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大刀被神話?夜襲日軍的「大刀隊」原來叫「手槍隊」

筆者年幼時就聽說過在抗日戰爭期間,有一支神秘的部隊曾重挫日軍。他不僅僅打敗過日軍,還是用最匪夷所思的武器打贏日軍,他們就是著名的"大刀隊」。這支」神奇的部隊」總會不定期地透過文學、影視作品視野之中。從文學作品到民間宣傳,大刀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物件,並一步步被推上了神壇。

究竟什麼是」大刀隊」,抗戰大刀又如何使用?在過去的西北軍的回憶錄、檔案、文史資料、西北軍成員所寫的書,李泰棻的《西北軍紀實》、簡又文的《馮玉祥傳》等等,對於西北軍及其所轄部隊各種紀錄中,關於西北軍使用大刀部分都是零碎的紀錄, 大刀隊這個稱呼其實很少出現在西北軍各種資料中。

其實大刀隊算是俗稱,真正的名字應該為」手槍隊」。其配備手槍(例如盒子炮、連用手提式)、馬槍、大刀,需要時也會配給手榴彈(如喜峰口一戰)。從裝備論,」手槍隊」作戰並非僅靠大刀,而是有手槍、馬槍、手榴彈等現代化熱兵器一同作戰。

其次,西北軍還在軍閥內戰期間就已經有手槍隊的設置。從討伐張勳復辟後成立手槍隊(另據李泰棻所著,似乎在張勳復辟前馮部已有手槍隊,但馮玉祥個人回憶以及簡又文所著都說張勳復辟後為所得之經費用來籌建手槍隊。)。簡又文曾提及西北軍將領吉鴻昌作戰是「左手握短槍、右手持大刀」。在敘述中原大戰的章節,簡又文也說:「…馮軍之特效戰術是夜間摸營,兵士右手執大刀,左手持短槍,偷劫敵營,當者披靡,…」另外張之江與李景林在天津一戰,同樣也是派士兵持大刀趁夜(凌晨)襲擊李之防線。

長城戰役中喜峰口一戰,二十九軍董升堂所帶的輕裝步兵(手槍隊)是攜帶槍、大刀跟手榴彈並」趁夜摸營」奇襲日軍。其中董升堂自述,其囑咐部隊:「如與敵人遭遇,盡量用大刀砍,手榴彈炸,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開槍射擊,…」。

上述舉例介紹雖短,但有幾點可以注意,「手槍隊」也就是俗稱的大刀隊,裝備有短槍、大刀、手榴彈,並且喜歡夜戰摸營(在孫連仲的年譜中曾有一段口述是台兒庄會戰白天的戰鬥,有提到揮刀戰鬥),另外,從西北軍的訓練來看,從馮玉祥為西北軍統帥,直到西北軍瓦解,剩餘部眾一部份改組為宋哲元的二十九軍。不管是馮玉祥、宋哲元乃至後來一樣成為軍長的張自忠,均重視射擊、野外作戰、劈刀、劈刺、夜間戰鬥訓練等戰鬥訓練。

▲晏陽,油畫《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國家博物館收藏

可以說西北軍在作戰上會使用大刀,但並非是純冷兵器作戰,多數是短槍、大刀、手榴彈互相配合運用,且常是配合夜間作戰的戰術運用,達到攻其不備的奇襲效果。馮玉祥本人在練兵時也很注重多兵種的配合,例如大砲掩護步兵,步兵用步槍掩護短兵相接的步兵等。

當時馮部由於財政困難、軍械不足,有配給大刀、長矛給士兵。這也是出自當時中國國力所限。但關於手槍隊的敘述並未見到裝備長矛,因此長矛可能是給西北軍普通士兵裝備。西北軍上至將官,下至士兵都要接受戰鬥訓練,除了西式現代軍事外,還有習武打拳練劈刀劈刺等,因此西北軍普通士兵也會使用大刀等冷兵器。

關於劈刀訓練方面最為有名的即是「破鋒八刀」,而且訓練常常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十分刻苦。相對於國民革命軍用刺刀多,西北軍則是大刀、刺刀都用,所以才以大刀聞名。因此在看待西北軍手槍隊時應該全面去看,而不僅僅關注大刀。當然大刀是其執行作戰任務的一環,不應忽視。過於誇大、貶低都不好。總之,當時國內工業基礎薄弱,機械落後,全國也沒幾家現代化的鋼鐵、機械廠家,杯水是救不了烈火的。所以雖然當時的大刀質量很尷尬,既比不上幾百年前的古人,更比不上現代,但只要價格低廉、能夠砍人就行,這也算是身為工業弱國的無奈之舉吧。

▲大刀成為了抗戰期間國人的一種精神象徵

進入新中國後大刀雖然不在裝備軍隊,但它的形象一直出現在影視作品當中,譬如前些年大火的《亮劍》,李雲龍手拿大刀跟日軍軍官比拼劍道;再比如連奕名自導自演的電視劇《大刀》,中日兩軍組建小部隊進行純冷兵器對抗,大刀在劇中已然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武器,使得現在人們一提起抗戰,就會想起大刀。抗戰大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脫離的武器的範疇,成為了中國人民的不屈象徵,由武器到象徵,不知是大刀的幸運還是不幸。

參考書目:

簡又文著,《馮玉祥傳》

李泰棻著,《西北軍紀實》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抗日名將張自忠》編輯組編,《抗日名將張自忠》

仁雨、亞軍、王鵬著,《魂撼天地.張自忠將軍》

北平東方學社發行,《馮玉祥軍事要電彙編》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羊羽,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菲律賓土著打仗時都用什麼?盤點菲律賓九大部落傳統刀劍
亂世出英雄!盤點那些改變日本歷史的幕末名刀
冷研實測:環首刀PK黑曜石刀
『聊聊刀』世界上刀具鋼材製造公司和公司旗下鋼材大集合,以及一些鋼材的特性
良刀·熊牙傳

TAG:抗日战争 | 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