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革命(9):溝通質量矩陣

溝通質量與親密關係

家庭教育的質量,跟家庭關係的質量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而家庭關係中,核心是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這兩者都屬於親密關係的範疇。

縱觀人的整個過程,在親密關係上有條主線:

  1. 未成年時:親子關係(子女一方)
  2. 成年後:戀愛關係
  3. 戀愛關係升級 => 夫妻關係
  4. 有小孩 => 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父母一方)

維基百科定義說,親密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 持久的行為相互依存
  • 經常的相互作用
  • 情感依戀
  • 需要精神上的滿足感

親密關係一方面是自我的關鍵部分,一方面又塑造著我們的自我。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容易形成健全的人;反之亦然。

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往往給人帶來親密、甜蜜、愉悅、幸福的感覺。這些往往都是在溝通互動中實現的。

看一段關係的溝通質量,其實基本上就能判斷出親密關係的質量。

到底什麼是高質量的溝通呢?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儘管溝通看上去千變萬化,但幾乎都可以歸類為4類對話。而溝通的質量,也就取決於這4類對話的質量,以及他們的整體結構:

  • 分享式對話
  • 娛樂式對話
  • 銷售式對話
  • 解決問題式對話

分享式對話

重點在於分享彼此的觀念、經歷、情感、知識、信息。

【案例1】

太太:你知道嗎,有件衣服很喜歡,看了好幾次,就等著打折的時候入手。可是今天去就沒了,鬱悶死了。

老公:是嗎?親愛的,那件衣服是什麼樣子啊,為什麼你這麼喜歡?

太太:黑色的連衣裙,穿上去挺合身的,而且V領正好配上次買的項鏈。

老公:上周你也是穿的黑色連衣裙,看上去給人感覺很沉靜很有氣質。這件衣服穿上去,和上周那件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太太在分享自己的鬱悶,老公也予以回應。

【案例2】

再看親子關係的例子。

女兒:媽,我們換語文老師了

母親:是嗎,新老師怎麼樣啊

女兒:很帥哈哈哈,看著都開心,要數學都換成語文就好啦

母親:哦,怎麼個帥法呢

女兒:blablablabla.....

女兒是在向母親分享她的感覺、經歷,然後母親也回應,繼續交流。

【案例3】

男:晨會結束

男:一天的工作開始

男:寶寶昨天睡得好不好呀

女:還好

女:今天早上跑步了

男:恩恩,真好,我今天帶了衣服,晚上也準備跑跑步呢

女:今天空氣不錯

男:今天穿跑步的衣服去接寶寶下班怎麼樣啊

女:好呀

女:你要不幹脆跑過來吧

男:也行。我早一點出發,8點出發,10點差不多能跑到

女:哈哈哈,跑一半打個車哦

女:別跑太猛,剩下幾天動不了了

男:動不了應該不至於的!小公主親一下,再鼓勵一下,1秒鐘就充滿電了。

表面在分享信息交換想法,更重要是情感的交流。

娛樂式對話

重點在於創造和享受樂趣。

在親密的戀愛和婚姻關係中,常常會有一個特徵,我稱之為「互相咬」。也就是雙方會彼此挑戰、鬥嘴。

前面我講過,有次我和大學室友,以及他太太一塊吃飯。聊天的時候我同學的太太突然對他說:「你看John多會欣賞。要是我早點認識John,你就沒機會了。」

我同學回答:「嗯,這樣我就可以找個帶得出手的了。」

典型的挑戰+回擊。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娛樂式對話。

在輕鬆愉快的關係中,人們常常會互相娛樂,尋找樂趣。例如這個:

女兒:爸,你愛我嗎

父親:愛呀,怎麼啦寶貝

女兒:那你愛我有多少呢

父親:你想要多少呢

女兒:你看這件衣服我穿上好看嘛

父親:嗯,還可以吧。但光看屏幕也看不出來啊

女兒:那我們請它回家讓你看看好不好呀

父親:不大好吧

女兒:為什麼呀,哼,原來愛我都是騙我的哼,你這個沒良心的

父親:親愛的,我愛你,可是我的錢包不愛你呀

女兒拐彎抹角讓父親買單,父親裝糊塗逗著玩。

銷售式對話

動機在於改變他人。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對夫婦,他們的對話經常是這樣的:

太太:剛才我到AAA家去了,他們小區很漂亮,每個房間採光都很好,而且小孩可以對口進入BBB學校,幼兒園也就在小區裡面......

老公:你想說什麼就直說

太太:你是不是可以換一份工作啊,多賺點錢我們就可以換房了,這樣將來小孩讀書也方便

老公:Blablalblab...

太太:你怎麼這麼沒有上進心啊,你看CCC、DDD......

有句話叫做「不談學習母慈子效,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在很多家庭中關於學習的對話往往是這樣的:

母:今天我跟李阿姨聊天,她說鵬鵬奧數得了一等獎

母:你要加緊學習啊,以前大家都差不多,現在人家跑到你前面去了。別老是想著遊戲,好好讀書

子:除了學習你就不能說點別的

母:你是學生,學習都搞不好你還不急?我都急死了。不好好學不說對不對的起你自己,你對得起我嗎?

解決問題式對話

顧名思義,就是圍繞解決問題進行的溝通。例如:

太太:我們廚房漏水了,物業的電話你有嗎?

老公:等等,我查一下

再比如:

父:還有一年就要中考了,你的數學還是80多分,你有什麼打算?

子:balblablabla....

享受現在 vs 達成目標

前面的4種對話類型,又可以歸納為兩類:

  • 過程價值導向的:分享式對話、娛樂式對話
  • 結果價值導向的:銷售式對話、解決問題式對話

所謂過程價值導向,就是人們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是從過程中獲得價值。

例如娛樂,就像打遊戲,我們的核心樂趣,在於一關關突破、技能提升與解決挑戰這個過程,而不是最後的通關結果。如果一個遊戲上來你就level 5000可以一拳打死大boss,估計反而會索然無味了。

反過來,結果價值導向,就是從結果中獲取價值。

例如廚房漏水了,大家溝通的目的不是過程多有趣,而是趕快把這件事情搞定。溝通成本越低越好。

從過程價值導向和結果價值導向這兩個維度,我們產生了溝通質量矩陣。

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無論是婚戀關係還是親子關係,在溝通上體現在右上的雙高象限。

高過程價值:雙方平時有很好的分享和娛樂,彼此深入了解,共同創造樂趣,氣氛輕鬆愉快,有情感的依戀

高結果價值:而遇到問題可以求同存異,齊心系列的解決,對對方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強

當我們能夠活在當下享受過程的時候,我們是幸福快樂的;當我們能夠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的時候,我們是成功的。

所以這一象限,稱之為幸福成功象限。

男性思維 vs 女性思維

通常來講,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更多的會傾向於過程價值導向的溝通,比如女人跟閨蜜可以聊個半天,談談自己最近的事情和心情,未必是解決什麼問題,而是本身這種交流,就是一種情感和資訊的分享。

反過來,男性更多的傾向於結果價值導向的溝通,也就是更多關注達成目標,效率導向。

兩性溝通中非常有趣的一點,就是這兩種思維的碰撞。比如女人經常想跟男朋友/老公聊聊,對方的態度是"又沒什麼問題有什麼好聊的"。

舉個例子:

太太:你知道嗎,有件衣服很喜歡,看了好幾次,就等著打折的時候入手。可是今天去就沒了,鬱悶死了。

老公:下次喜歡就直接買下來。

太太:太貴了啊,好不容易等到這次打折,誰知道被人搶跑了。

老公:看到適合的就下手把。

在這個案例中,太太在分享自己做的事情和心情(分享式對話),老公呢?

  • 下次喜歡就直接買下來(解決"沒買到"的問題)
  • 看到適合的就下手把(還是解決"沒買到"的問題)

鑒於男女雙方在日常溝通上的傾向性不同,我們把過程價值導向的思維稱為女性思維,結果價值導向的思維稱為男性思維。

女性思維:過程價值導向,傾向於分享、娛樂,享受過程、享受現在

男性思維:結果價值導向,傾向於銷售、解決問題,關注目標,效率導向

注意這並不是說只有女性才有女性思維,男性才有男性思維。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有處於這兩種狀態的時候,比如很多媽媽擔心小孩學習成績,往往整個人就有強烈的目的性,跟小孩任何溝通都可以扯到"你學習怎麼怎麼不用功趕快去學"。成天處在這種狀態下的媽媽,思維上更像一個追求成功的男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本身老公也是目的導向非常強不善於情感的人,那麼父母和子女的溝通,很大程度上就變成了效率導向解決問題的,沒有了日常情感、信息的交流互動。長期以往培養的子女,長大後基本上就是沒法跟人有比較好的情感互動,也缺乏體察他人情感的能力(因為情感表達從小被壓制了,而溝通是提升認知的重要手段)。這些人講話做事往往給人冷淡缺乏人情味的感覺,無論是對幸福還是成功,都往往是負面的。

在《射鵰英雄傳》里的黃蓉,和《神鵰俠侶》里的黃蓉,有很大的差異。在射鵰中,黃蓉更多的是憑藉自己內心做事,跟郭靖戀愛,活在當下享受現在;而神鵰中的她,丐幫幫主,郭大俠的太太,兒女的母親,考慮的重點就是家庭和工作,例如防範楊過,目的性很強。有比較強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很難像當年那樣,輕鬆自如。

如果說射鵰里的黃蓉更像一個女人,那麼神鵰里的黃蓉更像一個男人。

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人,心情是輕鬆愉快甚至幸福的,很容易給人帶來正面的情緒,讓人覺得可愛;而一心本著結果的人,可能給人的感覺,是忽略情感和他人的效率機器。

對話類型匹配原則

在溝通中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當一方發起對話的時候,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你的回應類型應該匹配對方的思維方式和類型。

比如對方在分享,你要去解決問題,這個對話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就像剛才的案例中,太太在分享,老公在解決問題。

按照對話類型匹配法則,會怎麼聊呢?

太太:你知道嗎,有件衣服很喜歡,看了好幾次,就等著打折的時候入手。可是今天去就沒了,鬱悶死了。

老公:是嗎?親愛的,那件衣服是什麼樣子啊,為什麼你這麼喜歡?

太太:黑色的連衣裙,穿上去挺合身的,而且V領正好配上次買的項鏈。

老公:上周你也是穿的黑色連衣裙,看上去給人感覺很沉靜很有氣質。這件衣服穿上去,和上周那件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這個案例中,老公一方面提問鼓勵太太的分享,同時也給出自己的感受,那麼這個對話就很順暢了。

我們再看前面的案例:

女兒:媽,我們換語文老師了

母親:是嗎,新老師怎麼樣啊

女兒:很帥哈哈哈,看著都開心,要數學都換成語文就好啦

母親:哦,怎麼個帥法呢

女兒:blablablabla.....

在這個案例中,母親回應也是在繼續分享式對話。來讓我們變一下畫風:

女兒:媽,我們換語文老師了。很帥哈哈哈,看著都開心,要數學都換成語文就好啦

母親:還很帥,你看老師看的是教學能力還是外貌啊,你的心思有沒有放在學習上?再過幾個月就中考了還不用心,這次考試就89分,你趕快把錯題改了,明天找輔導老師對。

好啦,女兒在分享狀態,母親在銷售、解決問題狀態。一個過程導向,一個結果導向,這談話就難以進行下去了。

人際關係有一個基本原則:先給別人他們想要的,然後他們更可能給你你想要的。

例如對方主動過來分享,說明他當前有分享意願。那麼你也進入女性思維狀態,展開分享交流,這就是有效的滿足對方的需求。對方滿足了他的需求,相對你在談別的事情,就容易接受。

反過來人家要分享,過來就被銷售和解決問題。本質上是你在忽略對方需求,直接希望對方來回應你。

而長期這樣做的典型後果就是,對方不願意跟你交流了。反正他的溝通需求長期被忽略嘛。

有趣的是,有些家長還會繼續跟子女說,你有什麼想法要告訴我啊,你要跟爸媽好好溝通啊。甚至各種打聽催促。

這個總結一下就是:小孩想要跟你分享的時候,你不在意;你想要他們分享的時候,就需要他們立即分享。往概括了說:人家需要你的時候,你不滿足;你需要人家的時候,就要快速立刻見效。

關係不是這麼做的。

幸福與成功

過程價值導向思維(女性思維),活在當下,享受現在,關注情感。這一思維驅動的人,人生價值觀上更關注幸福。

結果價值導向思維(男性思維),關注目標,效率導向,忽略情感。這一思維驅動的人,人生價值觀上更關注成功。

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上,導致了一個現象,就是母親相對來講,更關注跟子女的親密關係,情感交流。而父親更更傾向於解決問題,更容易忽略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同樣的,在夫妻關係中也存在這一現象,這是導致很多家庭矛盾的原因。

從人的發展的角度,健康的應該是,整體來說既需要活在當下,享受過程;也需要放眼未來,達成目標。這就像工作上,我所看到的一流的人,他們往往同時是享受現在(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也是高效的奔向目標解決問題。

學習也是這樣,如果只是享受現在,可能你學的開心,但收效不大;如果僅僅是達成目標,你可能這個過程很苦逼甚至堅持不下去。

今天很多小孩學的很焦慮,因為他們不能享受過程,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結果。

同樣的家長的焦慮症,也是類似問題。

從這個角度,一個人需要具備過程價值和結果價值並舉的能力。在思維層面上,就需要有這兩種思維能力的儲備,以及自如、恰當切換的能力。

一個人的健康發展,幸福和成功都很重要。儘管成功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但至少是你能夠有效達成部分目標。如果一個人現實當中做事樣樣失敗,你也很難說會幸福。你說調整心態就好啊,但本身能夠調控心態就是一種能力,是某個意義上的成功。

從這一點看,今天很多家長的教育思維,都走了極端。

第一個極端是快樂思維。只要小孩快樂就可以。

首先快樂並不等於幸福。快樂可以是很淺層次的東西,而幸福則是深層次的體驗。

然後快樂你沒有能力,還是要被現實打臉。如果頻繁被現實打臉,要說真的快樂的起來也是個問題。

可能有父母說,我給我家娃足夠的錢啊。現實是,哪怕一個人一輩子有足夠的錢,也未必能轉化出相關的能力。比如幸福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哪怕財務自由的人,也未必是幸福的。

一個人總是需要有一些目標要實現,脫離獲取基本的成功的能力談幸福,往往是不現實的。

這樣一種思維下面的家長,在親子溝通中,可能跟小孩有比較好的娛樂和分享。但是卻難以有效溝通和解決關鍵的問題,例如一個人要成長,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並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單純的快樂就可以,其實是被自己的慾望驅動,也是缺乏自我的體現。那麼這些問題不解決,小孩能力低下,自私缺乏自控力,遲早關係會面臨危機。

在溝通質量矩陣中,這種思維往往會體現在"短暫愉快"象限。

第二個極端反過來,關鍵是要成功,忽略人的情感和幸福。

X理論、應試教育體系是典型的忽略人的情感,成功導向的系統。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個體系下的小孩(尤其是家庭也逼著小孩學習忽略情感需求的),有各種心理問題、厭學、低效率。

在這個領域,尤其是底層的群體,對於成功有著非常狹隘的定義,比如可能是考上什麼學校、拿多少錢,然後就忽略其他因素拚命推動人去實現成功。這種方式即使達成了他們設定的目標,往往一個人最基本的情感、視野也可能被毀掉的差不多了。

在這個思維指導下,親子溝通是不是會落在"效率機器"象限呢,也就是"低過程價值-高結果價值"?

現實是,非常非常少有夫妻關係在這一象限,而親子關係幾乎是完全不可能。

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1)要達成效率機器,往往是雙方都需要,或者至少一方需要高度的理性。

這種理性一方面體現在能夠有效的分析問題、制定計劃、討論溝通;另外一方面也是意味著,大家能夠有效的排除情緒的影響。而這種高度理性的人,本來就是少之又少。

2)很多時候要搞定複雜的問題,不僅僅是事情的問題,還有關係基礎。

高質量的日常分享與娛樂交流,會提升彼此的情感、信任以及了解,這些往往是解決複雜問題的信息、知識、情感、動機基礎。

3)如果日常溝通都是結果價值導向,那麼關係中的人的情感需求往往是被壓抑的,而被壓抑的情感需求在面臨複雜問題的時候,會極大程度干擾問題的解決。

例如,如果父母一直只關心子女的學習忽略他們其他的訴求,那麼哪怕是有效的學習提升計劃,子女也可能覺得自己只是個工具,反過來有意的對抗。

在這種對成功極端的片面追求下,親子關係的溝通通常就是落在雙低象限,而且往往還是雙低最結果非常糟糕的。

最好的情況下,儘管結果價值低(比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推動學習成績,還是有些效果,雖然不明顯),但至少有些正面結果價值。

更糟糕的是,最終溝通質量呈現出負過程價值—負結果價值。比如家長鐵了心逼迫小孩讀書,各種方法比如辱罵,小孩情感上高度負能量造成嚴重心理問題,成績也崩盤。

我接觸過的最嚴重的幾個心理問題案例,他們的原生家庭環境,幾乎都有個極端的逼迫小孩追求成功(例如考上好學校),忽略他們情感訴求壓制情感的家長,以及冷淡和充滿負能量的關係氛圍。

我們談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其實在理想的情況下,一個人本身就應該擁有這兩種思維方式,並且有效的加以運用。但在現實中,因為社會因素,往往導致了對人的壓抑:

  • 對女性的目的性思維的壓制:傳統思維告訴女人不要那麼追求成功,不要太有能力
  • 對男性的過程性思維的壓抑:傳統思維告訴男人要追求成功,社會以各種外部的成功標準來評判男性,壓制男性的情感表達和體驗(例如男人哭是可恥的)

這些最終形成了一個人的自我禁錮。女人會自動壓制自己對成功的追求,男人會自動壓制自己對情感的發展。

情商無論是對於人的幸福還是成功,都非常重要,它分為4個方面:

  • 對自我情感的認知
  • 對自我情感的掌控
  • 對他人情感的認知
  • 對他人情感的影響

女人往往在情商上比男人有基礎優勢在於,女性在表達和體驗情感上受到的限制少。例如聊天,女性更多的時間會交流彼此的情感。而一個人的語言交流越細緻,反過來也意味著它的認知更豐富。鑒於男性在這方面普遍受到限制,那麼關於情感的大腦認知和經驗也就大幅度遜色於女性。

從這個角度,確保家庭溝通處於幸福成功矩陣,將會是家長給子女最重要的財富之一:培養起高度的情商、溝通與關係基本功。因為一個人的情商、溝通與關係處理方式,最大的學習來源就是日常家庭中的交往模式。

同時,今天作為成年人的你,是否擁有健全統一的兩大思維。如果你只有過程思維,那麼可能就像今天很多媽媽一樣,相信"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愛,寶貝快樂就好",忽略現實中的要去解決那些關鍵的問題,要追求效率和效果。如果你只有結果思維,可能你跟伴侶和子女的溝通就局限於有問題討論問題,卻沒有日常的情感互動。可能伴侶覺得被忽視,你也覺得委屈:我天天忙碌容易嗎?然後家裡一股怨氣。

教育的一個核心目的,是培養健全的人。這兩個思維的健全,也是重要的標準。

夫妻關係先於親子關係

在家長群中看到一個討論,有父親提問」如何改變母親的強勢性格」。

Andy:請教一個問題。家庭中,媽媽由於自我學習動力不足,性格很強勢,很難改變。爸爸很自律,也是終身學習者,所以負責孩子的學習。媽媽負責生活,平時的衣著。媽媽經常對孩子發火,我在裡面做和事佬。女孩,一年級。現在和爸爸無話不說,親子關係好。我們一塊運動,一起旅遊。聽了AAA老師的課,一直強調媽媽的重要性,我們這種狀態對孩子會不會不好。

Emily:@Andy 您有辦法讓孩子媽聽課嗎

Andy:有,我們共同聽。

Andy:但她的改變沒有我徹底

Andy:只是表面,內心還是只看成績。

Andy:我也在自學心理學。所以內心改變的很徹底。

Linda:內心改變得很徹底

Andy:就是擔心媽媽對孩子的影響。

Emily:我家裡,我愛人是完美主義者,會對我和我兒子各種挑剔。我就是一次次地和愛人表達我的感受,我說:你指責兒子什麼什麼不好的我很受打擊。現在焦慮症的孩子那麼多,你不希望孩子崩潰的話就不要追著我們糾錯。因為我們不要完美。然後溝通還是有效的。慢慢改變著。@Andy 改變自己都很難。那個人要自願改變。您不要太急太擔心

Emily:一個家有一個人意識到問題總有兩個「盲」好的多,是吧。您這麼努力,孩子最終不可能差。

Emily:總比

Andy:@Emily 是啊,我現在盡量去影響媽媽。盡量化解孩子的壓力。

Andy:主要擔心媽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不好。

Emily:多問問自己想收穫怎樣的孩子,媽媽會聽課肯定會有觸動

Linda:最近看《正面管教》這本書,看到了一個「生活態度取向」概念,父母雙方從孩提時代開始,積累大量潛意識決定,這些決定形成了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取向。每種生活態度取向都有優點和不足,沒什麼絕對好壞。

Emily:看到媽媽對孩子好的一面您會更幸福

Andy:是啊,最近催她看 鏡子

Linda:父母雙方認清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直接影響教養風格),採取積極措施,一致改善成長即可

Linda:如果你一開始就認為她是不好不對的,估計放誰身上都不舒服哦

Emily:不要催,相信您也不喜歡被「管制」。您要愛人聽您的,您得先共她的情。她也是希望孩子好。您說她這不對那不對,她很沮喪的@Andy

Andy:是啊,孩子上小學後,才發現。孩子讓父母重生一次。不斷的去自我剖析。

Emily:卡耐基《人性的弱點》我少年時代就看過了,可惜沒有真正讀懂它。讀懂了,會帶來所有關係的和諧。理解人性,問題就不是問題

Linda:我家相反,我老公對女兒很寬鬆,有時無底線,我屬於嚴格型(控制型),目前我在盡量調適自己,也會「創造機會」,讓對方看到他的做法有些不足,你改變了,他會感受到,也會慢慢配合的。

Linda:很感激兩個人是不同的看到他的好的方面,糾正自己不足之處,這是可行的,也是唯一起作用的

Linda:如果一味追究對方不足之處,強調自己的正確性,估計轉機有點難

Andy:是啊,共同改變吧。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Emily:@Andy 媽媽不是全職的吧

Andy:@Emily 不是,我們兩個都有自己的生意。

Andy:平時生活節奏很快,只是晚上和孩子在一塊

Emily:那她急很可能是白天情緒的積累。女兒只是激發了她的怒氣

Andy:是有一些外面帶回來的情緒。

Andy:我之前也有,但意識到後,就能自我控制了

Emily:@Andy 等您學得更好了,再把愛人的情緒點化了

Linda:哈哈哈哈

Linda:糾錯之前先鏈接,不僅適用小孩,也適用女人

Andy:謝謝,但改變一個人真難啊。我現在只希望我在孩子身上意識到了,還不晚

看了這個對話,我覺得挺有感觸,先摘錄一些對話要點:

1)家庭中,媽媽由於自我學習動力不足,性格很強勢,很難改變。爸爸很自律,也是終身學習者,所以負責孩子的學習。媽媽負責生活,平時的衣著。媽媽經常對孩子發火,我在裡面做和事佬。女孩,一年級。現在和爸爸無話不說,親子關係好。我們一塊運動,一起旅遊。聽了AAA老師的課,一直強調媽媽的重要性,我們這種狀態對孩子會不會不好。

2)我現在盡量去影響媽媽。盡量化解孩子的壓力。主要擔心媽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不好。

3)關於日常狀態

Emily:@Andy 媽媽不是全職的吧

Andy:@Emily 不是,我們兩個都有自己的生意。

Andy:平時生活節奏很快,只是晚上和孩子在一塊

Emily:那她急很可能是白天情緒的積累。女兒只是激發了她的怒氣

Andy:是有一些外面帶回來的情緒。

Andy:我之前也有,但意識到後,就能自我控制了

從這個案例中,夫妻雙方都很幫忙,只有晚上和周末的時間。而從老公的描述看,他經常跟女兒溝通、一起運動、一起旅遊,親子關係好。

可是他和太太的關係呢?

貌似案例中只能看出他希望太太改變強勢性格,反過來有沒有去關心對方好不好,有沒有高質量的娛樂和分享交流?貌似一點都沒提到,只有強烈的銷售意圖。如果是這樣,那麼兩口子的關係已經是大問題了,太太感覺自己被忽略了也很缺乏關心。太太白天在外面有情緒,作為老公又做了什麼讓對方有交流的渠道,感受家庭的溫暖和關心,處在正面的情緒狀態呢?

如果說家庭是一家公司,那麼夫妻屬於領導層。領導之間的關係都搞不好,指望公司能夠和諧團結髮展,貌似脫離了實際。

評估你的溝通質量

好了,前面初步介紹了4類對話和溝通質量矩陣。接下來請你做一個初步的自我評估,關於你的親密關係(婚戀關係、親密關係)的溝通質量,看看是在什麼象限?

進階閱讀

關於這4類對話的技術,我在電子書《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中有更詳細的介紹,可以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回復」1」閱讀全書。

======

本文是《家庭教育革命:登陸人工智慧時代》的第九章,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獲取後續內容分享。


推薦閱讀:

徹悟 道德經 第73章 勇於「不敢」
我看到了一個個會教出熊孩子的家長們
The 6Th Asia Oceania Camping Congress第六屆亞太營地大會分享
成為一名數學家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有什麼好處和可能的弊端?
熊孩子,我們要好好養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