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游所思——抽屜里的我
記憶的抽屜在每個人的內心的深處,總會被某些景象瞬間拉開。
如羅蘭 .巴爾特所說:任何抽屜的功能,都在於使物件於一個虔誠的場所,即一處灰塵遍布的小教堂里,度過一段時間之後再使其慢慢死亡或者適應死亡。在這個場所里,人們以保存其活著的狀態為名,為其安排著抑鬱垂死的恰當時間
達利有一個雕塑作品-抽屜人。四排抽屜構成了女人的身體,半開著的,全部打開的。雕塑的左手舉起,似乎是在拒絕和禁止著什麼。右手支撐著地面,低垂著的面龐和凌亂散開的頭髮,充滿了絕望和痛苦的掙扎。
「對封閉空間的強烈好奇心是驅使人們打開抽屜的原因,只有打開抽屜才能滿足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也只有打開了抽屜,方能消解對未知物可能造成傷害的恐懼」。對於抽屜,達利有自己的解釋。
一種強大的、無法掙脫的力量壓迫過來。抽屜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抽屜里藏著的又是什麼呢?拉開我們自己的抽屜,會是什麼讓我們最為痛苦呢?
我想,可能是我們很堅定甚至潛意識認定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吧,思想,意識,固執,問題,錯誤。當別人拉開抽屜,公諸於世,見了光,強烈的恐懼和畏懼,讓我們好像害怕要失去什麼。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說,這些抽屜和屋子、隧道、容器等物體一樣,都因為有著被填充的需要而成為女性潛藏的性慾的象徵,即「欲壑」 ,也代表了人的潛意識。我們會不惜一切,用語言、情緒、行為,來掩飾和遮蔽。讓這個抽屜無法打開,或者再次關閉,保全我們完整的軀體,捍衛自己的擁有。一旦抽屜合上時,那裡面的秘密,不再會得到關注,在我們內心這個虔誠的場所里,落滿灰塵,這是除了我以外的人的禁地。
這種私密空間的探索讓人著迷。這跟自我認知似乎聯繫在一起。我們很多時候根本不了解自己。或者認知的自我是有偏差的。同時也會有各種認知的錯誤歸因。而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觀察自己的空間來認識自己就可靠多了。語言,情緒都會欺騙自己,欺騙他人。行為,私人空間卻暴露無遺。
小時候,好奇的看著家人打開、合上抽屜,有時還要上上鎖。自己擁有的第一個抽屜,是我的一張書桌,是父親照著木工圖冊,就那麼一點一點的琢磨著做出來的。自從有了自己的抽屜,一直會把一些有趣的物品放在裡面。漸漸地,抽屜堆滿了,繁亂起來,在河邊撿來的有著奇異圖案的石頭,隨手畫的塗鴉,朋友送的小禮品,專屬的相冊,一些文具……等家裡沒人的時候,自己拿出來玩,撿到玩意的驚喜,摩挲的快樂,都從記憶中跳出來了。當然,在混亂中,夾著自己的日記,以及從同學那兒借來的小說、漫畫,和女生送的節日卡片和小紙條。繁亂是為了掩藏秘密,因為抽屜沒有鎖。雖然偶有被翻過的痕迹,但習慣性的,還是會把一些自己覺得好玩的小東西,藏在那裡,抽屜是一個封閉的私密空間,會有一種安全感。如果有時發現自己偷偷的標記發生了大的變化,會從椅子上彈起來喊上一嗓子,誰又翻了我的抽屜了?答案自然都明白,無非是想給他們一個警告,抽屜是我的領地。關著的抽屜,似乎對沒有打開的人們,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小孩子,特別喜歡打開抽屜,雖然是好奇心趨勢,探尋渴求的未知。而他收到的信息是,不可以,這是沒有禮貌的。抽屜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隱私,我們也在尊崇這樣的道理,傳遞給未來。
生活中,每一個放進抽屜的物件,又何嘗不是打上了「我」的標籤呢?因為各種緣由,抽屜構建的這個秘密空間,一處遍布灰塵的小教堂就這麼建立起來了,存放著屬於我們不願捨棄的,充滿虔誠的物件,以後可能有用的,記憶的,快樂的,不假思索的,不能讓人知道的……拉開抽屜,看著隨著時間累積下來的繁亂,有一種想一倒了之的衝動。可是,當開始一點一點的整理,一件一件的選擇是否要丟掉的時候,自己卻陷入了失去的恐懼,到最後,可能也就扔掉了幾張無足輕重的廢紙或雜物,關上抽屜,獲得內心的平和。可是,除了佔有的慾望和宣誓主權,我們真的想過,哪些物品應該捨棄,哪些應該留下?存放在裡面的一些物件,可能不過是我們以活著的狀態為名義,讓它們慢慢等待死亡,等待被丟棄的那一天來臨罷了。
抽屜是空的,似乎提醒我們有一個地方可以儲存想像。也像我們遇到的每個人,就像無數個抽屜,你不知道裡面裝著什麼,拉開之後,都是滿滿的意外和驚喜。
推薦閱讀:
※6個不得忽略的居家元素,送給愛家的你
※『好物App』讓茶几看上去整潔的小魔法
※他曾也是明亮的少年
※來自日本的神奇發明……呃,好像有點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