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因材施教VS虎媽貓爸(發人深省)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245篇文章。
2011年,《虎媽戰歌》(中文名《我在美國做媽媽》)一上市,就風靡了中國大地。
為了學習最新家庭教育理念,我也參與了這股「搶購」 狂潮,為書的熱賣「推波助瀾」。學以致用,我是一個執行力比較強的人,一邊看書,一邊就開始效仿「虎媽」蔡美兒的「嚴格的教養方式」。一時之間,家裡硝煙瀰漫,苗媽和苗苗形成了統一戰線,對我的「反常」舉動聯合抵制。
苗媽認為,孩子才三歲,應該讓她快樂成長。為此,我一度非常困惑:快樂的童年和成功的人生,哪一個更重要?
在苗苗上一年級是時候,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因為劇中的茜茜也是一年級,苗苗特別喜歡看。為了學習其中的家庭教育經驗,我陪苗苗前前後後看了兩遍。看後,有了很多反思,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教育方式傾向「貓爸」。
最大的變化,就是我開始研究親子關係對家庭教育的影響,關注以溝通的方法,引導孩子完成每日任務清單。從短期來看,效果不如以前,但是收穫親密的親子關係。
再後來,我逐漸結合中國式的「嚴厲家風」和西方式的「散養教育」,實行寬嚴相濟的方法,希望能夠吸收中西教育的優點,開啟新的家庭教育試驗。
在經歷了多次反覆之後,我體會到之前我犯的一個錯誤,這也是大多數父母們常犯的錯誤:盲目地照搬書本,而沒有分析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01
文靜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適合貓媽羊爸式教育。
文靜的孩子多愛讀書學習,一般不需要家長督促。看過一篇報道,題目叫《初三女兒太愛學,不讓補課就絕食》,這屬於比較極端型的,天生學霸,當然,這跟家庭環境是分不開的。
由於缺乏自信,這種類型的孩子比較膽小,如果父母屬於虎媽狼爸型,經常對孩子進行「吼叫」式教育,孩子就會越來越膽小,甚至患上自閉症,這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要針對孩子的性格特徵,有針對性的實施教育,即個性化教育,這也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主要區別。
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 通常文靜型孩子性格內向,長於思考。父母應該使用寬鬆式教育,鼓勵孩子大膽社交,增強自信心,爭取更多的機會,通過與其他孩子的不斷交往,文靜型孩子也會變得活潑可愛,至少是複合型性格。
02
活潑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適合虎媽貓爸式教育。
活潑外向型的孩子,有著積極的心態,遇到挫折不氣磊。 孩子的樂觀態度,源自父母的長久影響。如果我們樂觀地面對生活,孩子就會效仿我們,積極樂觀地處理問題。
主要問題在於,許多孩子其樂觀的表面,是為了引人注目,而並非自信的表現。這種時候,就需要虎媽式的管理,使孩子遇事冷靜,不盲目樂觀。
我有一個學生,性格活潑,數學成績優異,平時考試都是在130分左右,但是今年高考的時候,數學才考了80多分,嚴重拖了後腿。
這一案例說明,在適當的時候,活潑型孩子需要虎媽的嚴厲,使孩子避免浮躁,扎紮實實地學習,以免馬失前蹄。
很多表面活潑的孩子,內心都是比較脆弱的,極易受到傷害,需要貓爸式父母的親子溝通,給孩子一個可以停靠的溫馨港灣。
03
好動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適合虎媽狼爸式教育。
我們小時候,好動一直是男生的標籤。現在,好動的女生也越來越多。這種孩子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做事情的注意力比較短暫,屬於發散性思維,是老師們頭疼的對象。如果老師聽之任之,他們的好動特點會愈演愈烈,所以必須嚴格約束。
我遇到過許多這樣的孩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男孩,上課很難安靜3分鐘以上,一會就轉身與周圍的學生講話。經過私下裡與他溝通後,我發現這個孩子主要問題是表現欲較強,好動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注意。
為此,我就乾脆任命他當紀律委員,滿足他的虛榮心。當然這官也不是好當的,首先要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沒想到他不但逐漸改掉了好動的毛病,工作也幹得風生水起。
在學校好動的孩子,在家裡多半也難約束自己。家長和老師必須互相配合,共同施壓,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小的時候的習慣養成,是一個艱巨的工作;而改掉一個不良習慣,同樣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對於後者,必須要快刀斬亂麻,雷厲風行,以虎媽狼爸式管理,才能奏效。如果父母心軟,不嚴格管理,好動的孩子很容易滑向「調皮搗蛋」。
04
發展期
最後,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也應該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明小的時候的教育非常重要,因為那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而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無論你相信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惡,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好的教育模式,是虎媽狼爸式教育,這是培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
隨著孩子的長大,大概在上了一年級之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在開始虎媽貓爸式教育,讓孩子感受到一點「自由和民主」。
最後,孩子的心智越來越成熟,就需要貓媽羊爸式教育,以溝通代替「專制」。與孩子敞開心扉,深入交流,成為孩子「交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父母經常抱怨,孩子大了,打不得,罵不得,叛逆難管。最難的教育就是「青春期」遇到「更年期」,兩個都不理智,一言不合,就「劍拔弩張」,處理不好,會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尊重個性。
推薦閱讀:
※這個童年博物館,不僅展品能吃,連邀請函、海報都被孩子撕著吃?
※血腥的殘忍的事物對孩子有何影響,如果孩子出現此類行為該如何看待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