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萊夫海特 | 一本雜誌,一個偶像
2014年早春,當時還在念研究生的我在課程中與教授和同學一起拜訪了當時還在Vice Magazine任圖片編輯(Photo Editor)的馬修·萊夫海特(Matthew Leifheit),也因此知道了由萊夫海特主編的MATTE Magazine,一本很有特點的雜誌,且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圖書館收藏。
今年初,我受某雜誌之邀撰寫一篇關於當代美國攝影書的文章,於是與萊夫海特有了一些郵件往來。後來,雜誌希望聚焦於攝影書,畢竟雜誌是一個不太相同的領域,因此與萊夫海特的交流沒有再深入。但是,我依舊希望有機會介紹這本依靠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製作的雜誌。
文:董宇翔
翻譯:於濰穎MATTE Magazine每年6期左右,按需印刷,不限版數,全彩色,無廣告
第一期MATTE雜誌《Joe Freeman》,圖片?Joe Freeman
MATTE Magazine作為一個展示攝影新理念的平台,由馬修·萊夫海特於2010年創辦。每期雜誌通常會是一位藝術家的專題,部分期刊也會邀請客座策展人圍繞一個主題策劃展覽或者出版展覽圖錄。MATTE Magazine旨在介紹分享新晉藝術家以及成熟藝術家的攝影作品,且尤為關注(但不限於)酷兒議題(queer issues)。按需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每一期雜誌的印刷可以建立在滾動發布,無限排版和全彩無廣告的基礎之上。MATT Editions是從MATTE Magazine延伸出來的以攝影書為主要內容的雜誌副刊,首刊發佈於2016年6月。
馬修·萊夫海特曾於2013年到2015年間擔任VICE雜誌的圖片編輯,現為該雜誌特約編輯。他曾在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和巴黎斯派洛斯學院(Spéos, Paris)學習並獲耶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MFA)。萊夫海特曾為《時代周刊》的Lightbox專欄和紐約「攝影俱樂部」(Camera Club)等撰寫藝術與攝影評論。
第四期MATTE雜誌《Matthew Leifheit》,圖片?Matthew Leifheit
MATTE Magazine是萊夫海特就讀羅德島設計學院時的本科畢業創作(college thesis),起初計劃每年出版10期左右,每期介紹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其封面通常是萊夫海特拍攝這位藝術家的肖像,40頁左右,騎馬釘裝訂,通常都是由萊夫海特與當期介紹的藝術家共同編輯,有時也會邀請客座編輯。後來雜誌的產量有所減少,每年大約6期,膠裝,每期50到200頁之間,已經發行了30多期,有時也會與機構合作,如2014年配合費城美術館展覽《保羅·斯特蘭德:現代攝影大師》(Paul Strand:Master of Modern Photography)出版展覽圖錄。
第二十五期MATTE雜誌《Paul Strand》,圖片?Paul Strand
萊夫海特顯然也意識到了其出版實踐的變化:「我已經開始放慢雜誌的出版速度。首先, 令人興奮的一點是按需印刷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得我能夠一個人辦雜誌, 而且可以即刻印刷出版。目前雜誌發行量正在減少,依照我的計劃, 每年會有6期不定時地發布。自從雜誌7年前創立以來, 雖然技術一直在進步, 但也不再新穎, 所以我開始調整雜誌發行量並且花更多時間提高雜誌的質量。」
近年,不少博客、網站等在線平台紛紛轉型成為小型獨立出版社,在傳統出版機構和自出版的夾縫中它們或早已銷聲匿跡,或仍在為探索攝影書這一媒介而左衝右突,通過出版實踐活動調整自身定位和運營方式。在向紙質出版物轉型的過程中,資金通常是最大的問題之一,尤其是製作成本和銷售收入之間的財務平衡問題。另一方面,藝術書店成為了獨立出版的重要環節之一,直接連接了出版界和市場,MATTE Magazine就在紐約著名的Printed Matter書店出售。今天, Printed Matter位於切爾西區的書店有兩層樓, 每年出售超過三萬兩千種藝術出版物。40多年的積累也給書店帶來了豐富的收藏,從藝術出版物的角度記錄了當代藝術的發展軌跡。
Printed Matter書店內景
萊夫海特也曾在多家雜誌社和攝影機構工作,對當代美國攝影書的製作和出版有自己的看法:「我對美國出版業的看法是從攝影師的角度出發的。從這一角度來看,似乎資金總需要有別的來源,出版社很少可以一次性付清出版工作的所需費用。光圈攝影書獎(Apertures photobook awards)中獲獎的自出版數量就反映了這樣的情況。作為出版人,我也有同感 — 對於攝影書我有很多想法, 也相信它們可以有一定的銷量, 同時也一直嘗試為這些書的出版籌集資金。」
Blurb網站主頁
按需印刷是一種興起於20世紀末的全新印刷和出版理念,指按照用戶的要求,直接將其上傳的電子文件進行列印和裝幀,即需即印。依託於信息技術,按需印刷能在短時間內按要求的數量和品質製作出理想的產品,從而滿足用戶小批量、個性化、多樣化的印刷需求。成立於 2005 年的Blurb就是按需印刷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之一。
事實上, 萊夫海特是使用按需印刷製作和出版攝影雜誌的早期探索者,在回顧這段歷程時他談到:「我一直都使用按需印刷技術出版MATTE雜誌。我大概是從2010年開始使用這項技術的,那時候按需印刷剛剛能夠可靠地印製照片。我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雜誌可以有一個不同以往的新模式,因為我為幾個大型出版機構工作時發現傳統出版模式對藝術家來說並不適用。」
第三十三期MATTE雜誌《Cynthia Talmadge》,圖片?Cynthia Talmadge
在過去10年中, 隨著信息和印刷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按需印刷的出現,出版業逐漸陷入了後福特主義的困境,即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遠不及在現代信息、印刷和裝幀技術的驅動下攝影書的生產規模,供遠大於求,在海量的攝影書中尋找一本好書或者個人喜歡的書著實如同大浪淘沙一般。MATTE Magazine彷彿也有陷入維谷之勢,自2015年末以來,萊夫海特也做了一些新作,如Yale Daily News等,但好像有些無暇顧及新雜誌的製作和發行了。
《Yale Daily News》?Matthew Leifheit
萊夫海特在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十分活躍,曾經有朋友評價他是「造神」或「製造偶像」。我並不否認,也更不掩飾對他製造的「神」或「偶像」的「崇拜」,或許藝術就是製造神話。但是,我也迫切希望看到新一期的MATTE Magazine。
馬修·萊夫海特的Instagram頁面
相關鏈接:
馬修·萊夫海特:http://matthewleifheit.com/
Vice Magazine: https://www.vice.com/en_usMATTE Editions: http://matteeditions.com/
Printed Matter: https://www.printedmatter.org/ Blurb:http://www.blurb.com/ 耶魯大學藝術碩士項目:http://art.yale.edu/ 羅德島設計學院: http://www.risd.edu 費城美術館: http://www.philamuseum.org Joe Freeman: http://www.joefreemanjunior.com/「攝影書房往期精選」
【書單推薦】
美國當代攝影書觀察 | photo-eye 的2016書單 | 2016中國攝影書回顧 | 攝影書尋閱指南 | 圖蟲影像歷
【人物】
傑森·保羅·賴默 | 細倉真弓 | 森山大道 | 瀨戶正人 | 梁宗鎏 | 程新皓 | 鄭龍一海 | 陳琳冰 | 曾戈 | 陳海舒 | 蘇傑浩與朱嵐清 | 趙婧與李彥軍 | 霧月 | 榮榮與言由 | 周筆暢 | 何泓姍 | 周浩 | 畫英雄 | 肖全 | 瞿尤嘉|保羅·斯特蘭德 | 川島小鳥 | 上田義彥 | Ryan Mcginley | 神思遠 | Lesley Martin |
【合作書展】
第二屆上海民生美術館abC藝術書展(2017) | 假雜誌(2017) | 江西「發光體」(2017) | 三影堂「一日書集」(2017) | 無錫·江南大學(2017)| 上海民生美術館abC書展(2016)
【學院】
有關攝影的電影 | 膠片冷知識 | 攝影史以外的攝影史 | 濕版攝影 | 中國攝影四十年
【廣而告之】圖蟲攝影書房正在長期徵集優秀的原創攝影書,並不定期進行巡展。如果你也想讓你的攝影書和我們一起出遊,點擊這裡,向我們投稿。
推薦閱讀:
※柴田敏雄 | 人類的尺度:一次關於生存的紀實主義
※或許這會是你見過的,最扁平又最震撼的風光照
※旅行攝影 | 單反與手機的世紀對決
※要價38萬,哈蘇發布能都出4億像素的H6D-400c MS中畫幅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