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內瘺血流量測定-取樣容積和角度θ
上回討論了動靜脈內瘺血流量測定的位置,接下來我們談談測定的一些具體技巧。
首先需要理解下超聲脈衝多普勒計算流量的基本演算法原理。
如下圖所示,計算血流量需要兩大參數——平均速度Tmean和血管面積,而面積一般由測量血管直徑後計算得(血管截面是圓形的前提下)
平均速度怎麼得到呢?實際上,我的理解是,這個平均速度T mean的獲得要經過兩次計算過程
第一步,是對於某一個時間點,計算各個血流質點速度的平均值。在下圖中,對於時間點A而言,要對該時間點上獲得的所有血流質點(頻譜落在黃線上的所有的點)的速度進行平均,當然這一平均並不是簡單的(最高速度+最低速度)/2,而應該是先將不同速度質點多少的分布進行類似微積分的求和,然後再進行的平均。這個演算法一般超聲儀器的程序可以完成,如下圖藍線和黃線交叉的紅點就是時間A點所有質點的平均速度t。
第二步,是對一個完整心動周期內的各個時間點的平均速度t進行微積分,再計算得這個心動周期內的平均速度T。一般來說,人的心律較為勻齊,而且每分鐘的心動周期一般60-100次,多餘出現的不完整心動周期所佔的時間很短,所以一般一個心動周期的平均速度T就很接近於一分鐘的平均速度Tmean。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心律勻齊,取一個心動周期基本符合要求,但如果是心律不齊,則需要多取幾個心動周期進行計算以減小誤差,如下圖中,僅選擇一個心動周期是不夠的。選擇心動周期的數目是可以機器自動識別,也可以手動選擇,就比如上圖中的兩條藍色豎虛線的位置,左右調整就可以選擇測量的時間周期。
理解以上原理,主要是幫助我們去思考如何提高血流量測量的準確度。有幾個要點。
- 取樣容積的大小
上圖中那個類似「=」的小框框就是所謂的取樣容積,也就是說落在這個框里的信號才會被採集,一般認為取樣容積的大小為血管直徑的50-70%,也就是大概2/3左右。
以前我自己做超聲時,取樣容積就是這麼設定的,但是,最近和專業的超聲儀工程師交流後,同時又查閱了一些資料後,看法有所改變,也就是說在測血流量時的取樣容設定有一點特別。
血流並不是我們想像的一樣,所有質點同步行進、速度一致,湍流自不必說,即使是層流,流速也是不一致的。如下圖,中間快,旁邊慢。
這就提醒我們,測量速度的時候不能只顧「中流砥柱」,而要「兼容並蓄」,換句話說,就是取樣容積要儘可能包括整個血管腔,而不是只涵蓋中間部分。
下圖中,取樣容積很小,血流頻譜的寬度較小,結果容易偏高。
下圖中的取樣容積基本包括整個血管腔,頻譜較寬,涵蓋了貼壁的低速血流,說計算得平均速度較為準確。
- 多普勒角度θ
如下圖所示,這就是多普勒角度θ。
理論上,多普勒聲束與血流完全同向時,測量的精度最好,這時的θ角為0度,然而,這種角度似乎只有血管內探頭才可能實現。
體表探頭與血管總是存在角度,直接測得的速度需要經過三角函數的矯正才能得到血流速度,而這個角度大於60度後,矯正的誤差會很大,所以要求θ角應當小於60°。換句話說,就是探頭要儘可能避免與血管垂直。而且這個角度越小,誤差越小。
由於肢體血管大都與體表較為平行,有時獲得良好的角度比不容易,有以下兩點可以參考。
1.選擇血管傾斜的部分進行測量。
下圖中,血管斜角較大,θ角為46°
大多數肱動脈從肘部到橈尺分叉這一段有一個自然的斜角,可以利用這個天然角度。
2.利用耦合劑幫助探頭傾斜,人為形成角度。這種作法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可以避免對血管的壓迫,減小對直徑測定的影響。
3.還有的探頭在在設計時就製作成斜向發射的形狀,相當於將上圖的耦合劑換成固態導聲材料。
最後,設定角度時,還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取樣容積中的短線必須與血管壁平行。
下圖中短線的角度設定是不合適的。
總體的體會是,細節決定精度。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