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秒燒錢18萬,這片必須在大銀幕上看才夠爽

文/幕後君

最近北京又開始熱起來了,我上下班高峰擠地鐵,常常像來了大姨夫一樣心情煩躁。

還好地鐵廣告屏上放著一款華麗炫目的電影預告片,裡面各式外星生物和星球令人眼花繚亂。

我每次駐足觀看時,都像靈魂出竅一樣,從煩躁的地球神遊到外星一會兒。

不賣關子,我說的就是明天上映的呂克·貝松新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也是被影片狂拽炫酷吊炸天的預告片吸引了眼球。

這也難怪,我掐指一算,國內觀眾的雙眼已經近兩個月沒有受到好萊塢特效大片的洗禮了,難免有些饑渴難耐。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單從視覺效果來說,《星際特工》絕對是8月最值得期待的電影。

不過說視效前,先來聊聊法國大導呂克·貝松。

和許多人不同,我最早知道他,不是通過國內觀眾耳熟能詳、豆瓣TOP250排名NO.3的影史經典《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而是通過他更早期的一部經典作品《碧海藍天》(1987)。

呂克·貝松用這部片讓我相信:一個人對大海的愛真得可以像大海一樣純凈、深沉,以至於最後回到大海的懷抱。

當然那張美得令人窒息的海報也烙印在了我腦海里。

至於沒看過就不能稱自己是影迷的《這個殺手不太冷》,我這麼多年來不知道擼了多少遍了,每次看依然會為殺手萊昂和小女孩瑪蒂爾達之間的情所動。

後來再到經典的科幻片《第五元素》(1997),呂克·貝松在打造了一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未來世界的同時,又時不時加入自己的呂氏冷幽默。

可以說他是一個既能駕馭文藝片、又能拍出商業娛樂片、既有思想內涵又強調視聽效果的導演。

雖然進入新千年後,呂克·貝松拍了一些成績平平的作品,比如《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006)、《別惹我》(2013)、《超體》(2014)等,但呂氏招牌至今依舊有著強大的號召力。

比如這部《星際特工》,我身邊很多朋友聽說是呂克·貝松導的,就已經把它列入了他們的年度必看清單。

影片故事設定在28世紀,人類和上千種外星生物共同生活在千星之城阿爾法。數百年來城內各種族和諧共處,一片繁榮景象。

但宇宙的神秘黑暗力量正試圖摧毀這一切,星際特工韋勒瑞恩與他心上人洛瑞琳奉命來到阿爾法,完成一系列冒險任務,並抵抗黑暗力量。

這劇情是不是有點《星球大戰》+《黑衣人》的意思?

這樣的設定,看點之一自然就是形態各異的外星生物、宇宙奇觀和火爆的動作場面。

在阿爾法城中,除了人類外,還住著3000多種外星生物。以我有限的閱片量,這應該是展現外星生物種類最多的電影了。

阿爾法城不僅物種眾多,而且還像《瘋狂動物城》那樣,分成了好幾個不同區域,不同外星生物在裡面各司其職,共同管理這個星際大都市。

珍珠人所居住的星球由色彩明亮的馬卡龍色系包圍,在極美的視效展現下宛如天堂。

Azin M?是千星之城的醫生,它的能力在於「治癒」和「心靈」。

它能自行製造有機細胞,所以擁有恢復再生的能力,自身也能永生不死。

它還有心靈傳輸的能力,但每次傳送後要恢復很久,期間它很脆弱。

簡直是X教授和金剛狼的綜合體!

而千星之城的大富豪是一個善於高智商運算的外星種族。

此外,黑色機械戰警、鴨嘴外星人和彩色的外星萌物等也頗有特點。

除了3236個外星種族,阿爾法城還有5000種通用語言、2000萬太空居民。這才叫「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星際特工》之所以有這樣嚴謹、宏大、富有創意的場景和角色設定,要歸功於著名法國系列漫畫《韋勒瑞恩和洛瑞琳》(中文譯名《星際特工》)。影片就是根據這部漫畫改編而成。

這部漫畫咱們中國人里可能沒多少人聽過,但在歐洲尤其是法國,可謂是家喻戶曉。

皮埃爾·克里斯坦和讓-克洛德·梅齊埃創作的漫畫《星際特工》1967年問世,2007年才連載結束。

40年間,《星際特工》漫畫出版了21集,其單行本銷量總計超過250萬冊,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

而在漫畫的誕生地法國,從1970年起的新生人口中,1852名男性和2062名女性被分別取名為韋勒瑞恩與洛瑞琳。絕對的國民級漫畫。

漫畫主要講述情侶星際特工韋勒瑞恩與洛瑞琳,在星際宇宙間執行各種任務,保衛千星之城,維持宇宙秩序的故事。

這部漫畫不僅是科幻漫畫史上的扛鼎之作,更重要的是,它影響了後世的一些經典科幻電影。

其中《星球大戰》系列中很多元素就與《星際特工》漫畫的設定「撞衫」。第一部《星球大戰》1977年上映時,《星際特工》漫畫的第七個故事已經開始創作了。

漫畫中的飛船「intruder」, 與《星球大戰》系列中韓·索羅的座駕千年隼號,有沒有一種神相似的趕腳?

漫畫中洛瑞琳的女奴裝和《星球大戰》萊婭公主「撞衫」。

漫畫里出現的Shingouz物種,與星戰《魅影危機》里的商鋪老闆Watto,好像失散多年的兄弟。

不過受影響最直接的,是呂克·貝松自己的科幻作品《第五元素》。他請《星際特工》漫畫作者之一讓-克洛德·梅齊埃參與影片的美術設計。片中的空中計程車就出自梅齊埃之手。

雖然《星球大戰》系列、《第五元素》等早已成為影響力極大的科幻電影,但它們的靈感源泉《星際特工》漫畫影響力卻一直未走出歐洲,長時間未被改編成電影。

究其原因,是因為漫畫中龐大的場面設定、繁多的外星種族,一直讓電影人們望而卻步。

直到呂克·貝松決定出手。

呂克·貝松本人從10歲就開始看《星際特工》漫畫,是十足的死忠粉。他還爆料漫畫中的女主洛瑞琳曾是自己的夢中情人,自己想成為韋勒瑞恩。

呂克·貝松(中)與兩位漫畫作者合影

他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想把這部漫畫搬上銀幕,但當時的特效技術卻跟不上他的超前想法。

直到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帶來技術革新後,呂克·貝松覺得時機到了,才再次開始籌備《星際特工》。

當年《阿凡達》斥資5億美元打造奇觀。《星際特工》在燒錢方面也絕不心疼,總投資2.1億美元。

換算下來,本片每秒鐘燒掉18萬人民幣,真正詮釋了「時間就是金錢」。

這麼多銀子中的多數(1.3億美元)都砸在了刀刃——特效上。

本片特效集結了三家頂級特效公司:維塔數碼、工業光魔和Rodeo FX。

這三家公司有多NB?我來用作品說話。

維塔數碼:《阿凡達》、《霍比特人》、《猩球黎明》、《蝙蝠俠大戰超人》;

工業光魔:《星球大戰》、《侏羅紀世界》、《變形金剛》、《星際穿越》;

Rodeo FX:《權力的遊戲》、《環太平洋》、《速度與激情》、《飢餓遊戲》。

集齊這三家公司,可以召喚神龍了。

因為用了《阿凡達》系列的團隊,籌備已久的《阿凡達2》還因為要等《星際特工》製作完成而延期了一年多。

片中的特效鏡頭達到了驚人的2734個,比當年的《阿凡達》還多700個特效鏡頭。

就連一向見慣大場面的呂克·貝松也表示頭疼:「所有特效都是挑戰,因為我們要打造幾千種外星生物,對我而言簡直就是噩夢!」

對導演是噩夢,但對觀眾來說將是一場視覺美夢。之前影片在國外試映時,國外媒體對影片的視效各種點贊:

ScreenCrush:今年暑期不會再有任何一部影片能像《星際特工》一樣驚掉你的下巴,它簡直是視覺盛宴,擁有極其壯觀的視覺效果和令人興奮的敘事形式。

《綜藝》:一次闊達昂貴的冒險,具有想像的創造力彌補了其他的不足。

Nerdist:驚艷的視效、嘆為觀止的動作場面、整體的故事大綱和前所未有的3D體驗都是讓我推薦人們去觀看這部影片的理由。

所以看這片你們一定要選擇好影院好銀幕,要不然簡直是浪費每秒18萬元的畫面。

除了集結了三大頂級特效公司,影片還集結了中外老中青豪華卡司。

飾演男主韋勒瑞恩的是戴恩·德哈恩,他憑在《超凡蜘蛛俠2》中扮演蜘蛛俠的對手小綠魔而走紅。在《星際特工》里他「改邪歸正」了。

呂克·貝松看過幾部戴恩出演的影片,喜歡他作為一個演員的表現。

貝松說:「我第一次在餐廳見到他時,他笑著和我打招呼,我就認定了他。他說話的語調,他眼睛中的神采,還有他的笑容。我心想,我的天,他就是韋勒瑞恩。」

女主洛瑞琳的飾演者是卡拉·迪瓦伊,她是維密模特出身,後改行做演員,曾出演文藝片《紙鎮》,並憑藉《X特遣隊》的魅巫一角提升了知名度。

呂克·貝松一直善於挖掘女演員,從《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娜塔莉·波特曼到《第五元素》中的米拉·喬沃維奇,後來都成為國際巨星。

而這次貝松選擇迪瓦伊,是因為他覺得她能展現洛瑞琳的勇敢、強壯、聰明。而《第五元素》也是迪瓦伊的最愛之一。

除了男女主,影片的配角也是星光熠熠,歌壇天后蕾哈娜飾演善於變裝的舞女泡泡,老戲骨伊桑·霍克扮演泡泡的老闆喬利,英國男星克里夫·歐文飾演人類指揮官阿倫·菲力特。

最後還有飾演太空戰士納澤的「人氣王」吳亦凡,相信不少國內粉絲會因為他的加盟而進影院支持。

不過呂克·貝松說自己開拍後才知道吳亦凡的人氣這麼旺,他選吳亦凡也不是因為照顧中國市場。

不管怎麼說,《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都是這個暑期檔繞不過去的大片,無論是導演粉、吳亦凡粉、還是視效控,相信都會從中得到自己要的。

而我就是單純地想在大銀幕上享受一番頂級視聽震撼,最近確實憋壞了。


推薦閱讀:

吳亦凡 @Mr_凡先生 「Hip-Hop is My Attitude」
楊冪、范冰冰、劉濤、趙麗穎跨年搭檔PK:張傑、吳亦凡爭第一
吳亦凡Burberry聯名 維密收視創新低 Tiffany生活藝術品【每周時尚要聞】
吳亦凡舉起那隻屬於自己的「螃蟹」,成為了來自中國的歌手 Kris Wu——《Tmagazine》
中國不僅僅缺了一個格萊美,中國根本無音樂!

TAG:吴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