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持續下降、票房陷入停滯,《敦刻爾克》拿到一份「尷尬」的成績單
《敦刻爾克》上映已經整整一周了,從萬眾期待到人氣衰落,從開局驚艷到票房慘淡,這部被視為「沖奧熱門」的影片在中國市場過得有些尷尬。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諾蘭在中國觀眾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
因而早在今年七月,《敦刻爾克》要在中國上映的消息傳出後,就在互聯網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非資深電影愛好者的普通觀眾們看來,「諾蘭」二字就意味著《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樣劇情和視效都極佳的好萊塢大片。
但就目前《敦刻爾克》所收穫到的成績單來說,這回諾蘭怕是讓中國觀眾「失望」了。
《敦刻爾克》的中國滑鐵盧
《敦刻爾克》在中國遭遇了一場滑鐵盧,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該片七月在北美上映時,在排片受阻的情況下首周末就拿下了5050萬美元的高票房,是當時唯一一部在2017年暑期檔登頂周末票房榜的「非系列電影」。截至目前為止,該片的全球的總票房更是已經超過了8億美金。
所以,在同期沒有太強勢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敦刻爾克》首周在中國衝擊一個高票房幾乎可以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更何況,諾蘭本人還親自到中國來為電影站台,可見劇方對於中國市場之重視。
然而,觀眾們的反饋卻和理想狀況相去甚遠。
首周末,《敦刻爾克》三天時間在院線共斬獲了2億票房,雖然和觀眾們的高預期還是差了一些,但仍算得上是「勉強及格」了。可周末一過,《敦刻爾克》的票房就急速下落,到了周四(9月7日)才勉強突破2.5億,此前單日最低票房居然只有1500萬。
禍不單行,9月8日,新《蜘蛛俠》將在中國上映,此前光預售就賣出了2000萬。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部更貼近大眾口味的電影上映,《敦刻爾克》在中國的市場將進一步萎縮,票房能否突破3億都值得懷疑。
除了票房增長陷入停滯,電影在購票網上的評分也在持續下滑。
儘管《敦刻爾克》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了8.6(和他此前的作品相比也不算太高),但在更能反映普通觀眾喜好的購票網站上,電影評分卻在不斷下滑。以貓眼為例,APP端上,《敦刻爾克》的評分已將至8.1分,同期電影中《星際特工》8.3分、《賽車總動員3》8.7分、《殺破狼》8.5分。
相較於豆瓣評分,購票網上的評分並不能作為電影質量好壞的重要參考,但卻能直觀反映出貢獻票房的普通觀眾的心理:《敦刻爾克》不如同期的爆米花電影那麼吸引人。
一次失敗的「炫技」?
之所以觀眾會覺得《敦刻爾克》不那麼好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本身的敘事邏輯、風格不太符合中國觀眾的觀影習慣。
熟悉諾蘭的觀眾都知道,這是一位能把敘事方式玩出花的導演,不管是其早期的《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還是此次的《敦刻爾克》,都稱得上是非線性敘事影視作品中的上乘佳作。
變化多樣的敘事模式是諾蘭的粉絲們對其痴迷的重要原因,但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這種「炫技」也加深了他們理解電影的難度。特別是這類非線性敘事的作品在國內院線並不多見,不常接觸的觀眾難免會在看完後出現一片茫然的感覺。
那個被救上來的士兵是誰?到底有幾艘沉船?到底有多少個飛行員?沒弄懂這些問題,觀影體驗也會隨之大打折扣。
例如,由於那個不願意返回敦刻爾克的被救士兵,其實就是之前一幕中被魚雷炸毀的船上的指揮官。但因為敘事邏輯的原因,很多對演員不熟悉的觀眾一下子根本無法將兩件事聯繫在一起。
但如果不能實現明白這點,那麼就很難理解這位士兵的抵觸情緒,之後劇情的展開也顯得有些莫名了。
除此之外,故事本身的極簡風格也不太討人喜歡。
很多人抱著看到《黑暗騎士》那種扣人心弦的劇情的心態走進影院,結果故事在一片祥和中戛然而止,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出人意料的設置,看到最後多少有種:啊?這就完了的感覺。
其實早在電影上映前,就有看過點映或者海外版的電影愛好者表示了對電影票房的不看好,並奉勸對其期待值頗高的中國觀眾:電影實驗性質比較強,還是放低一些期待比較好。
一次有意義的「失敗」
除了技術上的「硬傷」外,還有一定決定了,《敦刻爾克》註定不會在中國院線受到追捧。
電影上映後,《新周刊》將其和《戰狼2》放在最後做了一次對比,認為《戰狼2》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勝利,而《敦刻爾克》則是失敗的撤退,這和中國觀眾的價值觀念有所違背,這也註定了這部電影不會受到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的認可。
這種觀點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有網友表示,單從反戰的角度來看,《戰狼2》這類影片比《敦刻爾克》顯得更「高級」。
甚至還有人調侃說:用一部失敗的作品來講述一次失敗的戰役,諾蘭這次算是徹底失敗了。
那麼,《敦刻爾克》也好,敦刻爾克大撤退也罷,真的很失敗嗎?
關於後一個問題,其實在電影中諾蘭已經給出了答案。電影的最後,狼狽的英國士兵回到了家鄉,一位老人在港口給他們發放毛毯,並對他們說著「謝謝」。
年輕的士兵感到不解:「我們做的不過是逃生而已。」
但老人卻說:「對啊,那就夠了。」
回到家鄉,在車站迎接他們的,同樣是歡呼和啤酒,而非他們所以為的唾罵和嫌棄。
因為從戰爭中脫離,沒有戰爭,沒有犧牲,才是真正的勝利。
諾蘭全片都在弱化戰爭的主題,沒有過於血腥的場面,沒有震撼的爆炸槍戰,甚至連正面的交火、敵軍都沒有花濃墨去描繪。而是將鏡頭對準了戰爭中渺小的個人,對準他們內心的掙扎、恐懼和人性的光輝。在這個過程中,戰爭本身,乃至戰爭的結果,都被淡化了。
因為只要戰爭戰爭打響,就沒有所謂的贏家。
對於《敦刻爾克》這部電影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一方面,諾蘭的這種風格在海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贊同,其藝術和商業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電影在中國的遇冷也不是對它的全盤否認,相反正是借著諾蘭的名氣,才讓很多普通觀眾有了接觸這類非線性敘事作品的機會。
這段時間網上許多關於非線性敘事影視的文章開始成熱門,一些相似電影的熱度也開始攀升。或許現在習慣了好萊塢「簡單爽快」風格的觀眾還難以適應這種模式,但越來越多這樣高質量電影的出現,說不定會反過來成為觀眾觀影需求多樣化發展的一個契機。
和敦刻爾克大撤退一樣,這也是一次有意義的失利。
或許,《敦刻爾克》的票房成績不是那麼理想,或許,外界普遍預測的奧斯卡最終也不會落在諾蘭頭上。但無論是票房還是獎項,都不能成為評價一部電影好壞的最終落腳點。
至少,通過這部影片,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戰爭面前小人物命運的起伏和無力,也久違地又一次感受到了電影那種純粹的美好。
對啊,這就夠了。
關注影視圈雜誌的知乎專欄:影圈視界
——————————————
影視圈微信ID:circlemag
公眾號搜索關註:影視圈Magazine
創刊於1994年——《影視圈》,專業做媒體,認真做娛樂
推薦閱讀:
※《辯護人》中的愛情
※回不去的故鄉 | 深刻剖析人性的電影佳作《傑出公民》
※【BvS詳解】場景6 露易絲的公寓
※《異形》系列觀影指南(進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