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雙合適的登山鞋

原答案在:京一不二:想參加登山、旅遊一系列的戶外運動,求教戶外運動鞋哪個品牌比價好?

首先說個抱歉,我在MEC被培訓戶外用品時全是英文,以下解釋也會穿插英語單詞,我盡量少用,但是一般是很簡單的詞,容易查。對中文穿插英文反感人士請移步。

徒步鞋分light, medium, backcountry,主要區分是鞋底硬度,是否防水,面料對腳表面的保護。

Light trial是輕裝徒步,適合不過夜的登山或徒步一類。

特點:

1. 鞋底通常很軟,對腳底弧線(arch)支撐較輕,走路腳尖發力時很容易撅彎。

2. 面料來講通常是網面,透氣但不防水。

3. 重量最輕。

Backcountry指的是深入野外類型的徒步,通常是幾天時間,每天徒步10公里左右或以上,需要背負食物、水、帳篷等裝備。這類徒步因為背負較高對腳底壓力很大,因此在腳弧處由堅硬材料製成,很多此類型登山鞋會把腳弧支撐做成別的顏色以便突出這部分設計。走路時感覺類似木屐,整個底完全是硬的不變形的。這樣設計可避免腳尖發力,而是用到腿部更大肌群,否則腳弧很快就會酸掉。入門時使用會很不習慣,不過對長距離徒步幫助確實明顯。

特點:

1. 鞋底幾乎不變形。

2. 面料通常皮革、化纖等較耐磨材料,防水但是透氣性極差。

3. 重量較重。

特別一提所謂的goretex防水透氣,用在鞋上完全是扯蛋的。理論上可用的東西,呵呵呵呵。

Medium顧名思義,在light和backcountry之間。

徒步鞋都分低幫和高幫,backcountry沒有低幫的。Gaitor,就是圍在鞋上一圈到小腿高度那種防水布,要高幫才有作用。一般gaitor穿著妥當確實能防水到膝蓋高度,但是一定不能站在水裡靜止,只要保持走路動作水不會從底下縫隙冒上來。

選擇徒步鞋時不要用我們通常用的一個手指頭縫隙原則,建議下午去選購登山鞋,下午時因為一天的活動腳會相對上午腫大一些,更接近徒步後的效果。選擇合適的尺碼要通過上下坡來嘗試,首先把鞋帶勒緊,完全與腳上表面曲線貼合,上坡時候腳跟不要與鞋後部滑動摩擦,如果互相摩擦的話說明鞋大了或者不適合你的腳型,徒步時會起水泡。下坡時鞋帶要hold住整個腳不滑倒鞋尖,否則下坡時腳尖不斷撞擊鞋尖,長距離下來會導致腳底或拇指水泡,嚴重會造成拇指指甲脫落。我有一次就是鞋帶蹦得不夠緊,左腳拇指指甲回家全紫了,過了幾個月後全脫落...現在長了一年才接近長出來。也不能玩命勒緊鞋帶,一定要舒適,血液可以循環。最後多走一走仔細體驗沒有有突出摩擦點(hot spot),國外戶外店有時候會讓客戶穿著新鞋在店裡走,貨架上拿個登山包放點沙袋背著,在店裡玩命走。

所以你看戶外店專業不專業,看他賣鞋部門是否有個小斜坡給你試鞋,那玩意真心不是作秀用的。

關於襪子,重裝長距離徒步不管多熱建議兩雙襪子同時穿,裡面穿化纖材料透汗,外面套一雙厚羊毛襪子吸汗並增加緩衝,減少水泡風險。為什麼羊毛襪子?羊毛相對棉襪子轉移水分更快,而且穿幾天味道相對小得多,好的羊毛襪子兩面不一樣,一面糙一面細,細的那邊穿外面,因為糙的那面吸水快,汗液可以轉移到外面保持內側相對清爽。夏天也是這麼穿,因為不管裡面穿多少都一樣熱,不如較為乾爽的熱。裡面穿化纖襪子還一個原因是羊毛襪子愛掉毛,尤其腳趾之間和指甲里容易塞進去。如果爬個華山泰山香山之類的就不要裝這個襪子B了,一天上下沒必要穿backcountry的鞋,而且都是修好的台階,路上是不是還有賣麵包香腸礦泉水的?

有些light trail可以用跑步鞋代替,有的人更喜歡軟鞋底,對於經驗豐富的arch強壯的徒步者來說他們更喜歡跑鞋,也透氣嘛。例如張諾亞走PCT時穿的就是跑鞋,就是跑鞋走走就爛掉了,補給站需要換新的。我沒那麼厲害,我還是老老實實穿backcountry走,鞋選合適了新鞋也可以不起水泡。三年前穿著嶄新的marmmut就去WCT了,73公里回來也沒起水泡...

牌子問題,腳型瘦的人推薦las portiva和marmmut,我記得asolo和scarpa比較適中,寬腳面極力推薦keen。

當年在MEC打工純屬興趣去玩的,現在已經不幹這行了,偶爾幫朋友公司諮詢戶外用品服裝開發而已。


推薦閱讀:

奔跑在喜馬拉雅山脈番外篇(下):從珠峰到玉珠峰
野雞運動員和專業運動員
憶春風丨認識你的攀登者不論國籍,無不在懷念你
致敬Ueli Steck:他在滑墜前一刻究竟在想什麼?

TAG:登山鞋 | 登山 | 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