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曉松驚嘆的吉他神童劉嘉卓,給我們哪些關於夢想的啟示?

橙媽說

周末在魔都某大型購物中心吃飯,商場中庭正巧在舉辦樂器品牌活動,請了一個約摸十歲的小男孩表演鋼琴,小孩子稚嫩的手指在黑白琴鍵上跳動自如,橙媽路過的時有對推著嬰兒車的小夫妻在竊竊私語:「小孩子早點學樂器就是好,以後也要早點讓寶寶圓我的鋼琴夢哦!」

「讓孩子圓了我的XX夢」,是很多大人說過的話,當年來不及實現的理想轉化為寄予孩子的美好願望,卻常在無形中給孩子透不過氣的壓力。

那些想讓孩子繼承自己的夢想的家長,不妨先看看吉她男孩劉嘉卓的故事。

01

劉嘉卓,這個承載著父母厚望的名字在2017年上半年成為熱門話題,起因是他一段身穿校服彈吉他的小視頻從秒拍APP流出,隨即在朋友圈和微博轉爆,一夜成名毫不誇張,高曉松都轉發說聽了自愧不如想砸琴......

老師隨手拍下的視頻,讓劉嘉卓在網路上爆紅

這個僅12歲的少年,吉他指彈水平儼然已是專家級水準,人們用「天才」、「吉他神童」的標籤堆砌對他的讚譽,然而,這些都是劉嘉卓及其父母始料未及的,老師無意間給他錄的元旦晚會綵排視頻,竟然成為一夜成名的契機。

劉嘉卓出生在甘肅白銀市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然而工人家庭的背面是血液里傳承的音樂基因:父親劉曉龍曾是廠里有名的貝斯手,大伯劉曉亮也是白銀市早年頂尖的吉他手,劉嘉卓3歲隨口哼出了鋼琴曲《星空》的琴譜,讓父親認定了孩子的音樂天賦。

自此,劉嘉卓3歲學鋼琴,7歲學吉他至今。9年來一心督促孩子刻苦學琴,父親劉曉龍並非想培養一個明星吉他手,一切都始於他的夢想:「我喜歡上音樂時已經20歲,太晚了,也沒有條件。他3歲就碰了音樂,我覺得他一定能(練)出來」、「我做不到的事,希望他能做到」。

B站上劉嘉卓的視頻瀏覽量高達十幾萬

對於很多人來說,夢想是最支離破碎的夢,匿於柴米油鹽的生活是最常見的結局,然而當下一代出生,那些夢想也被注入新的血脈中,「子承父業」式教育,根深蒂固在許多中國父母的觀念里。

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一定要孩子實現嗎?誠然,這不算自私的要求,更多的是對孩子寄予美好的期望,我認為,當執意要孩子走如你所願的路時,先自問:

孩子喜歡我給他準備的道路嗎?

我當年是學不下去了還是沒有條件?

我的孩子真有這樣的天賦/潛力嗎?

除了讓孩子學自己喜歡的藝術特長,我們對孩子的職業期望也是類似「套路」:學醫好、公務員穩定、做金融賺錢、女孩子當老師最踏實......懶惰的家長,才會「站著說話不腰疼」地命令孩子必須選擇看起來吃香的特長、職業。之前有兩則八卦,田亮的兒子「小亮仔」5歲就會跳水,吳京的兒子2歲就去健身房鍛煉,是明星的孩子從小接觸的資源好嗎?歸根結底還是具備相關的基因。

微博上劉嘉卓的視頻瀏覽量高達千萬

基因很重要,有興趣也很重要,這些前提需要謹慎思量,這不是打消孩子人生的更多可能性,而是能讓孩子實現兩代人夢想更為可行。

02

劉嘉卓9歲那年,父親劉曉龍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兒子並督促他練吉他。驚人在於三點,一是劉曉龍當時是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二是劉家沒有什麼積蓄,三是處於三線城市的普通家庭,全職爸爸是非常稀有甚至「丟臉」的。

劉曉龍為兒子的吉他之路賭上了全部家底和自己的人生。一家三口僅靠劉媽媽2000元的月薪過活,家裡幾乎兩周才開一次葷。劉嘉卓的三把吉他,要麼是品牌贊助的,要麼是比賽贏得的,學指彈也請不起老師,是和爸爸一起在網上「扒」視頻自己琢磨出來的。一夜爆紅後,有許多人願意幫助劉嘉卓實現夢想,劉嘉卓甚至將從初中輟學,舉家北漂迎接更多的資源和挑戰。

著名足球評論員董路給劉嘉卓提供北京的資源

劉嘉卓成為網路紅人後,面對各種陌生人的幫助方案,和忽然而至的大抉擇,劉曉龍有些不知所措和自卑:當孩子已有能力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時,作為父親卻生怕自己一丁點疏忽就影響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劉爸爸的教育模式,看似孤注一擲,實質上是很多家庭的縮影,尤其是雞血教育的父母也是大量精力、資產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所以才有了網路上吐槽「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十歲孩子嫌棄無能的爸媽」。為了孩子的夢想/未來,值得一個家庭賭上一切嗎?也許劉爸爸都無法肯定的點頭,而廣大雞血、富養孩子的家長依舊咬著牙在焦慮。

03

今天知乎上有位媽媽提問:「四歲的兒子想要當古生物學家,去研究恐龍化石,作為一個家長我該如何幫他實現夢想?我覺得我兒子的小小願望很值得珍惜和保護~」瞬間被位媽媽暖到了,熱情的知乎網友也給出了各種專業豐富的建議,其中最高點贊數的留言里有一段話點醒了我:「越早的看到一棵樹,就有可能錯過整個森林」。這位媽媽對小小孩的興趣能做到支持並做長久打算,已屬難得,但孩子童年的天賦/興趣真的能成為TA全部的人生嗎?

劉嘉卓為吉他要放棄正常的初中生活和學習,因為他有過人的實力和社會的認可與支持,但中國只誕生了一個吉他神童劉嘉卓,若想要把孩子小時候的興趣特長當做TA未來的職業道路,父母需要理性分析孩子和家庭的實力,畢竟,任何興趣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而孩子成長的路上會有更多的「寶藏」等著TA去發掘。相反地,現在很多孩子的興趣特長培養都是淺嘗輒止的,有的是家長的功利心作祟——只為拿考級證書,有的是為了學業——考試可以加分,有的是盲目跟風;這樣的興趣培訓佔據了市場主流,似乎短時期能獲得「價值」的興趣才能被家長重視。

不管是讓孩子繼承自己的夢想,還是讓孩子以興趣為學業加分項,都是家長帶有小小私心的對孩子的投入,基因也好,興趣也好,家長的強制也好,最終還是要順應孩子的意願,家長除了支持與鼓勵,還需要陪伴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探尋更多的可能性,讓孩子勿忘初心,又能擁有人生的多種選擇。

(歡迎關注公眾號:甜橙計劃; 更多有料有趣的教育乾貨盡在此處)


推薦閱讀:

小孩什麼時候開始分床分房睡比較好?
愛與被愛的雙循環
飯桌上的教養
家庭教育:你還在為孩子不愛閱讀而發愁嗎?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讀書筆記

TAG:家庭教育 | 梦想 | 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