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6 | 700公里的日夜:這一路,是相遇(下)

這不是我的故事,這是一個執著的姑娘一路向西的故事。我被這個故事吸引著,希望你們也會喜歡。 - 雨神

遊記更新中,請關注知乎專欄「仗劍走天涯」。

-

這一路,是相遇(下)

文 | 愛馬

西班牙小朋友團

一天,我、CICI和Shan入住了一家很大的公立宿舍。宿舍是一整棟樓,房間分布在好幾層,有通頂的天井相連。廚房很大,有兩套爐灶供朝聖者使用,還放滿了學校食堂式的長桌,一個桌邊堆了成筐的長棍麵包。

下午剛到時,宿舍還一片冷清,等我們仨出門買好泡麵回去時,廚房儼然已變成了一副熱鬧的景象。除了常規的朝聖者之外,一群從四歲到十幾歲的小朋友到處打鬧著歡笑著,他們的父母、老師也都在一起忙著做飯。

原來這是一個當地的教區活動。在主教的帶領下,老師、家長、小朋友們共同完成這一條朝聖之路。這是一個長達七年的宏大目標,每年兩個周末,分段完成這一條全長700多公里的徒步旅程。可以想像,當七年後到達終點的那一天,回首自己從小毛孩到青澀少年的成長,會是怎樣的感慨。

▲ 2014-2021,長達七年的約定

讓人佩服的是,一個才四歲的小孩也牽著父母的手堅持自己走完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沒有哭鬧,不怕辛苦。也許,孩子們的心中,正被與朋友、同學、親人、主教、教父母共同出行的歡樂填滿著。好羨慕這些小朋友啊,在年少時就能有這樣獨特的遊歷和成長。

教堂里的水晶杯和歌聲

既然是朝聖,逛教堂自然是少不了的。湊巧的是,由於正好遇到國際管風琴節,我們能夠在夜晚進到萊昂主教堂,欣賞了一場來自芝加哥的學生合唱團的演唱。那晚,教堂里擠滿了人,我和CICI找不到位子,只有靠著石柱墩子感受優美的歌聲。空靈而輕快的音樂一縷縷升到穹頂深處,彷彿帶走了旅途的疲憊。

▲ 萊昂主教堂 (León)

▲ 夜晚的教堂里也擠滿了人

幾首歌過去,演唱者們一個個下台休息。再回到階梯上時,他們手裡們都拿了一個高腳水晶杯。隨著演唱開始,演唱者們的手指開始在杯沿劃圈、摩挲。不同於以往的刺耳的尖銳,此刻融合入歌聲里的聲音,十分細柔清遠,起伏有秩,毫無唐突之感。

這些水晶杯,盛著不同的水量,已經完全演變成了一支精密協作的樂器。至於這其中是否有聖水的象徵意義,或是有基督之血的暗指,已經不重要了。

▲ 水晶杯成為了樂器

標籤可恥但(有時)有用

相遇之時,文化碰撞,自然少不了誤解。之前講的韓國人的例子就是如此。這裡再和大家分享下各式的奇葩的「標籤」吧。有些是別人對於我的,有些是我對於別人的。

  • 加拿大人不解之謎:不種樹的中國人

我沒去過加拿大,這路上遇到的加拿大人好像都和種樹有關係。一個是之前提到過的日種千棵樹攢錢朝聖的小伙兒,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則是個加拿大阿姨。

這個阿姨我們碰見過幾次,熟了之後有次共進晚餐,聊得也比較投機。但是她的一個突然的問題卻讓我很無語,她說:「中國人為什麼不種樹呢?」這個句式,不是問「中國人種不種樹」,也不是問「中國人種多少樹」,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就是:你們中國人都不種樹。這觀點從何而來?還要請了解的人來解答了。

  • 文藝自我的美國青年

也許是上世紀嬉皮士的影響依舊,路上遇到的美國青年似乎總是很自我、文藝、一副思考者的樣子。有個小哥一路帶著尤克里里,邊走邊彈。我和CICI路上走得無聊至極時,碰見這幅景象確實會精神一振。大概這樣的確很容易吸引小姑娘吧。我能想到的典型美國青年,就是《愛在》三部曲里的傑西了。

▲ 彈著尤克里里的美國青年

  • 中國功夫的國際影響力

我遇到過一個義大利大叔,他居然是個骨灰級功夫迷,李小龍、成龍的電影一說一大堆,好多我都不知道,完全接不上話。或許對於外國人來說,遇到中國人聊功夫的話題是理所當然的,誰沒看過幾部好萊塢功夫電影呢,這是屬於一個又安全又不會冷場的套路。可是這個義大利大叔是完全陷進去了,看過的功夫電影之多,絕不只是幾部知名電影而已,所以就變成我聽他侃侃而談的份了。

雖然以標籤看人本身就是偏見,但有時候也確實能幫助我們快速了解一個群體。這個度,只有自己去把握了。

-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下一章:堂吉訶德的故鄉

編輯 | 雨神


推薦閱讀:

心觀西藏——一次作死後的感悟
世紀營家:傳統文化是把營地教育進行本土化的靈魂
8千米雪山直播D22:登頂了登頂了(9月30日)

TAG:户外运动 | 旅行 | 徒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