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世界》博客:快速學習的迷思

在上周的會員通訊「Coding ≠ Engineering」里我寫了自己對於 James Damore 事件的看法。今天看到 Megan Molteni 與 Adam Rogers 在《Wired》的文章「James Damore 的谷歌文科學釋疑」,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 Damore 在以理性和科學之名行淺薄武斷之實。

Damore 的討論態度代表了一種趨勢,這種趨勢和互聯網以及谷歌搜索引擎本身的存在直接相關,我暫且稱之為「快速學習的迷思」。要快速了解一個領域往往出於職業發展的需要。在實用領域,快速學習經常可以達到預想效果,也是唯一的選擇。但某些領域必須花很長時間才能掌握,這一點應該不需要說明。快速學習本身是一種真實存在的需求,但那並不說明快速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谷歌索引人類全部信息的野心造就了一種幻覺,即只要我有足夠快的閱讀速度和足夠強的思維能力,輔以搜索引擎的加持,在任何領域都可以「碾壓」別人。以我熟悉的音樂領域而言,這種認知並不少見。我在各種場合反覆說過,儘管人工智慧作曲是有趣和值得研究的課題,但如果研究者對音樂史的了解只停留在普羅科菲耶夫甚至蕭邦,我們就是在讓歷史車輪倒轉。《Wired》的文章指出了 Damore 在這方面的許多問題。由於對相關領域缺乏了解,Damore 速成之下寫出的文章里充斥著已經被學術界放棄的理論和思維模式,而他對此渾然不覺。這就好比有人在今天要和我就「噪音能否和樂音一樣成為作曲家的創作元素」這個問題進行「理性探討」一樣。如果我說沒有必要和妳討論這個問題,是否說明我對不同的聲音缺乏容忍?或許是,但或許妳的聲音並沒有任何不同,或許妳只是在翻炒早已被拋棄的理論且對此毫無自覺(如果有自覺,翻炒過時理論有可能產生翻案的價值)。時間不是這樣浪費的。

科學人和技術人對這種現象有足夠警惕,也有一個很成問題的現成辭彙來描述這種人:民科。我不贊成在任何場景下使用民科一詞,但我知道它的使用者所指向的目標:在自然科學領域對已經發生的學術發展缺乏足夠了解,卻想(善意或惡意地)進行嚴肅學術探討的人。人們經常忽略的是,這種現象在社會科學領域也相當普遍。Damore 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點此在《一分世界》收聽本文語音版。(需要 Telegram。))

(本文原載《一天世界》博客)

推薦閱讀:

《一天世界》博客:「在我的年代,大部分人都有人照顧,的確容易飄。」
《一天世界》博客:如何棄用谷歌
如何看待《一天世界》改為日播節目後沒有按承諾更新?
IPN旗下博客《一天世界》和《無次元》為什麼沒有按承諾更新會員通訊?以及如何看待這種行為?

TAG:IPNIntelligentPodcastNetwork | 一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