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多歲的你,已經開始擔憂40歲的自己?

最近,經常收到類似於這樣的問題:現在20來歲,但是很擔心40歲以後的生活,怎麼辦?似乎80、90後這一代人變得特別的焦慮,這是父輩們沒有過的。

其實這與人的性格沒有關係,主要是社會的變化太快了。從心理學上來看,焦慮的本質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擔憂。我們的父輩甚至是祖輩,他們的生活環境相對固定,社會發展的速度較慢。比如在國企改革以前,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在企業里過一輩子的。而事業單位的,也認為評個職稱,慢慢往上走,老了就拿退休金,20歲的時候就能夠想像60歲的生活了。

可惜,國企改革了,很多人下崗了。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了,退休金也變少了。我們這一輩就是目睹這些變化的,也看到了父輩們被時代的大潮衝擊得七零八落,手足無措。因此焦慮自己的未來,對於未來可能到來的風險做一些準備沒有什麼不好。畢竟,我們所處的時代變化更加劇烈,十多年前,誰能想到現在人人都拿著一個手機在上網,手機幾乎成為了我們的一個器官了。

未來是不確定的。總的來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們不是神仙,太過擔憂於事無補。不過一些大概率會到來的事情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提前做好準備是應該的。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是一個全世界性的難題,可以說,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養老金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在知乎的一個回答中,我提出了一些可以提前做好的準備。時代之:面對不可逆轉的人口老齡化,我們這代年輕人如何保證自己晚年生活不至於太凄慘?

另一個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無疑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緩解人力成本不斷升高的窘境。但是社會是不養閑人的,人工智慧取代的那部分人力資源,非常可能造成大量的失業。當然新的社會需求和協作關係會出現,但是並不會馬上出現,這樣的衝擊不可避免。就像當年蒸汽機的出現一樣,雖然提高了效率,增進了社會的整體福祉,但最後的結果是----失業的人口生活一樣很凄慘,社會的貧富差距被拉大了。

個人認為,那些創造性的工作和帶有情感交流性質的工作,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你們看不起的職業,比如捏腳的,反而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畢竟人工智慧捏的再好,你也不願意被一個機器揉來揉去吧。

適當的焦慮是沒有害處,我相信還沒有誰因為擔心40歲之後的生活就睡不著覺吧。如果有,請儘快看心理醫生。適當焦慮讓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提高自己,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最後,我們這一輩人是沒有經歷過經濟周期的波動的。唯一大幅下滑是在08年,不過政府很快就通過4萬億的措施給拉回去了,經濟下滑的時間不到一年,很多人都毫無感受。與其說對未來不確定性有焦慮,不如說對眼前很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過於樂觀。

個人更為建議先做好充足的準備,來面對一場很快就要到來的危機吧。

作者為獨立投資人&心理諮詢師,更多經濟投資及個人成長話題,歡迎關注我微信公眾號:jingji-xinli

推薦閱讀:

i家居 | DIY最舒適出租屋——房子是別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的!
你再「脫」一個試試!
聽說貓吸多了,家裡就會長出一隻貓

TAG:职业发展 | 生活方式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