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設計史通論:前言

前言

設計是人類活動的主要表象,所有人類的思考都體現於其上,我們無法給設計定下一個十分確切的範圍,實際上,在生活中設計是無處不在的,將這種人類自發的關於某種思考結果的體現物定義為某種特定的設計活動,諸如建築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裝飾設計等,實屬一種狹窄的視界。在所有的設計作品中,各種要素都是綜合出現的,歷史淵源及時代特徵也會對設計刻下某些特有的痕迹,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脫離其它社會要素而單獨存在。至於將設計和藝術割裂開來的做法更是謬誤,這兩種活動都直屬於人類思維,和意識形態、審美觀及個人人生觀息息相關,當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設計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某個設計師或某件作品之中。當後世的人看到馬其頓長矛時,沒有人知道這件兵器具體是在何時由何人所設計出來,更沒有多少人會仔細觀看長矛上斑駁的傷痕,但人們都知道,正是這長矛將古希臘文明擴散到了歐亞非各地。又比如哥特教堂上的尖塔,裡面大多數不能居住,基本上只能作為一種觀賞物而存在,不過它卻被基督教附上了無上的精神含義,正是在這些尖塔的感召與震撼下,基督教在歐洲大陸扮演了相當時間絕對的統治者。另外,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蘇州園林建築中那些裝飾物或假山石的含義,在無法直接表達自己想法的時代,士人們藉此表達自己的胸懷氣節,精心設計的布局之下,是文士們無言的寄託。

所以,對相當部分的設計活動,需要用一種通盤的眼光來審視。比如從拉奧孔雕像中能夠讀出的信息並不少於一本書,實際上,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也正寫了這樣一本書。而如果只看錶象,如何看過去,那也不過是一座石像而已。而在那些截然不同的建築風格中,我們能夠讀出更多的信息,天壇那一圈圈的同心圓體現了天之遼闊,也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訴求,而林瓔的越戰紀念碑猶如大地的傷痕,黑色的一筆沉重劃開土地,無數的名字在水聲中訴說著永不消失的悲傷。不過,這些設計師想要傳達的信息很多情況下是複合的,也不容易被沒有相關知識結構的人直接攝取.在修史之外,講述設計師們的思考,也是設計史的重要作用。

歷史長河源頭之遠,絕非凡人所能瞭望,其間存在的文獻資料無可計數。在我的設計史應該在何處開筆的問題上我考慮了幾個月,最終我做了這樣的決定:將這本設計史分為三個部分,古代史部分以時間及文明圈為界限,著重論述古代世界文明進程中影響世界歷史走向的事件,比如埃及的造型風格。這樣既能讓人了解古代設計史的精要,又可最大程度的節省時間精力。從中世紀到資產階級的萌芽階段,本書將進入第二部分,以時間國別次序詳細講述設計史在這一時段的進程。在時間進入近現代之後是第三部分,我將綜合歷史、政治、經濟、時尚、心理學等各學科以橫向交叉方式講述這部分和現代社會及我們的生活最貼近的設計史與同時產生的新式設計。

雖然設計和藝術和手工藝不可分割,但本書寫作中盡量不選取隻影響少數人的所謂貴族藝術品案例,但對於引發巨大的反響的藝術家、藝術品或建築物,如丟勒的版畫和聖母百花大教堂之類則可能依具體事件加以選擇介紹。

在本書第二部分中,商業與設計之間的互動也將在本書的寫作考量之內,從18世紀起,設計師的設計方向開始逐漸傾向於客戶而非自己,設計開始具有異於往日的實際作用,出現了實用設計與審美設計的分支,在本書中也將分別敘述,力求將設計的嚴肅一面展示出來。另外,對歐洲大陸在這一階段的反學院派運動,雖然略偏於藝術史,但影響重大,所以也會選擇寫出。

在近現代設計史部分,論述範圍可能大大超過以往設計史書籍,在個人的想法中,設計從來就是複雜社會的表象,絕不是單獨出現的某一件產品作品之類。重大設計的前期時代背景,後期影響,對同時間社會的擴散影響等都將在寫作考量之中。對引發重大設計變革的歷史事件如華爾街大崩潰、越戰等也將加以論述。本書的參考資料來自專著書籍、雜誌、圖片與視頻信息等諸多渠道,在寫作時將盡量分類列明,有所出處的引用也將同樣列明。圖片使用上因個人能力限制問題可能來自互聯網與圖書掃描,如引發版權求償問題可能導致某些圖片被撤下。

本書中所有外國人物的譯名取學界共識譯名,一些譯者個人化的譯名不予採用。

設計遠非材料與圖形的堆砌,它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本身,是一種社會與知識形態,希望我的書可以將這一知識範疇盡量全面的展現在大家眼前。當然,知易行難,我的筆無法涵蓋全部,不過,只要大家能夠意識到設計的重要,這本書也就達到了它的價值。


推薦閱讀:

那麼,我們旅途中見!
如果想變成和Hannibal Lecter差不多的人,應該讀些什麼書?
《暗戰》:套路見多了,終會明白,真情最動人
妖怪也有傷心事
跑 步

TAG:文化 | 设计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