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咖啡編年史

之前,小編寫過老克勒記憶中的上海咖啡,帶大家走過咖啡在中國在上海的幾十年。最近正好看到一本書上講到咖啡在日本的幾百年的歷史,翻譯過來,跟大家分享。

江戶時期

咖啡在德川綱吉在位時(公元 1680 - 1709 年),由長崎出島傳入日本。當時的作家大田南畝曾在其散文集「瓊浦又綴」中這樣描述咖啡:「又焦又臭,味道實在難以忍受」。

明治大正時期

1887 年 咖啡正式進入日本,作為西方先進文化的代表,在貴族間受到追捧。

1888 年 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喫茶店可否茶館在東京上野開幕。當時咖啡在日文中的讀音與「可否」相近,你就當他被叫做「咖灰」吧。(現在可否茶館被北海道一家烘焙店借用,大約有十多家分店)

△ 可否茶館遺迹,圖片來自網路 △

1903 年 住在芝加哥的日本人加藤 Satori 發明了速溶咖啡,並在美國獲得了專利權,但當時尚未商品化。

△ 全美博覽會上加藤公司宣傳冊,圖片來自網路 △

1910 年 MEIZONE 鴻之巢在日本橋開幕,成為了森鷗外、北原白秋、石川啄木、黑田清輝等文人聚會的場所。咖啡館成了明治大正交替之時湧現的沙龍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11 年 Waiter 第一次在 Cafe Printemps 中出現,Cafe Lion 和廣受大眾喜愛的 Cafe Paulista 也相繼在銀座開幕。

△ Cafe Printemps 里的 Waiter ,圖片來自網路 △

1923 年 Cafe Paulista 盛況空前,連鎖店達到了 20 多家。同年,關東大地震。

昭和時期

1933 年 上島忠雄在神戶創立了上島忠雄商店,這也是之後聞名於世的 UCC 上島咖啡(對,你沒看錯,就是那個 UCC,就是上島咖啡,跟國內的山寨貨可不是一家哦)的前身。

△ 上島咖啡公司,圖片來自網路 △

1938 年 雀巢開始銷售雀巢速溶咖啡,當時還被作為二戰時期的軍事補給。

1939 - 1945 年 二戰時期,咖啡作為敵對國飲品,其進口在日本受到了限制,並在一段時間後被完全禁止。很多喫茶店在這一時期開始轉營其他餐飲。

1948 年 日本第一家專營咖啡的咖啡專門店 Cafe de LAmbre (ambre:法語,琥珀)在銀座開業,當時的名字叫「Alkaloid 飲品研究所」(alkaloid:生物鹼)。

△ Cafe de LAmbre 店內創始人関口一郎的報道 △

1950 年代 真空包裝的發明使烘焙咖啡的大規模生產和銷售成為可能,「美國就是黑咖啡」的流行語在大眾間流傳。市場上,價格便宜的咖啡開始大量出現。日本的人均咖啡消費量攀升到了世界第一位,之後增速就有所放緩。

1950 年 受二戰影響中斷的咖啡豆進口在 8 年後重新恢復,喫茶店也重新開張,咖啡市場在日本逐漸擴大。

1953 年 全日本咖啡協會成立。

1956 年 速溶咖啡開始正式進口,出現在日本市場。

1960 年代 有著濃厚店主個人特色的咖啡館逐漸增多,出現了爵士喫茶店、歌聲喫茶店、搖擺舞喫茶店等以音樂為主題的咖啡館。

1960 年 咖啡豆的進口全面自由化。

1961 年 速溶咖啡的進口全面自由化。

1962 年 為了全球咖啡市場需求供應和價格的穩定,國際咖啡協定第一次簽訂。

1964 年 Ginza Renoir 一號店在日本橋開幕。(Ginza Renoir 現在旗下已經擁有 Cafe Renoir、Miyama Cafe、New Yorkers Cafe 等一系列品牌連鎖店)同年,日本正式加入國際咖啡協定。

△ 舊銀座 Ginza Renoir 總公司,圖片來自網路 △

1965 年 島根縣濱田市的 Yoshitake 咖啡館第一次推出了加糖不加奶的 Mira 咖啡,這也可以說是罐裝咖啡的鼻祖。

△ 當年的 Mira 咖啡海報,圖片來自網路 △

1969 年 UCC 開始出售加了奶的罐裝咖啡。與之前咖啡多是瓶裝出售不同,這是真正的「罐裝」咖啡。第二年,罐裝咖啡借著大阪萬博會的東風爆火。

1970 年 咖啡在日本的進口量第一次突破 10 噸,咖啡開始真正在大眾中普及。同年在美國,Seattles Best Coffee 的前身 Stuart Brothers Coffee 開業。「珈琲館」咖啡館一號店在神保町開業。名古屋誕生了現在漫畫喫茶店的原型。

1971 年 星巴克在西雅圖開業。

1973 年 Pokka Sapporo Food & Beverage(當時叫 Pokka Lemon)發明了冷熱兩用的自動售貨機,罐裝咖啡市場藉此迅速擴大。

△ 古老的 Pokka 售貨機 ,圖片來自網路△

1975 年 大坊咖啡店在表參道開業,這時採用虹吸和濾紙一杯杯手沖的咖啡館開始增多。

1980 年 Doutor Coffee Shop 一號店在原宿開業。該店不設座位,咖啡只能站著喝完,同時也出售磨好的咖啡。這帶動了一種新的連鎖咖啡的形態,也是自助咖啡館的先驅。

1982 年 喫茶店從 1960 年代開始逐漸增加,這一年在日本全國達到了 15000 家,但受到價格實惠的自助咖啡館的影響,從這時開始減少。

1985 年 在罐裝咖啡市場,日本可口可樂公司出品的 Georgia 喬治亞咖啡超越 UCC,成為銷售冠軍。關注咖啡從在種植地的生產管理、採摘、挑選開始的整個流程的「精品咖啡」的概念開始盛行,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成立。

1988 年 咖啡交易過程中的公平貿易開始在全世界受到關注。

平成時期

1990 年 自己從世界各地進口生豆,並專註於咖啡烘焙的堀口咖啡開業,次年丸山咖啡開業,成為了日本咖啡文化的旗幟。

1992 年 Tullys Coffee 在西雅圖開業,和 Seattles Best Coffee、星巴克一起,引起了人們對西雅圖系咖啡的關注,掀起了第二次精品咖啡浪潮。

1993 年 日本咖啡進口量突破 30 萬噸。

1995 年 隨著網路的普及,開始出現網吧(Net Cafe)。在美國,被稱為「第三次精品咖啡浪潮旗手」的 Intelligensia Coffee(知識分子咖啡)Counter Culture Coffee(反文化咖啡)分別在芝加哥和南卡羅來納開業,第三次精品咖啡浪潮正式拉開帷幕。

1996 年 星巴克在全球的門店突破 1000 家,並在銀座開設了首家日本分店。日本掀起了咖啡館浪潮,報紙、雜誌紛紛推出相關特輯。

1997 年 Tullys Coffee 在銀座開設了首家日本分店。

1999 年 國際性的生豆評選 Cup of Excellence(CoE,卓越杯賽)開始。同年,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 樹墩城咖啡在波特蘭開業。

2000 年 日本咖啡豆進口量達 40 萬噸。同年舉行了第一屆 World Barista Champion(WBC,世界咖啡師大賽)。

2002 年 Blue Bottle Coffee 藍瓶咖啡在加利福尼亞開業。一位美國女咖啡師第一次在業界雜誌上用了「第三次浪潮」這個詞。

2003 年 日本精品咖啡協會(SCAJ)成立。星巴克門店數在日本達到 500 家,在世界範圍內突破 5000 家。從名古屋起家的連鎖喫茶店「KOMEDA 咖啡店」向關東地區進軍。

2005 年 達到頂峰的罐裝咖啡市場開始萎縮。

2007 年 第 8 屆 WBC 在日本舉行,這也是 WBC 首次來到亞洲。

2009 年 Bear Pond Espresso 在下北澤開業。與追求銷量及出品速度,且市場逐漸飽和的連鎖咖啡所不同,受到美國第三次精品咖啡浪潮影響,追求咖啡的風味和個人風格的精品咖啡店越來越多。

2011 年 表參道咖啡在表參道開業。Little Nap Stand Coffee 在代代木公園開業。

2012 年 1963 年創立於挪威奧斯陸的 Fuglen 在代代木公園開設了第一家日本分店。

2013 年 7-11 便利店開始售賣現磨現煮的「7 咖啡」,這也是第一家售賣現煮咖啡的便利店。Paddlers Coffee 在參宮橋開業,這也是 Stumptown 樹墩城咖啡豆在日本唯一的正牌代理。2014 年 Paddlers 搬往神宮前,2015 年在渉谷西原開設了旗艦店。大坊咖啡店因店面被拆除關店。

2014 年 丸山咖啡的井崎英典成為首位獲得 WBC 冠軍的日本人。

△ 比賽中的井崎英典,圖片來自網路 △

2015 年 美國 Blue Bottle Coffee 藍瓶咖啡在東京登場。2 月清澄白河店開幕,3 月青山店開幕。

蘆田家掌門人中島先生一直希望能在跟大家一起分享咖啡的同時,也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日本的文化。雖然中島先生本人專註於做好自己的一杯咖啡,不贊成小編太多地去評價、探訪太多的店鋪,但小編今後還是會把自己認為真正咖啡店介紹給大家。

原文 | 大坊勝次等「コーヒーの人」

編譯 | 向日葵 Liz

攝影 | 高員外 · 井沅

推薦閱讀:

FO:杯測終結篇
意式濃縮咖啡沖煮方案:理解出品量
韓國的便便主題咖啡館,不服來「便」!
貓頭鷹咖啡店是否十分殘忍?
一家專門「不盈利」的咖啡館,有錢任性?

TAG:日本旅游 | 咖啡馆 | 精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