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對於不玩大型遊戲的你,買筆記本電腦的需求底線是什麼?
值乎評論問得太多,所以有了這篇零基礎小白看完也能心中有數的教程,它能解決三個問題:
- 什麼樣的性能是目前的主流水準?
- 什麼性能之外的東西其實很重要?
- 什麼樣的產品才是更加適合我的?
全文基本沒有理論化拗口的術語,重點在加粗,如果非常懶的話,也可以直接看末尾的總結。
什麼樣的性能是目前的主流水準?
關乎個人電腦流暢性的部件,主要也就是 CPU, GPU, 內存, 硬碟。它們就像 iPhone 一年,差不多一年更新一代,所以大部分的筆記本電腦也都是一年更新一代。那麼在 2017 年下半年:
- 最新一代的 CPU 是第八代酷睿, 它們的型號都是 i3-8***, i5-8***, 或者 i7-8***的命名方式,比如 i5-8250u, 還有 i7-8550U 等等。
在 CPU 方面,今年的第 8 代酷睿相對於第 7 代有著較大的提升,特別是在 U 結尾的低功耗處理器上,由原來的雙核變成了四核,在這我不會給太多複雜的對比,你只要記住結論,i5-8250u 的綜合性能,大約要比同級別的上一代產品 i5-7200u 高 30% 左右(當然實際體驗差距沒那麼高)所以只要不著急,就一定要等。
- 最新一代的 GPU 是 10 系列,它們的名字一般都是 GTX 10*0, 不過也有一個很適合不玩大型遊戲的型號不叫 GTX 10*0, 而是 GeForce MX150.
MX150 是目前的入門級別獨立顯卡,但是它的表現超越了核心顯卡太多,基本上和上一代 GTX 950m 接近,實際遊戲 FPS 差距在 20%~5% 左右。因此 MX150 是輕薄定位筆記本里最合適的獨立顯卡,只要你不玩單機遊戲大作,少開點特效玩個網遊都是沒問題的(比如中特效守望先鋒 1080P)
如果不玩遊戲,或者只是 LOL 這種小型遊戲,那麼核心顯卡就已經足夠,沒有獨立顯卡也可以帶來更長的續航,還有更輕薄的機身。
- 最新一代的內存是 DDR4, 如果你發現有的叫 LPDDR , 那說明它是低功耗版本,可以讓續航時間更長,不過內存只要總容量大,其他方面對於流暢性的影響就很小了。
4G 內存基本是開幾個網頁就會卡的水平,8G 內存是今年的主流水準,能滿足絕大部分的使用場景,當然,內存這個東西,自然還是越高越好。如果你需要處理大量的、高負荷的圖像或者視頻,那麼 16G 甚至更多的內存也是必要的。
- 硬碟,各個廠商沒有統一的命名方式,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幾種不同類型的硬碟,通常來說有這麼幾種名字,速度按慢到快排列:SATA(機械硬碟或固態硬碟介面)<M.2(固態硬碟介面,有三種尺寸)<PCIE(最高端的固態硬碟協議)
輕薄便攜的產品都只會有一個固態硬碟介面,而主流的堅固便攜和擴展性的產品則會提供一個固態硬碟介面和一個 SATA 介面,那麼只要不是只有一個 SATA 介面的產品,就可以接受。
PCIE 雖然最快,但是日常使用中幾乎感覺不出來,所以只要是固態硬碟,就比機械硬碟流暢無數倍。如果買的型號預裝只有一個機械硬碟,或者只有一個硬碟介面且容量很小,那麼後期如果加裝或者換裝固態硬碟還需要自己重新裝系統。
什麼性能之外的東西其實很重要?
首先一定是屏幕,如果你看看手機屏幕,然後再看看你的電腦屏幕,發現它們之間的差距很大,那麼毫無疑問,你需要換一個好屏幕了。
上圖左 TN 屏幕,右 IPS 屏幕n
如果你的電腦屏幕相對手機容易泛白,稍微移動角度顏色就變了,那麼你需要的是 IPS 屏幕,它的可視角度相對於傳統的 TN 要好很多,目前 IPS 已經覆蓋了 95% 以上的主流筆記本。
上圖上方為高 PPI 屏幕,上圖下方為低 PPI 屏幕n
如果你的電腦屏幕顆粒感很嚴重,文字充滿鋸齒,那麼你需要的是更高 PPI 的屏幕,也就是解析度更高的屏幕,目前來看 14 寸 以下的屏幕 1080P 解析度為底線,15~17 寸則需要 2K 或者更高。
上圖左為高色域覆蓋屏幕(可以顯示出深紫色),上圖右為低色域覆蓋屏幕(右側無法顯示紫色)n
如果你的電腦屏幕在看同樣的頁面時顏色沒有手機鮮艷,那麼你需要的是一個色域覆蓋更高的屏幕,目前除了影像處理的專業級用戶,最推薦的是覆蓋 100% sRGB 色域的屏幕。(屏幕色域擴展閱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屏幕)
第二重要的是介面覆蓋,2015 年開始 USB Type-C(或者叫 USB-C, Type-C)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它是目前最先進的 USB 介面,而 USB-C 只是介面的形狀,內部支持的協議從速度從高到低一共有:雷電 3 > USB3.1 Gen2 > USB3.1 Gen1 > USB 3.0 這麼幾種,真正的全功能 USB-C 既可以傳輸信號,也可以傳輸電力,也就是說不需要獨立電源就可以給筆記本供電。
今年 USB-C 的底線是支持 USB 3.1 Gen2(保證了外接 4K 顯示器,低於 USB 3.1 Gen2 的都不及格)而旗艦產品比如 MacBook Pro, X1 Carbon 2017 等等都會支持雷電 3, 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這個介面連接最高 5K 解析度的外接顯示器。
而你會發現有的產品雖然提供 USB-C 介面,但其中有些貓膩,比如我在這篇文章里就提到過,小米筆記本 Pro 的兩個 USB-C 介面並不是最先進的支持雷電的 USB-C 介面,所以在連接 4K/5K 顯示器時,很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這個介面,保證了至少未來 5 年都不會過時,至少是旗艦機型的標配,可以點擊這裡查看更多 USB-C 連接外接顯示器的信息。
其他影響使用體驗的小細節還有:
觸摸板:最好支持 PTP 精密觸摸板(Precision TouchPad)它是微軟在 Windows 硬體認證的一種。
簡單的來說,就是支持 PTP 的觸摸板在防誤觸和使用體驗上達到了 Windows 的最高水平,並且能完美支持 Win 10 的最新觸控板手勢功能。
噪音:很多時候噪音往往容易被人忽視,而在實際體驗里噪音則是非常影響體驗的地方。不過大部分中低端商用產品和幾乎所有高端商用產品都對噪音有著嚴格的要求,噪音的重災區還是集中在家用的遊戲類產品。
如果你只是在家一個人用,開著揚聲器或者帶著耳機聽著歌玩遊戲,那麼噪音大也無所謂,但是如果你經常需要帶著筆記本電腦去公眾場合,比如自習室,只要噪音超過 40dBA 就很尷尬了,不說自己會不好意思,而且坐你旁邊的人也一定想把你趕出去。
https://www.zhihu.com/video/889930607449235456續航:在使用第八代酷睿 U 結尾的低功耗處理器前提下,直接用你想要的續航小時數(不玩遊戲,單純上網或 Office 系列軟體)*6, 就能得到你大概需要多大的電池容量,比如你想要 8 小時左右的續航時間,那麼一個電池容量為 8*6= 48Wh 的筆記本就是底線了。
內部設計:就像我再如何評價一款產品的硬體內部設計中提到的: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僅僅通過主板的外觀,就判斷出 PCB 板的內部線路設計 Layout 好不好。也沒有任何人就可以從拆機圖精準地判斷一個產品的內部設計具體好不好。
所以對於大部分人,看拆機圖的最大意義,還是了解拆機的步驟是否簡單,裡邊有什麼配件是我能自己更換的。
追求輕薄的產品,內部空間都非常緊湊,除了硬碟,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更換的部件,而一些高性能的產品往往內部空間更充足,內存和硬碟都是可以自己換的。能夠自行更換意味著更小的維修成本,更高的自由度,不過穩定性也會稍差,這都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了。
什麼樣的產品才是更加適合我的?
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產品,就先要知道:到底什麼樣的產品才是好產品?
- CPU 性能越高越好
- GPU 性能越高越好
- 風扇越多越好
- Heat pipe 多多益善
- 鍵盤鍵程越長越好
- 屏幕要大,解析度越高越好,色域覆蓋越高越好
- 電池越大越好
- 介面越多越好
請問,以上的「好產品高標準特性」,哪一項是真正的好產品所必備的。
恭喜你,答案是:「以上全錯」。
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產品轉為一種人群打造,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適合(這種產品一般出現在專業領域);而另一種產品覆蓋人群廣,不過這種產品也沒法最精準的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家用產品的人群覆蓋大都很廣)
比如說一個追求長續航的便攜商務筆記本,每天都只是 Office 系列軟體,上個網處理郵件看個視頻,給它加上 HQ 的處理器沒有半點幫助,還會導致機身發燙而且續航驟減。
比如說一個需要一點遊戲性能但是從不玩大型遊戲的主流家用產品,玩的遊戲也就是守望先鋒到頭了,而且還每天都需要帶出去所以要輕薄好看,噪音也不能大。給它加上 GTX 1060 再來四個風扇,結果把電池的空間佔用了,續航只有三個小時還又厚又重,風扇轉起來吵死人。
最後一種,筆記本當台式機用,幾乎從不移動,不在乎外觀,不在乎續航,性能需求上不封頂,那自然是按照微型化台式機的思路來製造,什麼性能高來什麼,噪音控制?不需要的,暴力加風扇就好。續航是什麼?電池能撐到突然斷電還能用幾十分鐘就行。
沒有完美的,能滿足所有人需求的產品,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真正的總結
對於不玩大型遊戲的人。
- 屏幕:色域 85% 以上 sRGB, PPI 至少 150 以上。
- CPU:i5-8250u 為底線,i7-8550U 更佳(日常使用和 i5 沒太大差距),買新不買舊(不在乎性能可以買 i5-7200u)
- GPU:LOL 之類小型遊戲不需要獨立顯卡,大部分網遊不追求高特效 MX150 就足以。
- 內存:至少 8G 越高越好,如果是可以自己加內存的筆記本,那麼買 4G 版本再加更划算。
- 硬碟:底線是固態硬碟,最爛的固態硬碟也比只有機械硬碟強無數倍,PCIE 更好但是日常基本用不出區別。
- 介面:至少兩個普通的 USB 介面,一個 HDMI 介面,一個支持雷電 3 的 USB-C 介面或者一個 mini-DP 介面(二者至少有其一)
- 電池:40Wh 左右能保證 5~6 小時輕度續航,50Wh 就可以做到 7~8 小時,當然前提是關閉睿頻的輕度使用,Chrome 或者玩遊戲什麼的就算了。
更多我們近期的評測:
- 到底夠不夠 Pro?— 小米筆記本Pro 長測
- 只為更好的遊戲體驗而生 — ROG Strix 槍神
- 能否駕馭第八代酷睿?— XPS 13 2017 長測
- 2017 下半年,對於不玩大型遊戲的你,買筆記本電腦的需求底線是什麼?
- 為什麼出場校色的屏幕,色域覆蓋比未校色屏幕還要少
推薦閱讀:
※筆記本中的里程碑 盤點史上最奇特的遊戲本
※筆記本電腦的哪些設計值得推廣?哪些問題有待解決?
※購買筆記本入門教程(價位篇)本文已過期
※小米吹的誇張,ZOL黑的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