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心理學/神經科學話題下的優秀答主?
受到生物學領域優秀答主 @李雷 的啟發,也稍稍總結下心理學領域。
誰讓今天學校的圖書館以及pubmed登陸不上呢。
心理學是群眾喜聞樂見的領域。雖然群眾關心的心理學和很多心理學工作者研究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但是這並不能(也不會)影響群眾的喜愛。
畢竟大家都希望心理學能夠解釋生活中的事情,因而心理諮詢領域往往是「心理學」在大家眼中的代表。不過,研究「心理學」的科研工作者還是主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發生原理,更靠近「神經科學」方向。兩者還是有差異的,得分開看。所以我在本文涵蓋了這兩個大取向。
就我分析時,有14825000 人關注了「心理學」話題。但是僅有61662 人關注了「神經科學」話題。可見「神經科學」的確不是那麼吸引人。那我們看看優秀答主吧。
知乎貼心的給了這兩個鏈接:心理學話題下活躍回答者 ,還有神經科學話題下活躍回答者。
先看「心理學」。
頭七位活躍回答者都有著豐富的回答,以及很多贊。不過仔細一看,似乎都是與心理諮詢脫離不開干係。首先是 @李松蔚 老師和 @動機在杭州 老師,他們都是有名的心理諮詢師。提到心理諮詢,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
餘下幾位也都是寫了臨床和諮詢。那麼我們在多看看其他的回答者,大多也是心理諮詢師。我稍稍列舉下:@李松蔚 @動機在杭州 @Y Wong @清流 @王怡蕊 等等。他們的答和贊都很高。基本一個回答都能有上千贊,說明了實力和大家的喜愛。
插一句,心理學領域大,優秀答主也很多,沒法個個涉及,非常抱歉!
不過等一等!
怎麼學長 @張佳瑋 也在這個榜單上?還有恐怖的143000個贊!比李松蔚老師還多?
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了。很多人對於心理學的理解其實有限,很多題材都可以加上心理學標籤。比如 『吃完飯為什麼我不想走了』 可以加心理學標籤;『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地把他所學教給我?』也是心理學標籤,『給女孩子送書表達愛意,該送什麼書比較好?』 也有心理學標籤。所以說,大家對於日常現象的解釋需求挺大的。
雖然我 @華沙 也是心理學領域的優秀回答者,不過位置就靠後了。其他的熟悉的回答者也是如此。比如 @趙思家 @Mon1st @Feitong Yang @This Is Not Tina 等等。我們這群和上面一群還是有區別的。我們主要是科研為主,研究認知心理學等方向。他們是臨床為主,主要做臨床心理諮詢等等。
大家的區別在於哪兒呢?我列了這樣一個表格。紅色為諮詢為主的答主,藍色為科研為主的(隨機挑選了一些)。其實每個回答的贊同率還是差別不大的(t(22) = .085, p = .933)。
我稍稍總結下。心理學領域的優秀答主以諮詢領域為主,表現在答主多,贊數多,回答多。而做科研的答主也不少,不過人數少,贊數少,但質量一樣高(答贊比類似)。
我們再看看「神經科學」方向的答主們吧。
先看前幾位
「神經科學」的前幾位就有意思了,都是認識的朋友。基本都是博士,或者博士在讀中。比如第一名的 @Owl of Minerva ,雖然沒有認證,但是他就是那個敢在羅德島跳遠的人,來自馬普。下面是來自康納爾的 @Mon1st ,來自UCL的 @趙思家 ,來自南昌大學的 @東華君 ,來自NTU的我 @華沙 ,來自CMU的 @This Is Not Tina, 還有來自雙鴨山大學的 @楊釩 。大家的都是研究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研究「神經科學」。
其外還有不少優秀的答主,
比如來自top2的研究睡眠的 @Andrew Xu ,還有 @Ruyuan Zhang 。不過挺奇怪,feitong不在此列。
稍事總結下,在「神經科學」領域,優秀答主量不多。但是都是有著藍標認證的科研從業者。基本也就是心理學領域的優秀答者們。他們依靠著比較專業的知識,給大家提供了神經科學方面的信息。
希望大家對於這兩個領域有一個了解,也能了解優秀的答主們。
最後祝你身體健康,再見。
再借用下 @李雷 博士的話。
當然,博士只是一個學歷,並不代表能力,更不要說博士在讀。
推薦閱讀:
※知乎七周年,感謝認真的你
※為什麼知乎的結構是 「問題、答案、評論」 的三層結構?
※創新工場為什麼要投資知乎?
※如何評價你的「知乎五周年」回顧呢?
※知乎「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