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蘋果跳去特斯拉,六個月後又去了谷歌,從拉特納看為什麼AI人才流動如此頻繁

文 | 前方智能 梟梟

據報道,近日蘋果「Swift之父」拉特納(Chris Lattner)跳槽到谷歌,加入了「谷歌大腦」的人工智慧研究項目。

需要指出的是,拉特納之前曾經跳槽到「鋼鐵俠」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擔任負責自動駕駛軟體開發的副總裁。據說馬斯克十分重用拉特納,不過拉特納在這個崗位上只工作了六個月。

拉特納近期也證實了加盟谷歌的消息,他表示預計從8月21日開始將在谷歌大腦業務團隊上班,具體擔任何種職務尚不得而知。

圖:拉特納

種種跡象都表明,AI領域目前最缺的其實是人才。

自從人工智慧這個概念火爆以後,市場對AI人才的反映一直處於「不夠」的狀態,全球各大科技巨頭更是開始了激烈的AI人才搶奪大戰。

但許多被收攬麾下的AI人才並不讓這些巨頭們省心,很多由於各種原因而離職跳槽。這不禁讓人想問,到底是什麼激發了AI人才不安份的心呢?

AI人才跳槽現象頻現

6月25日,任小楓從亞馬遜跳槽到阿里,任職阿里巴巴iDST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

圖:任小楓

3月23日,百度的AI專家張潼跳槽到了騰訊AI Lab。

圖:張潼

3月22日,吳恩達宣布自己從百度離職,開啟自己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新篇章。

圖:吳恩達

這些技術大牛們的離職、跳槽受到業界的很多關注,但這只是現在AI人才跳槽眾多現象的其中幾個,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目前AI人才流動性很大。

據BAT人工智慧人才發展報告中顯示,BAT里AI人才的留存時間一般是3年左右,大企業如此,小公司更甚,很多AI創業公司的AI人才留存時間更短。

為什麼AI人才會那麼不穩定呢?

其實這與現在AI的發展環境、AI人才個人追求等因素有關。

企業環境對AI人才留存的影響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各自的追求是不一樣的。拿BAT來說,阿里注重實際,百度重視技術,而騰訊則是內部競爭非常激烈,危機意識強。而技術人員一般都會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那個企業環境,而非強迫自己呆在無法融入的企業里。

比如拉特納。他加盟埃隆?馬斯克創辦的特斯拉,只呆了6個月,離職後,他在自己的簡歷更新中寫道:

「最終,埃隆和我都認為我們合作不好,認為我應該離開,所以我決定離職。」

而任小楓離職亞馬遜到阿里,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體現企業環境對人才留存的影響。

對於為什麼從亞馬遜跳槽到阿里,任小楓給出這樣的回答:

「網上說,我依舊保留著中國國籍,這是真的。這次來阿里,是出於真心想為中國的公司工作。另外,因為阿里大本營在杭州,這確實是個比較重要的因素,這是我的家鄉,我的父母、親友都在這兒。n阿里和亞馬遜也有比較像的地方,比如做很多東西,注重實際。不同的是,美國人做事規章制度流程比較多,阿里則更重視人的交流,感覺接觸到的人,更加親近。」n

回到祖國,回到家鄉,是任小楓跳槽的原因之一,而阿里與亞馬遜比較相像的環境也觸發了任小楓的跳槽,任小楓是喜歡亞馬遜的,從2003年入職到2017年離開,任職時間長達14年,而正是因為阿里有著與亞馬遜相似的環境,所以他才願意離開亞馬遜。

現在AI人才跳槽紅利期嗎?

網上有人問現在是AI人才跳槽的紅利期嗎?

有人表示現在一些AI企業求才似渴,此時AI人才跳槽可工資翻倍。

確實現在很多公司對AI人才的需求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後面加入做AI的公司更是願意用更高的薪酬去挖高端AI人才,以追趕上其它公司的發展腳步。通過跳槽來獲得更高薪酬應該是現在AI人才不穩定,波動性大的最主要原因。

據BAT人工智慧人才發展報告,可以發現三家給出的AI人才薪資均為萬元級別,但阿里巴巴的AI人才薪資明顯是相對比較高的,薪資漲幅也遠高於百度和騰訊,這是由於阿里入局較晚的緣故。此外,騰訊、百度的平均薪資雖基本持平,但騰訊為高端人才提供的待遇要優於百度。百度作為目前AI人才儲備的領頭羊,其相對較低的薪資對應了更高的跳槽意向。

個人追求與企業不一致

我們一起看看吳恩達離職百度時,百度發表的聲明。

以下為百度官方微博聲明:

@百度:Andrew加入百度是因為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未來有著共同美好的追求,即使今天分別,但百川歸海,我們仍有著一致的目標,那就是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讓未來生活更加美好。雖有遺憾,更多的卻是感謝和祝福!祝願Andrew未來取得更大成就,一切順利!n

以下為百度官方微信號原文:

也許大家已經知道了,我們的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將離開公司,回到美國專註於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新領域孵化和探索。我們衷心感謝Andrew這些年為百度人工智慧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也祝願他未來一切順利,更加美好!n

而吳恩達的聲明是:

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吳恩達本人對人工智慧的追求:會一直專註在人工智慧研究上,並希望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

吳恩達在2014年加入百度,是因為他與百度一樣對人工智慧的未來有著美好的追求。之後他成立了百度矽谷實驗室,帶領著1300人大規模的人工智慧團隊,專註於研究AI技術。吳恩達擅長的AI前沿技術的研究,但他在百度的三年里,幾乎沒有一款產品可以歸到吳恩達名下,當然不能用產品來衡量吳恩達對百度作的貢獻,吳恩達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計劃。在他的帶領下,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但這和李彥宏、陸奇希望把人工智慧技術更多地落地到實際應用還是有衝突的。

吳恩達與百度都對人工智慧的未來有著美好的追求,但吳恩達更多是追求AI技術上的突破與普及,而百度更多是追求AI的實際應用,希望通過AI提高公司各大業務。

當然李彥宏非常支持技術創新與研究,在昨天的百度夏日趴上,百度就拿出了400萬美元獎勵技術團隊,但一昧地研究學術並不是百度需要的,學術與商業之間肯定需要一個平衡點。

吳恩達下面的這段話就體現出了AI學術研究與商業利益的矛盾點:

「公司對於技術人才的吸引力在於,他們能提供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大數據的支持。兩者在機器學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壞處是,公司相比高校的研究機構,更容易受短期商業利益的影響,研究成果共享也會很難,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技術進步。」n

所以說吳恩達的離開,更多的是他個人的追求與百度的追求不一致。

在離開百度後,吳恩達繼續去實現自己的追求,最近在deeplearning.ai上推出了深度學習的課程供全球想要學習人工智慧的人學習,以普及AI技術,培養更多AI人才,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結語

從AI人才爭奪可以整體感覺到目前AI的競爭環境是非常激烈的,同時,從AI人才跳槽頻繁中還可以看到AI發展中帶了點浮躁。另外,這個浮躁也可能是由於AI投資火熱,但技術突破難,商業變現難而導致的,因為這會給很多公司帶來很大的生存壓力,而公司的壓力自然會落在每個員工身上。

比起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頻繁跳槽,可能靜下心來,持續地努力,投身於AI研究,對個人成長及公司成長都更有利。

想收穫更多AI、科技資訊,歡迎在微信關注前方智能(qianfangAI),或者搜索我們的網站:前方智能丨有遠見的人都在看的媒體!


推薦閱讀:

大佬們都偏愛 AI,看搜狗、Facebook 的黑客馬拉松上都有哪些項目
圖解Keras等8個深度學習庫(下載)
大數據、人工智慧普及之後 零售、購物的智能化未來

TAG:谷歌Google |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