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人不是故事,人咬狗才是故事
我這裡要提出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會覺得自己寫的故事沒意思?當然,自己可能會覺得有意思,但觀眾的反應是看了沒勁。
這種情況,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屬於沒有趣味點;對於編劇來說,屬於沒有戲劇性的情境,即故事架構的主線、主題不具有強烈的衝突和抉擇;對於宣發來說,屬於沒有記憶點和賣點。
總之,故事沒有趣味,怎麼辦?不著急,這一點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在人間 | 夜店女孩的幕後生活 (可以關注此公眾號)這個圖文的內容主要呈現的是夜店女孩的生活狀態,故事性雖然算不上很強,但是就像一粒種子一樣,有無限延展的可能。
一、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我們先來看一張實時熱點圖:(百度首頁的熱點推薦)
在這些熱點中,從故事性上來說,小演最感興趣的是冒充中領館騙錢的事。有這一句話可以引出的問題是:誰在冒充中領館?冒充者騙到錢了嗎?誰被騙了?中領館是什麼態度?被騙的人被騙了多少?(祝福災區。)
我們現在看到的實時熱點,一句話實際上就是一個故事,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句話梗概。這裡我們先說點理論的東西:信息。文字與畫面是傳遞信息的方式,一句話梗概中包含的是信息,我們看電影的每一幅畫面和聲音都是在傳遞信息,有些片子看著看著就沒勁了,一是起傳遞的信息量少,二是傳遞的信息不夠「新」。人的大腦有個習慣,就是新的信息會覆蓋舊有的信息。在小說家的設計中,架構一個故事是在架構龐大的信息如何傳遞的問題。
故事的新聞性的特徵便在於此。對於故事設計的標準:一是觀眾沒看過的,二是觀眾看過的但是主角處理問題的方式或者反派折磨其的方式極致不同。我們寫的故事,是否能看出不一樣的東西?這是值得思考的。關於這一點,學習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停地去看新聞標題,國內外的都可以,研究其新聞性的特徵在哪裡,研究其元素組合的方式方法,研究它為什麼是新聞。
「狗要人不是故事,人咬狗才是故事。」
二、用元素來豐富故事
上述兩張圖我早前也分享過,前者講的是1960年前後,中國遭遇困難時期。上海孤兒院糧食和奶粉匱乏,幼小生命面臨死亡的威脅。歷時3年,內蒙古各地先後接納了3000多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兒。這些孩子小的僅幾個月,大的也只有7歲。後者講的是在廣州市殯儀館,有兩名90後的女孩,初出大學校門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這一行。女孩最難忘經歷:逝者眼睛突然睜開,我趕緊說「對不起」。
關於前一個故事,我們可以用《星球大戰》的世界觀來架構,某個星球上有3000多名孤兒,另外一個星球接收了這些孤兒,同時產生撫養和教育的問題,如果從撫養者的角度出發,這是一種大愛,如果從孤兒長大的角度出發,這是一個尋根的問題或者也可以利用現在留守兒童的問題,如果把問題擴大化,可以是種族的問題,但超越種族的是愛。其中,具體的情節怎麼設計,角度怎麼選擇,這是交給你自己的,總之,我們為這個故事換了一層皮。後一個故事可以不用換皮,但是從哪個角度來講,這個故事中人物具體的內在困惑是什麼,是要去了解的。
回到最初,我的建議還是大家可以多搜索一些新聞,多看一些新聞,研究標題,研究新聞,感受一下故事的新聞性。小演不保證這樣做有多大用處,但是會對你的思考方式產生一定影響。
推薦閱讀:
※短片,最重要的是……去做……
※[嚴肅寫作]無意義也是一種意義|送給麻木的傢伙們
※中點位置的四種處理方式
※帶觀眾入坑的二十三招
※ACGN創作中容易出bug的5種人設
TAG:编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