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知善惡的,是極少數
作者:大陰陽社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陰陽論」(ID:dayinyanglun),專註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
前兩天發了《大道之則:好人,未必比得上惡人》一文,從一個側面探討了善惡的問題。無論從留言還是從我的社群【大陰陽社】的反饋來看,大家對這個話題的反應還是很熱烈的,這個問題是很多人所關心的——真心向道者,必會如此。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在社群里多次說過,善惡是一個大問題,是一切學問所立基的關鍵處之一,這點諸位自可求證於諸子百家、歷代先賢和西方大哲。這又是為什麼?因為人的所有修鍊,都可歸結為內心之守和世間之行兩點,而這兩點非常多的時候依靠的正是對善惡的理解、領會和判斷。
可惜的是,世人對於善惡問題一向缺乏正面的看待和深入的剖析體認,以為這是顯而易見、無須討論的,於是對善惡的理解就落在了表面和淺薄,其內心品質和行為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陰陽社】眾社友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很多社友的提問和回答都極有質量、極具啟發,所以特精選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看了這些討論,你也許才會了解,我為什麼說這世上知善惡的,是極少數。
另外,有意入社的朋友,可關注公號後在後台回復「社員」了解詳情。
1、惡人知道他是惡人嗎?
@鬧鬧orz
前幾天被人誤解嚴重,有口難辯,這個時候雖然比以前好,但仍然放在心裡好幾天,思慮很重,只不過沒有原來那份怒氣了。
@譚無稽
心中化,事上磨。
@鬧鬧orz
怎麼看待老好人?
@譚無稽
偽。
@鬧鬧orz
最近對善惡認識還不夠深入,昨天看了你的文章,依稀明白。但惡人知道自己是惡人么?他作惡的理由如果在他看來是善,那他還會有惡報么?這個理由如果是他篤定的價值觀呢?
善人減壽是因為心重,能理解;惡人如何向善,以及因果報在惡人這裡是怎樣的機制,還是有疑惑。
@譚無稽
不會。若依陽明良知說,所有人在良知處的體察是無異的,只有明晦不同。他舉的例子是賊也知自己不對,說他是賊他還扭捏。所以他那樣做了,不是善惡不分的緣故,是私意綁架。
@鬧鬧orz
像我說的那次事件,雖然對方很多人對我有誤解,我也覺得辯解已經徒然,但也不覺得他們是惡人,但會覺得很可惜,他們也總有一天會明白。但就是有種憐惜的感覺一直縈繞不去,這是好為人師么?怎麼解除呢?
@譚無稽
能容就是慈悲,不容則是我慢,看是哪個。一切之解,皆依覺察。
@子曰
凡慕富貴、憂貧賤、欣戚得喪、愛憎取捨之類,皆足以蔽吾良知之體,而窒塞其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塵沙,聰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將必速去之為快,而何能忍於時刻乎?
2、照顧自己感受是對自己的善,那麼和有私心如何區別?
@靈虛君
善過了頭,不顧自己感受,就是偽善,也就是縱惡。比惡人本身還惡。還時常念叨為何別人如此對待自己,問天問地覺得好人無好報。
我覺得一個人得先懂得自己愛自己,善待自己的感受,才能澤福身邊的人。
@鬧鬧orz
顧及自身感受和有私怎麼區別?當然我知道不能極端,這個度是否有很好的方式來把握?
善待自己而傷害別人的情況下,是該如何?
@龍·德坤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鬧鬧orz
若己所欲呢?自己不想做的不想發生的當然不能給他人施加,現在的問題是,我想做的對自己好,但不一定對他人好,那做還是不做?不做就是不善待自己,做就可能傷害他人,所以做是善、還是不做是善?
@譚無稽
昨天那篇文章的主題是:善人不自害,惡人不害人。各有所針對。真正的善待自己,則落在心中無事,而不是有利自己。如此,這些問題不就不存在了么,不就成為在自己身上下工夫了么。
真到了事上,心中無事是善待自己,既然無事就隨順別人,同時也善待了別人。如此便是兩全的中道法啊。
@鬧鬧orz
我若做了自己坦然,心中無愧,是善;我若做了,心中放不下耿耿於懷,是惡。我若沒做,心中不挂念,很坦然,是善;我若沒做,心中耿耿於懷,是惡。這樣么。
@吳聲川
過多執著於立場反而看不清本來面目。
我們受傳統理學影響,經常認為好心辦事就應該受到尊重,有好報,結果經常好心辦壞事,因為違背事物本來的規律。
所以要包容,多觀察少立場。
@蔣煜
稻盛先生說:小善大惡,小惡大善。
3、何為超越善惡的善惡?
@山人
第一,普通人樸素的善與惡,就是善與惡,不能捅破的,要小心呵護。這個本身有習俗,有自然,有漫長的時間積累下來的東西。
第二,在這個外面,不能廢的是「王」(具體時空的王,本身亦大)確立的「善與惡」,這是禮法的善與惡,即便是聖人、哲人,諸如老子、孔子、蘇格拉底、耶穌,也不輕易廢掉這個,他們在這裡降下身段,才是真明白善惡。
第三,再找一層,那就是「天命」了。孔子弟子冉伯牛,入「德行」門,晚年卻染奇怪的病,孔子並沒有說善人不好,而是感嘆善人背後的「天」,都無法看清,「斯人有斯疾也」。顏回早夭,夫子哭之慟,卻也是把這件事看成是自己與天的關係。「天喪予」。絕不會把善人的遭際,執為有,執為不可承受。岩頭乃禪宗最高級別的人,後來受黃巢兵變,死於非命,卻一點半點沒有逃逸,知道自己早在這些「劫難」之外。用一點看得到的「善終」,確立善的標尺,這是鄉愿(在民可使由之的老百姓,是可以這樣的)。
約伯對上帝牢騷滿腹,上帝說,你老是惦記那一點善,我對大地奠基時,你在哪裡?這一層,背後才是善與惡之上的善,與善與惡之上的惡。
由這裡得一個不二法門,再返回最初的那個樸素的善與惡,還得去隱惡揚善。
惡人也勸其子為善,善人不勸其子為惡。積寸為尺,累尺為丈,小善也即大善之本,甚至沒有大善,就是只有小善而已。此之謂「聖人垂衣」,此之謂「上德不德」。
@蔣煜
止於至善,心安理得之善,過了便是私慾機巧。
@山人
嘉善而矜不能。即便真的能心安理得,最好把心安理得也藏起來。
@蔣煜
是的。
一減再減,減到無相。
@Ej
把心安理得藏起來,不是吝法嗎?
@山人
不是,心安理得還有可能化為我相我執,根子是有為法。退藏入密,是把有為法,化為無為法。
@Ej
密不通過相,怎樣能夠引人入勝呢?
@山人
層層密密皆是相,非相之相。
4、作惡而成善果,是善是惡?
@man
我以前想過一個關於善惡的問題,拋出來大家論論:
如果一個殺人犯,殺了小孩一家,小孩經此劫難卻最終磨出了超人的品性,有能力度化眾生也度化了諸多惡人。
那麼我們把這個時間拉長了來看,那個殺人犯究竟做了善事還是惡事,還是無關善惡?
@譚無稽
惡。善惡在心,勿論因果。
@man
我想說的是論善惡是否應該加入時間和空間來考慮,我站在個人、家庭、國家、天地的角度來看待,得出的結論都不一樣。
@譚無稽
從天道角度看,最終只能是無善無惡、善惡圓融。而落到一個人,落到具體的事,則看的只能是發心和因緣。發心和因緣應對,則自有道在。這就是無善無惡和知善知惡、為善去惡的通達。
誰知道那個成為超人的孩子,之後的善惡呢?所以你這個問題就算在時間上也還是設限的,不設限的話推論下去就是善惡不測,也就是我說的無善無惡。理上就是如此。但人心入了無邊道境,所住的就永遠是當下,既是當下就看眼前因緣;這心又是包容性的,發心上又自然是慈悲於人。這就是我說的看發心和因緣。
@山人
他這個問,看起來思考善惡合理,其實是問因果。
@man
那我能以因果來定善惡嗎?
@山人
原諒我繞一點來說這個問題。
孔子著春秋,儒家講「善善惡惡」,即把善惡兩個埠標出來了。善善惡惡,兩個埠都立極了,人的作為,放進去一看就知道了。
憨山說《春秋》因果之書。即把二百四十二年的善善惡惡,看成無限鏈條的因果。用因果看善惡,要三個條件:第一,聖人心佛心(能救贖一切惡);第二,因果透亮(因果鏈足夠長);第三,莊子說的不將不迎(無為法)。
殺人,當然是惡。(此處不可能再推之。)而殺人者造一孤兒,此孤兒將來無數無邊可能,親人被殺當然是因。而孤兒修成正果,度盡眾生:化用生活里一切陰,而修一個純陽。他可以抵消和度那個殺人犯的惡,卻不能改變那個「具體的惡」。
《金剛經》有「我於往昔節節肢解時,不生嗔恨」。這是說善「修忍辱波羅蜜」,從成佛的角度,這個最後的東西,因為了明因果,於是超越善惡。
因果需不昧,善惡需超越。
@龍·德坤
因緣果報。不能離開因離開緣,談果談報。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
@山人
坤德兄補充得對,往前端,也是無限的。因緣果報,確實是要加前面。
不過,如果他是在這裡借因果說善惡,不切掉也不可。
孔子在二百四十二年上劃一個分界,有極深極深的道理。前面有界限,沒有界限,真的很不同。
@山人
維摩詰經、金剛經、禪宗、密宗,這些東西與中國文化能交融,有一個東西,就是「人弘道」,一定可以把所有過去「背負得起來」,是謂大乘也。劃一道線,打包起來。所有一切善善惡惡都與我有關,從我這裡流淌。
這個氣度真是雄闊而渾厚。
5、殺一人可救萬人,殺還是不殺?
@譚無稽
若一大德,臨到眼前,殺一人而可救萬人,殺還是不殺?這個問題觸及善惡根本,有興趣的可以探討下。
@山人
南泉斬貓,「道得即救得此貓」,無人能道。南泉於是殺貓。
後趙州回,南泉舉以問趙州,趙州脫履置頭頂,不答而出。
南泉曰:汝前日若在,即救得此貓。
趙州如何「道得」的?
第一,不從南泉老和尚的東西里走,不入這個局。老和尚你自己殺自己救(因果不昧)。
第二,不從一與萬、不從殺與救上走,還有一個無殺無救處,要從無殺無救處走(出)。
第三,趙州脫履置頭頂,出。把頭頂放回腳下,把腦里的東西扳回來,菩薩行在細行里、在足下,要殺要救,殺伐決斷,在各自手裡。不要在這些搞腦子的東西里。
如果看到一個人在高鐵要引爆炸藥,我當然會拚命殺了他。即便如此,我不能因為我救萬人而抹去殺一人之事實。前者是善惡,後者是因果。
@譚無稽
心不殺而實殺。不過結尾有點異議,出離善惡,無謂因果。
因果是法則,卻不是困縛。
@山人
道人說的是大徳殺,大徳救。我說的是我殺我救。
@靈虛君
既面對這個抉擇,則自身也在緣法因果中,一千個人,便有一千種做法和道理。自己只管自己便是。若不在這個緣法中,我覺得好像沒啥可說的。
我主要是這樣想的,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有相同的經歷和一樣的緣法,面對殺一人救萬人這種課題,他的選擇是他的緣法,沒有對錯可以談論。
@盛瓊
儒法並行,慈航之觀音大士亦有護法的各式法器。國家既要有思想正念也是要軍隊的。
@鬧鬧orz
我還是比較認同發心,真心想救萬,而不得不殺一,此為善。但這裡有可能把救萬當成借口,也是看發心,是否有殺心有嗔。
但確實不知這種善是否能結善果,畢竟造成了被殺者的痛苦。
那麼心不殺而實殺,到底是善是惡?
@譚無稽
我的看法上面都說了,總結下吧:殺。殺的原因是慈悲的發心和眼前的因緣。從天道看無善無惡,人入道則正有慈悲之情,當下因緣之應。要說善惡,這樣的心是出離善惡的,無所謂善惡,這行則還是惡。如山人所說,既造其因便受其果,人身上的果報是免不過去的。但心中無礙就是無礙,身上果報正是捨身奉法,肉身本也是妄。
@靈虛君
出離善惡舍肉身,一切圓覺。
6、人為生存而殺生,是否是惡?
@man
人為生存而殺生(且將草木也入眾生),於己是善,於它是惡,所以生老病死的果報在身體,這樣看是否妥當?
@子曰
如不殺生,餓死了作何解?
@譚無稽
譬如人吃豬,只是吃是自然,不放肆口腹之慾是道心,讓豬安樂死是慈悲。如此,人被細菌等他物吃也是自然,此所謂果報。
@龍·德坤
任運自然,隨順必然。
@靈虛君
想起《靈山》里,青帝說,我的修行是不傷天地有靈眾生,自不被有靈眾生所傷。
@譚無稽
人只能做到心不傷萬物,心也就不受果報。行上,只能在自然法則內,既是自然,也就順其自然好了。
@子曰
那不吃就沒因果了?
@譚無稽
因為不造業,所以不受報,這也是一種因果啊。因果是永在的。
@子曰
還是有一點不明,如果不傷眾生靈,不吃東西餓死了,這算果報嗎?
@譚無稽
傷自己難道就不是傷眾生?
且隨順自然之因果便是。我們還可以引出肉身無法脫離因果之報的另一重意境:有度。此為有形之中道。
無形之中道,則是統觀全體、入於本性之不著無礙。
@man
有度怎麼理解啊?
@譚無稽
以所需為準,而不困於所欲。
結語
對於善惡問題的剖析和體認,在實際生活中對善惡的感知和判斷,以上所涉及的仍遠遠不夠,但已經可以作為有心人的台階。
陽明心學四句教說「知善知惡是良知」。良知的昏昧與光明,全在這個問題上。請務必重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