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九旬老壽星長期肉食為主,他說他的飲食原則就四個字...

昨晚醫界朋友圈又在議論有關吃的問題。

一方觀點強調碳水化合物等「主食」的重要性;

一方強調蛋白質維生素的重要性;

還有一方則強調脂類食品比如膽固醇和脂肪的重要性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說各是,好不熱鬧?!

......

聽同行們的討論,又想起經常看到一些養生帖子,煞費苦心地教大家怎樣吃才營養健康。

比如有文章說是「每個人應該每天至少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等等。

...... 有感在心,不吐不快!

其實主食也好,蛋白質維生素也罷,當然還有水果蔬菜,賞心悅目又養身的美食,從營養學的角度,強調哪一方應該都沒錯。

但相對於討論這些營養素的重要性,個人覺得,更需要關注的還有兩點:

一是如何把握膳食中的營養素平衡的問題。

二是關注人的個體特異性和時空特異性的問題。

所以如果真要說『錯』,錯就錯在人是一種千變萬化的複雜生命體。

在錯綜複雜的芸芸眾生面前,無論你的研究數據有多龐大多精準(如果有的話),也很難有一種實驗結果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

或許我們或多或少都見識過周圍一些奇葩長壽老人吧 ...

有些人是吃素為主很少吃肉類,但也有些是一輩子就喜歡肉食,不吃或少吃果蔬依然長命百歲,

還有些老人則是數十年嗜糖如命依然與糖尿病無緣,一日雞蛋數枚(連蛋黃哦),肥肉半斤從不知『三高』為何物。

......

不是想以偏概全,而是覺得即使在嚴謹的科學實驗面前,人體的複雜性有時候也是讓你無法想像的!

比如,一位老壽星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我不懂中醫,但我在想,他在中醫學裡應該是很典型的某個類型的體質。

總的來說,健康狀況一直不錯,但年輕時起就基本不食水果,也少進食蔬菜。

澱粉類食物(包括主食和零食)和奶製品是他的最愛,而且尤喜熱食忌涼食。

如此飲食習慣堅持了近半個世紀,雖然高齡後稍有輕微三高,但並無大礙。

如今年近九旬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行動基本自如。

-

老人是那種非常崇尚順乎自然的性情,。他最常說一句話就是:

,無論吃什麼, 要讓我感覺舒服才行!

還有鄰居家的一位高壽老人,沒讀過書,不懂什麼叫營養膳食,樂天派性格。

看上去有些精瘦,但身體一直健康。至今既無三高,也沒有任何器質性疾病。走起路來不說健步如飛,也可以說是大步流星了。

可他家後輩說,老人的餐桌上什麼都可以沒有,紅燒肉每餐必不可少,尤其要偏肥肉的,就現在每餐還可以吃掉大半碗。

......

這些老人在飲食心得上常說的就四個字:舒服就好!

說起來,醫學也好,營養學也罷,只要你面對的是人體,「因人而異」這四個字總是不能撇開的。

人與人之間有體質的差異,不可能千人一方。這是其一;

就某個單個的個體來說,在其生命過程中,有時空特異性,有其自身的調控能力。這是其二。

-

就如前述老人者,是很難用一般的飲食規則來解釋的。

他或許就在多年養成的飲食習慣中,誘導出了一套適合於自身的代謝酶體系或代謝過程。

長期的慢性刺激,使其發揮出了體內的調控力,能夠順利處理或轉化進入體內的澱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並且達到或者建立了某種平衡狀態。

所以,他才能優哉游哉,不亦樂乎啊!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這時,你硬要按你所謂的千篇一律的科學膳食改變他的飲食習慣,把他本已建立的平衡態打破。

就算計算精準,步步為營,新的模式能否建立起來,還真的難說呢?!

-

都說現在生活好了,科學也發展了,人們想著法子如何吃得好,吃得營養。

據說有些家庭主婦們還對照書本,嚴格按比例稱量原料,配置營養餐,等等。

真乃用心良苦噢。

雖然無可厚非,但應該想到的是: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而且是千姿百態,變化無常的。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很重要的一個節點。

近年來不是有一個時髦的詞嗎:

精準飲食!

否則,縱有千辛萬苦,弄巧成拙,得不償失也不一定哦!

祝大家健康快樂!

(初寫於20160804)

推薦閱讀:

Q&A | 睡覺打呼還停止呼吸?洗頭掉頭髮怎麼辦?
放屁尷尬?這些食物也許能讓你少放屁!
請重視這些身體指標!
到底什麼是『生活質量』?!
體質越來越弱的人,你可能正在「廢用」你的生命機能

TAG:健康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