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渾噩噩二三十年,只是因為沒搞懂這個詞

認識你的人都知道,你很忙。

1

你擠在地鐵的人群中,耳朵里塞著白色的耳機,一邊聽著濃縮乾貨版有聲書,一邊看付費訂閱專欄。

上班時手機偶爾叮咚一響,你就會拿起來看看,看完知乎的今日推薦之後,又順手點開朋友圈,給朋友們轉發的乾貨文點個贊,在心裡對雞湯翻個大白眼。

下班回家的地鐵上當然要聽喜馬拉雅的收費音頻課程,晚上雖然刷微博到半夜,臨睡前也不忘撐起眼皮再背三十個單詞。

你恨不得把每一分鐘都用到極致,痛恨自己不是一塊能時時吸收新知的海綿。你覺得世界太大,自己所知太少。

你什麼都想學:寫作、編程、手繪、PPT、演講、健身、理財、外語;你手機里的 app 琳琅滿目,每個都聲稱能幫你更快學習學得更好。每天都有無數的故事告訴你,一個普通人也可能逆襲——只需要支付199,就毫無保留地告訴你。

打算用來畫手賬的漂亮本子正在路上,新款跑鞋今天剛剛送到,你又下單了一套彩色鉛筆,因為據說這種鉛筆能提升手繪水平。

你偶爾回頭看看,發現以前買的跑步機正在角落裡落灰。

於是,你偶爾也會納悶:我的時間都用在哪裡了?我為什麼感覺不到變化?

你有些失望,於是閉門不出,任憑自己攤成一條鹹魚。

直到周末的晚上,無所事事刷微博時,感覺自己又被某位博主的激情點燃:

「這個好厲害!我也要學!」

於是,歷史重演,昔日重來。

2

你並不孤獨。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不停地追逐新的目標立下新的志向,然後很快放棄,再投入下一個循環。

我們的身體雖然在四十年前就已經進入了網路時代,但是大腦還沒有習慣。我們不過是一群生活在計算機和互聯網當中的穴居人,在大腦強大的本能和互聯網巨大的誘惑之下,理性幾乎不堪一擊。

互聯網給我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精彩人生,讓我們只能感嘆為什麼人和人差距這麼大。我們想要體驗更多的人生,過上更好的生活,嘗試不同的東西,讓自己幸福快樂。

人總是貪心的。人的慾望無窮無盡。

3

但是,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卻都有限。我們總是時間不夠,總是需要更多時間。我們希望能馬上看到結果,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去買《五天治癒拖延症》、《21天成為寫作高手》、《掌握這三招,PPT 絕對高大上》——然後發現,其實沒有用。

我們想要捷徑,想要更快,卻有意無意忽視了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在做的事情,到底是為了達成什麼樣的目標?

可是我們被 Deadline 追著跑,每天事情纏成一團亂麻,不知從何開始。目標?你和我講目標?沒時間!

4

人的大腦不擅長規劃未來——雖然這種規劃能力讓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是那多虧了其他動物的襯托。即使到了今天,大腦還是不夠擅長規劃。

大腦太容易走神,容易跑題,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讓我們沒辦法持續為一個長遠目標努力——在這個時代,這是很重要的缺陷;而林林總總的誘惑,又讓我們對自己樹立的目標產生懷疑:是不是有更好的目標?是不是應該試試看其他的?

於是,時間和精力就在這些淺嘗輒止的行動,慢慢溜走了。

為了應對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換一種思路:我們要讓大腦從以效率為優先的模式,轉換到以效能為優先才行。

什麼是效能?彼得·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說,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確的事;顯然,當兩者無法兼得時,後者更重要一些。

赫伯特·西蒙分析過效率與效能的區別:「要提高效率,主要靠工作方法、管理技術和一些合理的規範,再加上領導的藝術;但是要提高效能,則必須要有政策水平、戰略眼光,卓絕的見識和運籌能力。」

效率是你的投入和產出比。更高產出或者更少投入,都會提高效率;而效能是你的產出成果與預期目標的相符程度。在企業管理中,每位管理人員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往往把它忘掉了。

適合企業管理的技術,往往稍加改動就可以用在個人生活中;但是管理好個人生活,比管理好一個企業要難得多。

5

有了目標,才能談得上效能。有了目標,才能設法改進效率。目標是重中之重,但是卻太容易被淹沒在日常繁雜的事務里了。

生活太複雜。我們在不同時空扮演不同的角色,隨時都有多個系統在同時影響著我們,而「我要幸福!」這樣籠統的目標是沒有意義的。

若是為生活設置目標,需要先把生活分類,這是第一步。

我們可能按照不同領域來分,身體健康、精神健康、效率提升、能力提升、職業管理、財務管理……這些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事務。

我們也可能按照自己的不同角色來分。在家庭中,我們是丈夫、妻子、男友、女友、兒子、女兒、父親、母親;在職場上,我們是下屬、同事、上司、專業技術人員或者其他職位的工作人員;在社會上,我們是朋友、熟人、陌生人、團體發起人、團體參與者、健身者、志願者、遊客、觀眾……每個人都在不同時空有自己的角色,這些角色的行為方式也截然不同。

這些分類的依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為自己在每個場景、每個時空中都找到真正想要的目標,並且專註於它。我們需要時常問問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是否對達到某個具體的生活目標有幫助;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隨波逐流的生活。

人們不大會使用這種思考模式來歸納自己的生活。人們會放棄掉主動權,被生活推著走。人們對自己是誰、該做什麼、該達到什麼目標一無所知——這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


推薦閱讀:

Riding A Bus
風口浪尖的性教育讀本,我與讀本推廣者的對話
王路:女權主義和上帝的高級黑?
請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新人推介:陳二狗

TAG:生活 | 个人成长 | 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