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學習是這樣的……

周日。颱風瑪娃更近了。

書一直有在讀,沒有間斷。

最近讀完了好幾本,有休閑類的散文、雜文、隨筆等。其中一本又是講瀕死體驗的,主角是在香港生活的印度人,給我的感悟大同小異;

有講思維方式的,其中很多自己知道,也懂,所以未細看,只翻目錄,挑不懂的看。

以上都是電子書。

唯一認真讀的是亞當?斯密的實體書《國富論》。讀得非常慢,幾乎每一句都要思考。

一是因為自己本來就是個理科成績很渣的理科生,理解偏理的知識難免磕磕絆絆;

二是因為年紀大了,腦袋生鏽,以前讀書一目三行且懂,現在讀書一目一行還得反覆思考才明白;

但是,沒辦法,還是得看。

因為如果要成長,就要看自己不知道的,不懂的,這樣知識庫才能擴充。

為什麼不是自己專業領域或工作領域的書,還要看呢?

因為知識可以移植,思維可以嵌套

如經濟學,學通了,可以運用在生活的雞零狗碎,甚至解讀男女兩性關係上;又如哲學,能提高人的邏輯思辨,用於統籌規劃,於我而言,則能提高我寫行業課題的能力。

解決現實生活中紛繁複雜的問題,需要整合,發散,博弈……知識儲備越多,找到方法,獨闢蹊徑的概率就越高。

跟公眾號作者聊天,發現一個令人慨嘆與不解的現象:

凡是乾貨,閱讀者寥,而所謂雞湯,則轉發者眾。

究其原因:

一是雞湯講理念,涵蓋面廣,被文章「擊中」的讀者多,引發共鳴的也多;

二是雞湯簡單易懂,故事1+故事2+…+總結,簡單明了不費腦;

所以不少作者很尷尬。

寫雞湯吧,讀者說無營養。

理念的東西必定「虛」,讀來假大空,不能立竿見影改變現狀。且沒有一定的閱歷,讀了也白搭

——如一個「靜」字,你能悟多少,又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幾回?「厚德載物」四個字,你相信幾成,又培養自己的「德」到了什麼層次?

但實際上看的人多——那麼多人提反對意見,不正說明TA讀了么。沒讀的話,哪來的反對?此悖論與「標題黨」同。

既然如此,寫乾貨,寫方法論唄。

讀者只看了標題,或瀏覽一二,就如獲至寶,紛紛收藏——但大抵只止於收藏而已,真正回頭從頭到尾讀完的不會多,更別提按步驟12345去施行、堅持了。

於是,見到成果者寥寥,又說作者在騙人。

一是眾口難調,二是兩頭不是人,作者能不冤么。

其實啊,沒有可以直接複製粘貼的知識,無論是化零為整的理念,還是化整為零的方法,都不可能適合每一個人或每一件事,知識是用來應用的沒錯,但既然是應用,就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現實生活向來是單選題少,多選題多,二元對立少,多元博弈多。

如果你只知道針對一篇文章的觀點找漏洞,提異見甚至攻擊,那隻能說明你懂的可能不夠,或者思維封閉,只願意接受與自己的觀點契合的觀點。

真正的學習,是要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

變通二字,在任何時候都是要學,要用的。

行為上的畫地為牢封閉的是自己,思維亦然。

順便為所謂的雞湯多說幾句。

文《就熬心靈雞湯給你喝,你咬我啊?》發出沒多久,就有人加我微信,說TA在QQ空間上發了一篇類似雞湯的東東被朋友恥笑了,後來看到我這篇文,覺得在理,故問我拿轉載權,發過去作為反擊。

這事說明,現在很多人認為讀雞湯,轉雞湯很掉價。

而我早已表明,我不反雞湯,因為我知道裡面說的是理念。

很多人反雞湯,是覺得文章以偏概全,缺乏邏輯支撐,那請問,世界上有哪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著作能把每一件世事說得準確無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就連科學也是在不斷修正中、在否定與否定之否定中前行的,不是么?

你今天認為的真理,明天可能就被證實是謬論——所以,保持開放的心態,兼容並蓄很重要。

人云亦云,那只是人為了尋求集體感與安全感而引發的趨同心理而已。

總之,生活中沒有能夠打遍天下的「一招鮮」,這點連方法論都做不到,更別說靠讀幾本書,看一篇文章了

——一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國外管理理論,用在天朝大地卻水土不服的案例,少么?

事實是,世事繁雜,情境不一,同樣的問題就有N個面向。情境不同,自然要用不同的提法與解決方法。

雞湯文當然不是「萬金油」,但並非一無是處。

說白了,即使雞湯只是出產雞血,也自有雞血的公用——人活得那麼累,喝點雞湯醒醒腦,解解乏,整裝再出發,不挺好的么?

如果你認為要講成長的,有用的文章才算好文章,那為了增加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行不行?甚至純粹作為打發時間的休閑娛樂行不行呢?無可厚非吧!

況且,面對枯燥乏味的方法論,沒有雞湯,你還真未必能堅持下去。

鎚子手機老大羅永浩曾在一個演講中講過他的成功經歷,其中就提到了幾點:

1、我們生來就是懶惰的,這本來是一個進化的需要,你不用為此感到難過,我們都是受這個控制的。

2、我小的時候,這類圖書還是非常多的,我很瞧不上成功學的書。

3、當你定下一個艱巨的、階段性的計劃的時候,有這麼幾本書(指的是一些勵志、雞湯類書刊)放在床邊,絕對是最好的精神鴉片。

4、但基本上靠著那堆書,我堅持到了最後……

最後一句話,其實就為雞湯的功能做了平反。

迴文首,真正的學習是怎麼樣的?

是學,以致用。

學,要從書本學,也要從現實生活學——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但要讀自己已經讀懂的,更要讀自己還不懂的;生活,則保持好奇,多投入,多體驗。

要兼容並蓄,能涵容不同的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找到適合自己的為我所用。

具體說來,是以理念做底子,以方法論學到的一二三四五當武器,然後在實踐中運用

——在此過程中,不斷修正你頭腦中的現有理論與固有思維,令其切合實際,就此形成一套方法:這方法是你實踐過的,所以於你是最適合的,最好的。

總之,實踐才能出真知。沒吸收,沒行動,然並卵。就像你讀了很多育兒書,但在生活中依然對孩子頤指氣使,動輒指手畫腳,詰責打罵,那這些知識,你實際上並未學到。

因為知與行,應該是合一的。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祝進步。

推薦閱讀:

心理說:這些快速、高效閱讀的方法,能讓讀好更多的書和文章
這個春天在讀的書(2016.2-2016.3)
娛樂圈裡的「讀書人」們

TAG:读书方法 | 读书的意义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