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際頂尖藝術畫廊知多少?

在眾多國際頂尖畫廊里,《藝術市場通訊》選擇了其中五家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畫廊,帶大家深入認識這些大牌的過人之處。

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

簡介:高古軒畫廊是拉里?高古軒創辦於1980年的一家當代藝術畫廊,位於切爾西。拉里·高古軒是全球第一大畫廊主;他的14個畫廊遍布全球8個城市;一共面積約有14200平方米;代理著122個藝術家;手下的工作人員共200餘人;每年舉辦60-70個展覽;展期長達3-5 個星期;全球每年累計銷售額可達11 億美元;平均每個工作日銷售額300萬美元。

代理藝術家:他代理的藝術家有傑夫·昆斯、埃德·拉斯查、理查德·普林斯、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和曾梵志等;以及享有-安迪·沃霍爾、羅伊·利希滕斯坦、畢加索、賈科梅蒂和白南准等已故大師們的作品代理權

發展:作為高古軒畫廊的創始人,拉里?高古軒被公認為是最有天賦和冒險精神的畫廊經銷商。1985 年他在紐約高檔社區切爾西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畫廊,這也是當時開在切爾西的第一家畫廊。2010年底高古軒畫廊在全球已經擁有10家同名畫廊,其中四處位於美國本土(三家位於紐約,一家位於洛杉磯貝弗利山),兩處在英國倫敦,另外羅馬、巴黎、雅典和日內瓦分別各有一址,在香港和美國加州拉由拉市還設有辦事處。此外位於麥迪遜大道988號的高古軒書店,也是高古軒畫廊的第一個零售點。

經營:拉里?高古軒在畫廊經營上的精明之道和對藝術市場的敏銳觸覺使得當今的高古軒畫廊成為了一流奢華藝術品的象徵。拉里?高古軒也經常出席全世界各種頂級拍賣會並以高價拍得作品,同時他堅持突破傳統畫廊的局限,以連鎖機構的市場模式著力打造其畫廊品牌,以前瞻的眼光和大膽的作為開拓新路徑、新模式。善於打造藝術家的高古軒畫廊,也從未停止過對藝術家的挖掘和放鬆過對藝術品質的把握。近年來,高古軒對亞太地區的新興藝術市場及其藝術家們的關注開始加強。2005年高古軒畫廊首次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儘管有報道稱其後拉里?高古軒宣稱十年內不涉足中國,但在2008年香港開設的高古軒畫廊辦事處仍可看作是其接觸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的前站。

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

簡介:豪瑟&沃斯畫廊是世界著名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總部在蘇黎世,由厄休拉·豪瑟(Ursula Hauser)、曼努埃拉·沃思(Manuela Wirth)和伊萬·沃思(Iwan Wirth)夫婦於1992年合作建立,1996年後搬入盧雲堡啤酒廠大樓,與蘇黎世藝術館、麥格羅斯博物館等其他當代藝術畫廊一同經營。

代理藝術家:豪瑟&沃斯簽約的藝術家有國際知名的安瑞·薩拉和皮皮洛蒂·瑞斯特,也有本土藝術家馬丁·科瑞德,路易絲·布爾喬亞和她的大型蜘蛛雕塑,保羅·麥卡錫高聳的作品,羅尼·豪恩的大型玻璃塊和玻璃缸,迪特爾·羅斯的「巨型」動力裝置雕塑,及以巨型雕塑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暫露頭角的讓·穆克……

發展:2003年豪瑟&沃斯倫敦分畫廊在皮卡迪利大街開幕,展出洛杉磯藝術家保羅·麥卡錫的裝置藝術。2010年,儘管經濟衰退的陰影籠罩在藝術市場之上,但國際畫廊業巨頭們紛紛開疆破圖,除高古軒畫廊巴黎空間在香榭麗舍大街華麗開幕外,豪瑟&沃斯也逆勢而上,又在倫敦的薩維爾街23號開設分畫廊,面積近1,400平方米,與其勁敵高古軒畫廊及白立方畫廊隔街相望,間歇性地展示一些針對二級市場的作品。經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多數畫廊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被圈內人士傳了很久的一個猜測亦得到證實——豪瑟&沃斯在2008年5月21日正式宣布在紐約開辦新畫廊。而之前設在美國的辦事處被改造成一個四層樓的畫廊和活動空間。2009年9月新畫廊對外開放,選址紐約東69大街32號,這裡曾是馬薩·傑克遜畫廊所在地,作為戰後提倡美國新藝術的開拓力量,傑克遜畫廊以推介新藝術為主。2008年,倫敦《財經時報》用「點子市場」形容豪瑟&沃斯,稱其為歐洲最具影響力的畫廊之一。2013年,除了已有的4個門店,畫廊還計劃於2014年在英國薩摩賽特開辦分畫廊。

經營:豪瑟&沃斯成為迄今為止倫敦規模最大的商業性畫廊,不是沒有原因的。說到畫廊的商業成功,與經營者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有著莫大的關係。從每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藝術權力榜」不難看出當年世界藝壇權力更迭情況。2010年榜單,前三名全被藝術品交易商佔據,排名第三的是伊萬·沃思,豪瑟&沃斯畫廊三位經營者之一。另一位經營者厄休拉·豪瑟在2012年福布斯美國最有權勢的藝術品經銷商中排名第四。伊萬·沃思還榮登2012年「國際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榜單第四。他們在蘇黎世、倫敦、紐約等地擁有商業資產,實力超級雄厚。而豪瑟&沃斯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在於它是30個以上已經成名或者正在崛起的藝術家的代理畫廊。

佩斯畫廊(Pace)

簡介:佩斯畫廊是美國一所歷史比較悠久的畫廊,由藝術經紀人兼電影製片人艾恩·格里姆切爾(ArneGlimcher)於1960年在波士頓創辦,如今已經將業務擴展到北京。而在紐約的五家畫廊中,其中切爾西就有四家,是切爾西地區擁有連鎖畫廊最多的機構。佩斯畫廊在切爾西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推出的藝術展覽也是非常吸引人氣。

代理藝術家:代理了包括畫家查克·克勞斯在內的一批著名藝術家,還代理了一個藝術界的全明星陣容,包括羅伯特·勞森伯格、大衛·霍克尼、查克·克洛斯、艾格尼斯·馬丁等等。

發展:2008年,佩斯畫廊的老闆(Arne Glimcher)決定在北京開辦畫廊,這是這個畫廊帝國近半個世紀以來第一個分支機構,而且設置了畫廊空間。佩斯北京無疑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大事件」。2008年5月,合同正式簽署。8月,佩斯北京以首展《遭遇》高調亮相,大腕雲集,聲勢浩大。展覽以人物肖像為主題,聚集了東西方諸多大名鼎鼎的當代藝術家,包括方力鈞、岳敏君、張曉剛、王廣義、張洹、村上隆、奈良美智、安迪?沃霍爾、辛迪?舍曼、傑夫?昆斯等。《遭遇》展非常明確地顯示出了佩斯北京未來的方向和意圖:增進與多方藝術人士的交流合作,促進北京逐步成為亞洲藝術中心,帶動亞洲藝術的發展,與國際藝術及市場接軌。

經營:佩斯畫廊主要經營從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限量紙上作品的佩斯版畫和佩斯大師版畫;和以經營非洲、喜馬拉雅、海洋和印第安部落藝術為主的Pace Primitive。佩斯畫廊在經營上並沒有設立銷售目標,也沒有確立每年的盈利標準,相反,他們一直在發展自己客戶群體,隨著畫廊與藝術家的簽約,客戶群體的關係也將會與日俱增,發展潛在的藏家為日後的經營埋下種子。他們較多的是考慮日後的發展和未來的整體規劃。

大衛?茨維爾納畫廊(DavidZwirner)

簡介:大衛?茨維爾納畫廊是當今世界藝術市場中最為活躍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目前已代理了四十二位藝術家及作品。大衛?茨維爾納(David Zwirner)畫廊於1993年1月在紐約SoHo區正式營業,並於2002年9月遷移至紐約切爾西區西19號街525號,後來在2006年9月畫廊將展出空間擴大至三萬平方英尺並可容納多個大型展覽同時進行。

代理藝術家: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衛?茨維爾納畫廊開始代理的藝術家包括米歇爾?博伊曼斯, 拉沃爾?德?基舍,斯坦?道格拉斯,馬塞爾?扎瑪,川良溫,托巴?基多里,克里斯托弗?威廉姆斯等等。自2000年開始,更多的藝術家相繼加入,包括草間彌生、道格?惠勒、阿德爾?阿貝德賽梅,托瑪?阿布茨,弗朗西斯?阿呂思,卡琳?瑪默?安德森、麗莎?尤斯卡維奇等等。

發展:2012年3月大衛?茨維爾納畫廊正式進軍歐洲,選定位於倫敦上流社區梅菲爾區(Mayfair)核心地帶格拉夫頓街(Grafton Street)24號的十八世紀喬治王朝時期聯排別墅為畫廊新址,並以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的新作個展揭幕。該建築由塞爾朵夫建築師事務所(Selldorf Architects)的建築師安娜貝爾?塞爾多夫(Annabelle Selldorf)監理翻新,開闢了五層樓接近一萬平方英尺的空間並設有三個級類的主展廳。大衛?茨維爾納畫廊的進一步拓展還包括在紐約由安娜貝爾?塞爾多夫(Annabelle Selldorf)設計建造的五層建築,2013年初開幕的三萬平方英尺空間成為了首個獲得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認證(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商業藝術畫廊。

經營:大衛?茨維爾納畫廊不僅僅涵蓋了當代藝術實踐的廣泛領域,從開創性的極簡主義作品到大型裝置,基於時間的行為和視頻作品,還因為注重呈現歷史研究性的展覽和出版現當代藝術家研究和畫冊而知名。2013年1月克里斯托弗?達米羅(Christopher D』Amelio)加入大衛?茨維爾納畫廊成為第五位合伙人並執掌於2月15日正式開幕的大衛?茨維爾納畫廊切爾西新址。克里斯托弗?達米羅也非常樂於把握這次機遇施展才能,儘管此舉意味著關閉他經營長達十五年的畫廊。大衛?茨維爾納表示克里斯托弗?達米羅極簡主義藝術策展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新址的第一年展覽將著重於極簡主義。正是這極簡主義的經營之道讓大衛?茨維爾納畫廊在國際頂尖畫廊史上畫下了重要一筆。

薩奇畫廊(SaatchiGallery)

簡介:薩奇畫廊創建於1985年,位於切爾西的約克公爵總部,由世界知名廣告公司薩奇兄弟投資,為向公眾展示查爾斯?薩奇藝術收藏而建。畫廊幾易其址,從倫敦北區遷到倫敦泰晤士河南岸,後定址在切爾西。

代理藝術家:薩奇畫廊早期以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為主,後來開始把很多美國當代藝術家引入英國,比如:傑夫·昆斯、羅伯特·戈伯,這些藝術家(尤其是波普藝術家)日後對英國年輕藝術家的影響巨大,薩奇畫廊也專註於扶持一些冷門的英國年輕藝術家,比如在1992年,查爾斯出資贊助了年輕的明安?赫斯特的瘋狂成名作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將一個鯊魚放在盛滿福爾馬林的玻璃盒子里),並開始了與達明安?赫斯特的長期合作。

發展:2003年4月薩奇畫廊遷至南岸倫敦市議會前總部一層議事廳,展覽面積擴大至40,000平方英尺。2008年薩奇畫廊遷至國王大街約克公爵軍團總部,建築由保羅?戴維斯和合伙人建築師事務所及建築師艾福?荷?莫納漢?莫里斯進行翻新改造,共有15個同等展覽空間並完全免費參觀。當薩奇畫廊在二十餘年前首度開放時,那時候只有對當代藝術著迷的觀眾才會尋覓畫廊來發現新藝術家。過去數年中,當代藝術展覽的觀眾數量廣泛提升,對於當代藝術的認識和興趣也在英國內外不斷發展。當薩奇畫廊開設分店時,參觀者數量已經突破每年60萬人次,超過1000所學校組織的參觀。許多曾在薩奇畫廊首次展出的藝術家對大眾和藝術商業界來說都曾默默無聞,薩奇畫廊為他們提供的機會使得他們其後陸續受到關注,並收到國際國內畫廊美術館和畫廊邀約開展。從這個意義而言,薩奇畫廊是許多藝術家邁向事業成功的跳板。

經營:薩奇畫廊致力於為當代藝術提供創新立異的論壇,以展示尚不知名的青年藝術家或在英國罕有展出或從未展出的國際藝術家作品。並且掌握全球藝術資源及整合資源的能力。他簽約優秀的年輕藝術家,為藝術家做展覽,提供藝術家良好的創作條件,並以頒發重要的獎項等作法來獲取藝術家的信任。薩奇還與諸多批評家、館長、策展人等保持良好關係,藉此獲得重要的信息與資源,還將自己的藏品在幾個國家巡迴展出,引起轟動,樹立了他超級藏家的形象。同時,他買斷藝術家的所有作品,然後透過展覽和出版形式主打藝術家。薩奇重新開館非常成功引起了各大媒體注意,如《紐約時報》、《Time Out》等均紛紛予以大篇幅報道。它成功的秘訣,就是利用強力的營銷手法,讓「當代藝術」變成一件很炫、很好玩的生活情趣,讓館內奇特的收藏一波又一波透過媒體傳播,吸引大眾好奇的目光。它獨特的營銷手法,放下了美術館高不可攀的身段。除了在倫敦眼附近人潮眾多之處,以許多年輕打工學生的「直銷部隊」,向遊客直接推銷;它也與倫敦都會生活不可或缺的《Time Out》周刊合作,製作詳細的封面故事報道,強化參觀者的動機;甚至折價券、購票贈送明信片等商業手法也紛紛出籠。


推薦閱讀:

Fashion Design | 假如世界沒有Pinterest,我們還能如何調研?
列賓美院 巴黎美院 佛羅倫薩美院 學油畫哪個更好?

TAG:画廊 |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