷史學,還有其他的一些外道理論,就自以為具備了一種科學理性的眼光,以為自己已經對佛法非常明了了,就想要超佛越祖,發表自己的意見。其實他不知道,他只是一個具足惑業的薄地凡夫而已,很多東西也只是他的猜測而已。他不能完全地證明佛法中的不思議現象,但他也不能證偽,但他卻以堅固的我執和我見為先導,仗一目之見,自說自話了。
我們要知道,想要遍達世出世間的真相,起碼得像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甚至是佛陀一樣,有無比寬博的智慧,有無比甚深的證量,才能夠知人所不能知的真相,講人所不能講的道理。否則的話,我們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正遍知?能不能通達三藏十二部?有沒有具德的善知識給印證過?是不是究竟證得諸法實相?有沒有對顯密教派的這些經論做一個深入的研究與學習?有沒有按佛說的道理去實踐過?有沒有與佛法少分相應?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那所說的言論,就會夾雜很多的猜測和偏見,甚至是捕風捉影,盲目定義。
所以說,若是我們依止的善知識,在教內是一位飽受爭議的法師,那就需要慎之又慎地考察一番了。要知道修行成道不是兒戲,不是文字遊戲,更不是猜測和推理。依止善知識是遠離惡道,成就解脫,圓滿菩提的根本。若是草率地隨順自己的煩惱,用追明星、護主子的心態去依止善知識,那麼當你因此而造業、墮落惡道的時候,他是幫不了你的。
所以,依止善知識要有智慧。即使是由於無明的原因,一開始就追尋了一位錯誤的善知識,那也不要怕,也不要覺著沒面子;因為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是凡夫,都在無明之中,選擇錯誤很正常。但是我們也要知道,若是我們明明知道自己的善知識飽受爭議,但卻依然不管不顧,不去重新考察,不去兼聽他人的意見,那就很不正常了。我想那一定是為了維護面子,或者過分相信自己的眼光,偏激而為了,這個真是最要不得的。古人講「寧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朝錯路」,所以說我們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對依止善知識這個事,千萬不可草率。
我對任何上師的崇敬都是來源於法上,即是佛陀所教誨的「依法不依人」。而如果一開始在不了解佛法的時候,我對某位上師非常有信心,我一直去承侍他、伺候他,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他的知見與佛法的知見是有出入的,教內很多大德對他的講法有歧義。那我就會仔細考察批判善知識的一些聲音,聆聽正反兩方的意見,把自己擺在一個公正的角度去重新抉擇能不能繼續依止。因為初發心時我就想,我不是感情用事找朋友,而是為了解脫生死,尋找領路人。我要去抉擇一下,若是最後考察出來上師的講法的確是有偏差的,那我就不會繼續再隨順善知識的一些教言了。
我們要知道,善知識不止一位,不是說是我依止了某位善知識以後就不可以跟別人學習了。而是應該明白,所有通達大乘佛法的,所有開悟的祖師、歷代大德、十方諸佛菩薩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善知識不局限於一個人。而當你發現以前由於沒有深入考察所依止的這個善知識,知見上如果出了偏差,非常不清凈的話,那你也不要客氣,你要立馬捨棄這個善知識。當然如果當時依止的時候是非常鄭重的身心依止的話,那在這個法脈的血緣關係上是斷不了的,但是你可以不要再去見他,不要再去跟他學習,因為你法身慧命更重要。我們要「不以情牽,但以法見」,這樣才是報答善知識最好的方式。
當然如果你跟鳩摩羅什大師一樣,開悟了之後還能去度自己以前小乘的善知識,那是你的能力。如果你真的是懷著一顆清凈的心,抉擇了善知識的言論,也發現確實與正法有點出入的話,那你一定要趕快再去尋找真正的善知識。如果找不到,希望你能依止經論,依止祖師的論著,好好地去熏修。像《楞嚴經》也有白話講記,倓虛老法師也講過,你看它十遍二十遍;虛雲老和尚講的很多開示錄,也大部分是白話的,看幾十遍;《印光法師文鈔》,多看幾遍…… 那你就非常有智慧了,一般人就不能忽悠你了。要知道即使身邊沒有如法的善知識,但是你能把這些個開悟得道的大成就者的論著多看看,那也會樹立很清凈的見解了。
當然,如果你按我剛才說的,如法地去考察依止善知識了,那你修學佛法就不會茫無目的,不知從何下手,你就會得到一個捷徑。善知識觀察我們的根機,會傳授我們相應的修法,讓我們早日得道;而且佛法上有疑問,都可以隨時請益;自己有察覺不到的缺點,善知識也會隨時調教;而且我們還可以承侍供養善知識,福慧雙修。所以說如果是找到了一位很好的善知識、很好的和尚、很好的喇嘛,那這個真的是福報。但是沒有這樣福報的人,自己就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有個好處,就是你不會再迷惑;壞處呢,也就是你沒有一個目標,有了疑問呢,難以抉擇。但是你反覆看,反覆看,有了問題,多諮詢幾位法師,也還是能夠了解的。如果把上面列舉的幾位重要的善知識的著作你看一下,我估計你對佛法上也就沒有太大的疑惑了。因為這幾位善知識,是我們宗門教下非常了不起的大德,整個佛法的綱要都能夠講得非常明了。
今天講這些,主要是因為有人發心依止我學習佛法,所以我就想講這麼一段,去勸諫以後將要依止善知識的所有弟子,希望你們如法來考察善知識。我不是一個好的善知識,但是我是一個有良心修行人。雖然我沒有非常圓滿的智慧、非常清凈的戒律、非常高深的道行,但是我自己有一個虔誠向道的心,不與世間法相吻合,只一心為佛法、為眾生。因為學在人先,或許多多少少能幫助一些有緣人共同進步。不過,我希望以後的學佛弟子,大家都能找到在我之上,更有威望、有德行的好的善知識。如果沒有這種機緣呢,也不要著急,我們好好看祖師的傳記、語錄,還有佛經原典的開示,以及因果報應類、佛菩薩感應類的書籍。這樣就可以慢慢長養自己的道行,這一生一定會解脫有望。
還有呢,我要跟大家多說一點,做人要學會克己復禮,不要老去指責別人,「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如果在沒有通達佛法之前,不要妄自給現在的一些大德法師貼標籤,因為你不通達佛法,就容易誹謗法師,誹謗佛法。就像是現在網上一些辯論事件,令人痛心的是,作為一名修行人,竟然是連最基本的十善業都做不好。當發現有些說法與自己的言論發生衝突的時候,竟然口不擇言,講惡語,誹謗僧寶,辱罵僧寶,懷著一顆極大的嗔心,去維護自己的善知識。當自己的善知識——或是自己受到攻擊的時候,不是去修忍辱,不是以法抉擇,而是以愚痴心去抉擇。辯論的時候,不是以論理和論據去擺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而是去百般辱罵。這個真是令人非常寒心的。還有一些人在給他人定義的時候,話語也非常惡毒。
你要知道,有的善知識講的法的確是不究竟,但他很可能是發了菩提心的!我們要知道,你惡口罵發菩提心的人,惡眼視發菩提心的人,罪過是極為嚴重的。這不論是在《入菩薩行論》,還是《華嚴經》上,還有很多大乘經論上都反覆強調過,千萬不能打、罵僧寶,打、罵菩薩道人,否則罪過如同出萬億佛身血,這個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們作為修行人一定要檢責自己的這顆心,法義可以依法辯論,但我們也要斷惡修善,不能惡言攻擊,無事生非,不能惡意炒作,挖掘他人的隱私,為了摧毀他人不擇手段,這樣是極為不道德的行為,這也是極其危險的行為,極其可怕的事情。這連世間人都覺著是下作無恥的,更何況是我們佛弟子,這是千萬不能去做的。我們應該用正法作為一面鏡子,把他所有講得不清凈的、不如理的地方全部找出來就可以,那後來人自然就會因此而得益。
所以希望能有緣聽到這些話的人,都能夠明了,以後有人來攻擊你善知識的時候,我們先聽一下他這個言論,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不是我善知識講法的時候的確出了漏洞。如果是這樣的話,律中也提過,師父並不是沒有犯錯的時候,你的師父也並不會十全十美,他也會犯錯。善知識犯了錯,我們作為弟子的,應該怎樣去維護呢?應該是替上師,替善知識向大家求懺悔,然後勸諫善知識改過,這才是一個好弟子;而不是一味盲從善知識。我們依止善知識是如明臣擇明主,而不是痴犬護痴人,這個大家一定要了解。
今天就講到這裡,希望這些言教能夠利益到有緣的人,利益到天下所有的眾生。願他們都能夠捨棄邪見,具足正見,都能夠早日找到與自己有緣的大乘善知識,都能夠早日成佛!阿彌陀佛!
根據雪相法師2016丙申年8月錄音整理
妙稀有弘法小組
推薦閱讀:
※看到了一篇關於無常的文章,題目還說正因為無常我們才有希望,但是還是有疑惑?
※如何開始學習佛法?
※釋迦牟尼佛沒有佛的指點怎麼成佛了?
※諸法無我可以這樣解釋么?
※請教一個問題,六入處是不是對應的就是身念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