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作品中的政治隱喻--進擊的巨人

當我輸入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就知道很多讀者在讀文章之前就會帶著準備好的敵意開始在評論區憤怒地反駁和謾罵。讓我十分困惑的一點是:為什麼《進擊的巨人》的粉絲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對談論作品的政治隱喻如此敏感,並極力否認其中含有任何政治隱喻,他們的論點通常可以總結到只有一個:「看個動漫都看政治,累不累啊?」然而任何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這根本不是論點。

一部分粉絲在為《進擊的巨人》辯護時極力主張藝術和政治必須完全隔離----完全不能在藝術作品中尋找意識形態。當然,他們只在面對《進擊的巨人》時採取這種立場,翻開他們的知乎主頁,這些人中有驚人的比例使用過《1984》的諷刺現實,而且從他們寫下的文字來看,他們根本就沒有看懂《1984》,而是看了他們自己願意看到的《1984》。藝術品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意識形態的延伸,政治隱喻甚至是這些作品為什麼偉大的主要原因,這包括前面提到的《1984》、《美麗新世界》,到同樣是動漫的《攻殼機動隊》、《阿基拉》。我為什麼不看這些作品中的意識形態?不看不是買櫝還珠么?你們中不還有挺多人給我這篇分析《攻殼機動隊》中的政治隱喻的文章點贊了么?

《攻殼機動隊》的天才:異托邦香港

《進擊的巨人》也是如此,它的政治隱喻甚至都不能算是隱喻--幾乎明顯到要用每一句台詞、每一個設定、甚至是作品的音樂把作者的理念按到觀眾臉上摩擦。哦,對了,以防疑慮,我不是在說那個基於秋山好古的角色,我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

《進擊的巨人》中處處迴響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的政治理念,更加具體的是納粹政治哲學家Carl Schmitt的 「大寫P」 The Political,具體闡述於他 1932年的著作 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在 The Political 中, Schmitt 認為,所有的政治政治衝突,最後都可以劃歸到 「朋友/敵人」Friends/Enemies身份區分上。注意,這裡的「朋友」和「敵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朋友和敵人,而是包含大寫P的 Political Friends/Enemies。Political Enemies也許不是你憎恨的人----他們只是和你政治身份Political Identify 不同的人。他們在你眼裡也許只是普通路人,甚至你還挺喜歡其中的一些人,但是當「時候」到了,你會選擇「犧牲」掉他們,這也許意味你會主動殺死他們,或者僅僅是袖手旁觀放任他們滅亡----僅僅因為他們和你的身份認同不一樣,所以,朋友/敵人看起來更加像是同志/非同志----我們vs其他人。這種區分不需要是理性的,甚至不需要是真實的,它只需要人們「相信」:比如左右之爭---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左右兩大陣營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自動站隊---移民、毒品、氣候變化、醫療改革、主權----一旦一個人自我認同為「左」或者「右」,你可以以驚人的準確率預測他在每個小問題上的立場。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總能發現這種二元敘事、精準區分的荒誕之處。

這種荒誕正是Schmitt的核心觀點:真正的政治衝突不是基於事實的,而是基於情感認同----朋友與敵人的區分,是一種對於不同身份的殊死抗爭------朋友與敵人的區別,就是生與死的區別。Schmitt認為這是為什麼政治衝突如此致命:如果一群人創造了一種身份認同敘事,這種敘事結構裡面包含了他們自己的身份「藍隊」,和「藍隊」的敵人「紅隊」,如果他們認為「紅隊」的存在本身對於他們就是一種威脅----無論這種紅藍區分到底存在不存在?被他們區分出來的「紅隊」自己究竟有沒有「紅隊」的這種身份認同?世界上所有的證據都不能讓自封的「藍隊」改變他們的想法。這也許解釋了香港和台灣的青年為什麼在了解我們中任何一個人的政治主張、自我認同之前就可以以那樣的信心與激情,把我們歸類為「支那賤畜」?為什麼「使用核電」這樣的技術細節,可以成為「藍隊」和「綠隊」區分身份的標籤之一?

The Political----政治衝突基於認同、事關生死、普遍存在、無法避免。是一個結論,一個信息,觀點的分歧來自於你如何處理這個信息?Schmitt 的第二步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包括作者本人)認為他的思想非常危險----關鍵詞,先發制人first strike。Schmitt認為,一個自由主義、理性主義的社會,會營造一種虛弱的身份認同,而當另外一個身份認同非常清晰、強烈,又異常團結的群體,會摧毀這個社會。正式這種想法,直接讓Schmitt變成了自己警告的人---納粹,而他想像中可怕的敵人,在那個時候是猶太人。但是很多人充當過這個想像中的敵人----「支那人」、「階級敵人」、「左棍」、「右狗」。歷史總是以一種滑稽的方式重複自己。

《進擊的巨人》無時不刻不在強化這種「朋友/敵人」的區分,警告淡化認同帶來的麻痹的危險。劇中所有的衝突的衝突各方,都持有這種first strike的心態(mentality)------台詞,回憶殺(flash back),人物心理活動無一不在強調這一點。

「法西斯主義」這個辭彙在二戰之後被扔來扔去,以至於到現在失去了所有原本的意思,多用來形容極端右傾的意識形態。《進擊的巨人》中反映的社會(無論是牆內還是牆外,正面角色還是反派)都具有二戰時期法西斯主義國家的三個要素:

1. 民族主義/強調單一民族純潔性。比如島上的德意志民族eldian,在大陸時期,與marley的互相種族屠殺與奴役就是兩個民族之間永恆的主題。當他們剛剛來到島(馬達加斯加)上的時候,那裡還居住這東方人,只不過被他們屠殺殆盡,Misaka是最後一個混血。《進擊的巨人》發生的世界本來就是倒過來的世界地圖(非洲),但是只有白種人,huh。

2.社會達爾文主義。法西斯不相信平等,弱肉強食是客觀規律,政府不應該力爭平等,而應該利用這種不平等,樹立的敵人,凝聚共識,保持永久的鬥爭。在《進擊的巨人》中,「弱肉強食」不僅僅是統治階級的思維,也是所有主角的信念,幼年的Mikasa在暴走殺人之前激勵她的回憶殺(flashback)也是螳螂食蛾,和父親獵殺鴨子。劇中對於政府讓人去送死以達到減少人口目的的系統性屠殺也通過那個基於秋山好古的角色Pyxis進行浪漫化和正當化。他還反覆強調:「人需要強大的敵人才能存活,否則只會麻木地滅亡於自相殘殺」。

3.絕對的權威統治和絕對的服從。這一點從系統性屠殺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來,知道真相的角色無不默默接受了這一選擇的正當性。代表統治階級的Erwin,Levi,Pyxis,都被賦予了極高的人格魅力,一如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元首與高級將領。

我有朋友跟我爭論過這一點,他認為《進擊的巨人》中雖然處處迴響Schmitt的政治理念,但是不代表作者本人對此持積極態度。對此我不同意,作品中所有在認同面前產生猶豫的行為都遭到殘酷的懲罰並配以最血腥的處理;先發制人的行為都得到了獎勵並配合了最「燃」、最「中二」的藝術渲染。而「燃」正是這部動漫的賣點。

《進擊的巨人》進行到現在已經是非常明顯的圈錢之作了,所有日本動漫拖延時間的常見手法在這部作品都展現的淋漓盡致-----整整炒作hype了四年的第二季,全部情節量不如Rick & Morty的一集。漫畫更是花式賣廉價的「驚天轉折」。很明顯,這部劇並不准備對The political進行深刻地討論,只是用來合理化(Justify)各種殘酷但是「燃」的劇情的工具。要評價作者本人的態度,僅僅用「曖昧」都是輕的:德文名字的主角、德式的建築、日耳曼戰吼、納粹式的理念,而主題曲,簡直就是日語重置的Triumph des Willens(戰前納粹德國政治宣傳《意志的勝利》)。

這樣的敘事,「朋友/敵人」的認同,在我看來是有毒的,引用自己之前的一篇文章:情緒-----媒體世界的新貨幣

法國哲學家Jacques Ranciere:當越來越多選民選擇(政策或候選人)的動機不再支持某一方,而是反對或害怕另一方時(vote against a candidate or a policy they fear rather than vote for a candidate or a policy they support),民主就在慢慢死去。

比如這次的美國大選,兩邊陣營都花大量精力重複這樣一個論點:「我們的候選人也許不完美,但是對面那個魔鬼會毀了美國,毀了世界。」

當大家被這種敘事手法包圍,想像著對手就是現實版伏地魔、達斯西迪厄斯,當代版希特勒的時候,那潛意識裡,我們為阻止ta掌權所願意付出的代價也就沒有限制了-----沒有不可以犧牲的士兵,沒有不得不堅守的原則(No casualties too heavy, no ideas too precious)。

我們被告知,在二戰後期,無論是對內焦土的政策,還是對敵軍民的無差別轟炸,還是最終的核武器,都是正當的----因為我們除了勝利別無選擇,我們無法面對一個法西斯勝利的世界。當這種思路被移植到選舉中,民主就被精準計算的戰爭(calculated warfare)所替代。

管理現代社會的政策本應當是複雜、優雅、理性的體系-----去處理、協調不同階層、個體的需求,價值,願景。但是在目前的政治敘事體系中,這一切都被統一捆綁在一個單一目標上:這個政黨(候選人)必須贏。

當邪惡變得(或被描述為)無限大的時候,我們為擊敗它而願意犧牲的價值也便沒有了底線----兵不厭詐,沒有什麼手段是不能用的。為了勝利,我們可以今年放棄誠實,明年放棄公平,然後再放棄真相。最後我們得問問自己:Is there anything left to defend?

評價一部具有政治隱喻的作品,不在於看它給出了怎樣的解答,而在於它提出了怎樣的問題,激發了怎樣的思考?說到Rick & Morty,最新一集(S3E04)的正好討論了這個問題,僅僅用了20分鐘,但優雅百倍。

(說牽強的同學,麻煩你們去讀讀Carl Schmitt,再回頭看一下漫畫,你就知道其中的parallel 是怎樣的明目張胆了)

還有下面為這部作品辯護的同學不要瞎自由發揮,我只是指出作品非常明顯的政治傾向而已。我又沒說作者有極右傾向就否定他的的作品,人品。我甚至都沒有說右傾的理念是錯的,是必須加以禁止的。我不相信法西斯主義,但是我是言論自由的支持者,我不想封作者的嘴,他要支持便去支持,只是我有信心贏得理念的鬥爭而已。而且我更加沒有指控說他的目的就是給廣大觀眾洗腦。文藝作品有政治傾向就是給讀者洗腦么?那麼1984也是給讀者洗腦咯?藝術只是表達。倒是你們這使用蹩腳的論據,爭前恐後得為法西斯同情者辯護的姿態挺耐人尋味的。


推薦閱讀:

動漫看什麼 | 有關《俺妹》,百試不爽的禁忌之戀
動漫:法爺近戰盡情浪,這些番里有近戰法爺
【四月新番熱啟動】深度解析,帶你重溫《進擊的巨人》第一季第一集
動漫:好的畫風終於碰上令人安心的劇情,一部青春勵志的治癒漫畫

TAG:动漫 | 政治 | 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