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超級緩震跑鞋反而增加了小腿受到的衝擊力???

Note:本文引自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OCOMO耐力運動研究院」:震驚!超級緩震跑鞋反而增加了小腿受到的衝擊力??? | 學術派

之前的一篇文章:《聊聊鐵三(九)超緩震極厚跑鞋真的能保護膝蓋嗎》,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有跑友大呼正是沖著「安全性」「保護性」才選擇了這樣超級緩震的跑鞋,現在居然得此「噩耗」。也有朋友表示很難相信這樣「違反直覺」的結論,想要看一下具體的研究文獻。本期的學術派就專門為大家介紹一篇關注超級緩震極厚鞋的研究。

本文是2015年於美國生物力學協會年會上發表的會議論文,標題為《The effect of highly cushioned shoes on tibial acceleration in runners》,即「高度緩震的跑鞋對跑者脛骨加速度的影響」

在研究背景介紹中,作者坦言他自己也觀察到在繼極簡鞋/赤足鞋的流行之後,市場趨勢又開始朝帶有大量緩震的極厚鞋轉向。此類極厚鞋的緩震中底通常比普通跑鞋厚多達2.5倍,而極厚鞋廠商的宣傳賣點正是「極厚鞋可以吸收更多衝擊力,因此減少受傷的風險」。

果真如此嗎?

作者之前的研究發現,穿著極厚鞋時,跑者受到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荷載率顯著高於穿著普通中性跑鞋,而垂直方向的衝擊力及荷載率又和跑步運動傷害相關聯。

但是作者也表示,基於地面反作用力的研究畢竟是停留在「地面與鞋子之間」,未必能夠完全反映腿部受到的影響。因此,作者想要繼續研究當跑者穿著超級緩震極厚跑鞋時,脛骨遠端的加速度。該研究提出的假說是,著極厚鞋跑步時,脛骨的加速度會高於普通跑鞋。

本研究招募了7名男性受試者,他們每周至少跑步16公里以上。受試者均佩戴一個三軸加速度計於腳踝內側,先穿著普通中性跑鞋(Nike Air Pegasus)在測力跑台上以自選配速(均值為2.61m/s)跑步,研究人員記錄其中20次連續落地的數據;接著,這些受試者再換上極厚鞋(Hoka One One Stinson)重複上述測試過程。

加速度計佩戴在受試者右腳腳踝內側。圖A和B分別為穿著高緩震跑鞋和普通中性跑鞋;圖C為加速度計的坐標系。

如下圖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數據作為示例,對加速度計所呈現的數據進行說明:垂直方向的加速度是最大的(中間一行),然後是向前方的加速度(第一行)和向內側的加速度(第三行)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穿著極厚鞋(HCS)時,小腿各方向的加速度(AAcc為向前方,VAcc為垂直方向,MAcc為向內側,RAcc為總加速度)均顯著高於穿著普通中性跑鞋時(SNS)。各指標差別為8.1% - 24.3%不等。我們可以在下圖中直觀地看到各族最大加速度的對比:

脛骨最大加速度對比

基於上面的結果,關於極厚鞋可以減少下肢受到的衝擊力的「廣告」顯然站不住腳。另外有研究表明(Ferris, DP et al., 1999.),在落地到較軟的表面時,人會傾向於增加下肢的剛度(小編註:即減少髖膝踝三關節的屈曲幅度)。剛度較高的下肢不太可能比剛度較低的下肢(小編註:通過屈曲下肢三關節來做出緩衝動作)吸收更多衝擊力,反而會讓腿受到更高的衝擊。

下圖表現了極厚鞋(HCS,用圓圈表示),普通中性鞋(SNS,用方塊表示)對於受試者脛骨垂直加速度峰值(Y軸)和平均荷載率(X軸)的影響。可以觀察到,極厚鞋(HCS)大多分布在圖的右上角,即垂直加速度峰值和平均荷載率都較大。換句話說,穿著極厚鞋跑步可能比普通中性跑鞋具有更高的受傷風險

極厚鞋和普通中性鞋對受試者脛骨垂直加速度峰值和平均荷載率的影響

開元觀點

我想這樣的結論對很多人而言都是違反直覺的。「花錢買個安全」是很多跑步愛好者選鞋時的指導思想,而「讓你們花錢買個感覺很安全」在我看來也恰恰是很多跑鞋廠商的營銷思路

很可惜,你多花錢買來的「高科技」和那額外的緩震,未必如你所願給你帶來更多保護,事實上很有可能事與願違,反而給你帶來更大的受傷風險。

在我們前幾篇關於跑步的推送中,一直希望帶給大家這樣的觀點,跑步是人本能的運動,更多應該利用好進化而來的身體本身生理結構的功能和良好的跑姿,這些應該是跑者關注的重點,也是你跑得好,跑得快,跑得安全的保證。希望本文能讓讀者們打破緩震多寡與安全性成正比的慣常思維,理性對待跑鞋的選擇。

對於極厚鞋,我想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極厚鞋有它特定的適用環境,即其成名之地:那些充滿石塊和樹根的、異常崎嶇的越野山地環境,超厚的緩震中底發揮著類似坦克車履帶的功能,增強了跑者在越野賽道上的通過能力。但對於公路跑場景,打著「更多緩震,更多保護性」的旗號,就目前的科學研究結論,顯然牽強附會。


推薦閱讀:

徐國鋒:我期望成為一個「運動家」
聊聊鐵三 (第六期)
如何利用禁食訓練燃燒脂肪

TAG:铁人三项 | 越野跑 | 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