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英語不好所以要去學英語?扯淡

上個周末是門徒俱樂部的深圳線下基礎課,大師兄的分享主題是《在崇尚標準化的世界勝出》,提出了「平均人」、「不規則人才」等概念,尤其是本叔在此基礎上補充的職業發展「1+1+1」概念,讓我大受啟發。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堂課最大的作用,在於幫助大家抑制「學習焦慮」或者「進步焦慮」的產生。

什麼是進步焦慮呢?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1、你去參加某個線下活動的時候,會不會產生「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厲害的人」或者「原來我跟別人還差這麼一大截」諸如此類的想法?(別否認,你發的朋友圈都已經被我看到啦)

2、你去參加同學會的時候,會不會因為某個同學事業上取得了成功,而萌生了羞愧的心理,覺得從小一直穿開襠褲長大的朋友,現在開豪車、住豪宅,而自己卻每天還在擠地鐵、搭公交上下班,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太過於失敗?

……

這個就是進步焦慮,而為了消除這種焦慮,你往往會做出一些非理性的選擇,例如一下子訂閱N個學習專欄,花一大筆錢報個培訓班之類(其實絕大多數培訓機構都是這種套路,譬如那句「你的對手在看書,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閨蜜在減肥,隔壁老王在練腰」,我就覺得超級傻逼。)

但事實上,就如同我之前說過「工廠為什麼就非得去涉獵銷售?銷售為什麼就非得去涉獵製造?」一樣,很多人都會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小焦慮,忍不住去涉獵別人已經成功,而自己卻不太擅長的領域。「萬一成功了呢?反正試一下又不會懷孕。」這種賭徒心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麼想的。

可是一旦你真的下腳去嘗試了,就有很大概率會是一個輸的結局。

為什麼呢?大家先來思考一下,你一個人/企業的競爭力到底是由他的長板決定的,還是由短板決定的?

當然是長板啊!例如鄙人的長板是才華,短板是顏值,難道我會應該因為顏值不夠而感到自卑,需要通過天天敷面膜、Po自拍(美顏過的of course)來證明自己也是一枚美男子嗎?(55555..... 其實十年前,顏值也是我的長板)。

但是長短板的應用和自己的定位跟選擇也有很大的關係,例如當我選擇寫作與分享這條路的時候,我的才華可以得到施展,我的長板可以進一步增強,也能獲得遠超他人的競爭力;但假如我當初選擇的是撩妹這條路,那就得呵呵一下了對吧?(除非她們瞎)

所以當選對方向時候,你的競爭力將會隨著長板的不斷增長而迅速提升,某天你的長板突破天際,你便成為了某個方面的「專家」;但假如你的定位和選擇是你的短板,你的競爭力將會被你的長板和短板所「平均」,而你的成長也無疑是痛苦的。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你做一項工作的時候會做得非常辛苦,或者你學一件事情會學得非常痛苦。我也不例外,例如打陌生拜訪電話就是我的噩夢。你都不知道我刻意練習了多少遍,才克服了自己每打一通電話之前都要胡思亂想老半天,以及手抖、出冷汗、說話哆嗦的毛病。但是,即使經過了大量的練習,直到今天,我打陌生拜訪電話的能力依然只能說是平平。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我的能力天賦根本就不在這個領域。

根據某測評機構的測評結果,我最高分的幾個領域分別是:責任心、執行力、戰略規劃能力、自控能力和邏輯性;最低分的幾個領域分別是溝通能力,人際關係維護,服務意識,靈活應變能力。從這幾個得分情況來看,不要說打陌拜電話了,銷售都不是適合我乾的事情。說實話,假如不是當初錯腳踏上了商業的道路,我現在應該是在某個實驗室里搞技術和研發的。

所以後來,我就毅然放棄了必須通過主動開發才能獲取客戶的道路。因為我知道,不管我再怎麼努力也好,可能我付出120%的精力和時間,才能收穫80%的成績,而這80%的成績,別人可能只需要花費50%的付出就能夠拿下。

由此,我今天要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個人觀點:在職場上,我們絕對不是缺什麼就補什麼;而應該是有什麼就去放大什麼。這跟人體健康不同,為了活下去,我們必須得缺什麼補什麼;但在職場上,哪有什麼是非做不可的事情。難道說,你就非得做銷售不可嗎?非得做外貿不可嗎?非得一年掙一百萬不可嗎?

成功並沒有標準定義。

假如咱們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者別人眼中的成功,將精力和時間都花費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就是一種最大的浪費了。正如同,假如你將我放到銷售前端的話,那多數也是要撲街的一樣。很多人痛苦和迷茫也正來源於此。所以人才,一定是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的。

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企業到底要怎麼尋找以及培養人才呢?是要根據固有的崗位去尋找合適的人才,還是根據尋找到的人才去設計相對應的崗位?(就如同大師兄所舉的那個駕駛艙和飛行員的例子,到底是我們去適應標準的駕駛艙,還是駕駛艙去適應不同的我們呢?)

我個人的觀點是,普通崗位使用「平均人」,先定崗再定人;特殊人才特殊對待,先定人再定崗。

什麼是平均人?缺什麼補什麼的那種就叫做平均人,例如:

看了一場辯論賽,被辯手的口才能力折服,於是就去學習辯論;

參加了一場活動,被嘉賓的演講能力折服,於是就去學習演講;

上了某個培訓課,覺得銷售實在太有用了,於是就去學習銷售;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人其實佔據了社會的絕大多數。但在普通崗位上,咱們不需要他們必須創造出多大的價值,只求他們不要砸出多大的鍋就行了。所以普通崗位可以任用「平均人」,先定崗再定人。

至於特殊人才,不管是某項能力突破天際的「超級偏科生」,還是一個「上馬武能定天下,下馬文能安國邦」的多元化人才(既懂銷售,又懂管理,還能寫文章,嘖嘖嘖,這樣的人才請給我來一打),我們都不太能夠以某個具體的崗位來限定他。

譬如,昨天就有位門徒跟我說她升職了,但是這個職位除了有她最喜歡的「大客戶銷售」之外,還有「團隊建設與管理」的需要,但是她一點都不想做管理,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老闆溝通把團隊建設的職能給剝奪了,假如她真的是個大客戶銷售的特殊人才。

那麼,我們又要如何成為一名特殊人才呢?

- 要明確自己的「特殊方向」,也就是說,我要怎麼個特殊法?外貿G友團公眾號之前就曾經用了一個星期時間討論什麼是專家、雜家與專家plus——專家是在某一兩個領域有著非常高深的研究,但是在其他領域的能力則比較弱的人;雜家是能夠看清各個不同的領域之間的內在邏輯是什麼,把一個標準化的認知應用到各個場景,在各個領域都能做到80分(良好水平)以上的人;而專家plus則是除了在一兩個領域有高深的研究以外,還能在專業伸延的方向增加一些輔助的複合能力的人。這些就都是特殊人才。

- 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裡。天賦決定了成功的上限,努力決定了成功的下限,但請注意了,這裡我所說的「天賦」是指相對天賦而不是絕對天賦。意思就是在天賦這個領域,咱們不要和別人比(話說假如你要和我比怎麼吃最少的東西長最多的肉,相信你是比不過我的),僅僅和自己比,做什麼事情使你最開心?最容易感到幸福?學習的速度最快?最容易產生成就感?找到了,就是你的天賦所在。

- 只進行「關鍵學習」。關鍵學習指的是:只學習對我當前以及目標路徑上的未來有幫助的東西。至於其他不在關鍵學習路徑上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涉獵,但沒必要專門去學。例如一個專門從事客戶開發的前端銷售人員,就應該去學習客戶搜尋能力、關係破冰能力、需求挖掘能力、方案證明能力等,學習網站建設算個什麼鬼?

最後,我想重點再談一談本叔在當天提到的「1+1+1」概念。

第一個1:一份本職工作,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必須至少是能夠養活你的,其次是能夠帶給你成長的。

第二個1,一份兼職工作,用來補充你在本職工作收穫不到的東西,但我不建議這個「東西」是錢。舉個簡單的例子,工作中根本用不到英語的職場人,為了賺更多的錢,在晚上或周末去做英語家教,這能算是一個合格的「1」嗎?我認為並不能,除非他的本意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英文思維和技能,否則就會產生「不聚焦」的情況,因為他沒有辦法對我們的職業生涯產生沉澱或者推動的作用。

第三個1,一份興趣,沒有任何目的,純粹就是喜歡,但誰能夠料到興趣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變現能力的技能呢?就像我們一開始在網路上寫文章,純粹就是基於對寫作和分享的興趣,誰能預料到會有外貿基友團和門徒俱樂部的今天?

先做好第一個1,休閑時間再搞搞兼職工作和個人興趣(講真,我一點都不介意員工做對成長有意義的兼職),總有一天,你會成長為讓人驚訝的自己。

以上。

微信公眾號:丹牛,過往三十萬字乾貨文章都在這裡了。

推薦閱讀:

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
讀《集裝箱改變世界》:全球化的大動脈
當牛逼頓遇到李嘉圖---物理模型能否去薅經濟學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中國靠 RCEP 和其他幾個 FTA 就能打破 TPP 帶來的不利影響?
德國人喜歡吃香蕉?

TAG:学习 | 国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