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朱印,紀念章……那些顏值爆棚的「到此一游」

最近這幾年,中國遊客不講文明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級別的梗: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不懂禮儀、在航班上鬥毆、自助餐廳瘋搶、甚至還有揣走廁所里的馬桶蓋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暴走漫畫推出的什麼新素材,一股濃濃的後現代魔幻主義風格。

按說國人在自己家裡折騰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丟臉丟到國外,被人明著警告、暗地譏笑,臉上就實在掛不住了。比如我在名古屋熱田神宮的一個廁所里的時候,褲子一拖剛想來也匆匆去也沖沖,一抬頭就看到了這個:

我瞬間就感覺自己的膀胱石化了,只想丟下一句「なにこれ」配上黑人問號臉的無辜表情,以此證明下自己不認識這該死的中文然後拔腿就走。

中國遊客喜歡刻「到此一游」,是因為素質低下嗎?當然是,但也不全是。作為遊客,我們在飽覽異域風光的同時,誰都會想留下一些自己曾經來過的證明。所謂「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飛鴻尚且會在雪中留下抓痕,何況不遠萬里的旅人呢?古人在遊歷名川大山時,常常以詩賦抒懷,每個人都倒背如流的《登鸛雀樓》、《望岳》、《望廬山瀑布》,本質上不都是一種「到此一游」么。

可見所謂的「到此一游」,並不能完全歸咎於素質低劣,實乃人之本性使然。寫個詩,裝個逼,證明哥曾經來過,就算李白杜甫也不能免俗,況乎凡夫俗子?哥千里迢迢來一趟,不震懾下朋友圈,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隨著國人錢包越來越鼓,境外游的門檻越來越低,「到此一游」的慾望越來越強也在情理之中。拍拍拍、買買買、發完朋友圈、帶好土特產,一股空虛惆悵襲來,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左思右想沒什麼可乾的,不如我們來刻個到此一游吧。

在斥責不文明行為的時候,大概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到此一游」對於旅遊的意義。除了吃喝玩樂之外,很多人都會想留存一些旅遊證明作為日後回憶的載體,但國內外大部分景區與名勝能給遊客留下紀念的,不外乎販賣一些簡單的紀念品。但一來這些紀念品價格高低不一、質量參差不齊,二來去的地方多了紀念品買了一大堆又難以收集整理,有沒有什麼「到此一游」價廉物美、規制統一、攜帶方便、又有收藏價值呢?

當然有。在日本這片神奇的土地旅遊時,如果你有心,又和我一樣有收集的癖好的話,只需要準備幾本本子,再給包包里留一點空間,就能滿載而歸成堆既實惠、又方便、顏值還高的不行的「到此一游」。日後翻出來一看,一張張滿滿的都是旅遊的回憶,簡直是裝逼之利器,收集之天堂。

什麼是御朱印

簡單的來說,御朱印就是日本的神社和寺廟授予參拜者的一種參拜證明,由神職人員用毛筆在A5大小的和紙上寫上參拜的年月日與寺社名,並蓋上各自的朱印。由於不同的神社與寺廟授予的文字圖案各不相同,因此對於遊客來說,越來越多的人將其作為藝術品加以收集,而對於寺社來說,不同的藝術樣式也是展示自身個性、吸引遊客參拜的契機,因此御朱印逐漸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關於御朱印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有律令時代起源說、中世時代的「牛王寶印」護符說等。公認的一點則是,御朱印曾是寺廟的「專利」,在江戶時代,隨著時局的穩定與佛教的滲透,對寺廟的巡禮朝聖在庶民間風靡一時,民眾會在朝拜時抄寫佛教經文獻給寺廟,而寺廟則將朱印作為「納経」(納獻經文)的證明授予佛教信徒,隨著參拜人數的增多又逐漸將其作為簡單的參拜證明授予善男信女。伴隨著對寺社參拜在庶民中的普及,御朱印也開始作為一種文化逐漸在全國流行開來,明治時代之後,日本的神社也開始仿效寺廟的做法進行御朱印的授予直至今日。

如今,御朱印最原始的「納経」之意已經消失殆盡,而簡化成了前來參拜的證明,對於沒有神道教文化背景的外國遊客則近乎於「到此一游」的憑證。

御朱印有神社和寺廟之分,兩者的樣式也有略微的不同。下面是神社與寺廟的御朱印樣式,一般來說都有寺社名、參拜時間、朱印這幾個部分。

不同寺社的御朱印形態迥異,有些寫的很簡單,只有一塊朱印加一兩行漢字:

有些則不僅寫的龍飛鳳舞、力透紙背,還附有古老的「社紋」和「象徵印」,稱得上是一張藝術范十足的書法作品。

而且御朱印都是由寺社的神職人員在現場用毛筆手寫,即使同一座寺社中會遇到不同的人撰寫,甚至同一個人也會寫出不同力道的筆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被授予的御朱印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到此一游」的印記。

御朱印作為一種書法與圖形的簡單組合,一張小小的紙片中,凝聚著濃厚而鮮明的日本傳統美學與神學色彩,不但顏值高、易攜帶、規格統一,而且環肥燕瘦、千姿百態,作為旅遊的紀念與證明再合適不過,也是日本的一種別具特色的旅遊文化。

作為傳統文化具有良好延續性的文明古國,日本的神社與寺廟星羅棋布,無論在密度、歷史、保存度還是利用率上在現代國家中都屬翹楚。如果想留存一些旅途終點的「到此一游」證明,又不想抱著一堆土特產紀念品流於俗套,那麼在旅途中收集這些或工整蒼勁、或行雲流水的古樸朱印絕對是不二的選擇。

必不可少的的御朱印帳

御朱印賬又叫「納経貼」、「集印賬」、「御寶印賬」,是收集御朱印的專用本子,材質是吸墨與吸印的專門和紙,內頁一般是蛇腹式的摺疊形狀。如果想開啟御朱印的收集之旅的話,那麼事先備好一本漂亮的御朱印賬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

御朱印賬的購買渠道有兩種:一種是從專門的御朱印賬店、文具店、佛具店或者書店購入,另一種是在神社和寺廟寫御朱印的地方會有寺社自己設計製作的御朱印賬出售。

跟千變萬化的御朱印一樣,各家寺社為吸引眼球,會根據自身歷史或自然的「招牌」特色,在封面上繪製神佛、建築、武將、祭典、風景、寶物、花卉等圖案,配以不同的著色和材質,可謂百家爭鳴、爭奇鬥豔,著實讓人有種「買櫝還珠」的衝動。

除了御朱印帳外,還有各種「御朱印帳袋」、束帶、游印等配套周邊出售,按照喜好自己DIY一番後便可「古物換新顏」,可謂顏控的福音:

這裡要用自己的慘痛經歷提醒一下,決定要收集御朱印的話,一定要事先在店裡買一本心儀的御朱印賬,或者查好喜歡哪座寺社的御朱印賬直接買好。否則像我一樣半路才發現有這種好東西,結果糊裡糊塗地買了一個大眾臉御朱印賬,已經寫了幾張又沒法換,只能捶胸頓足為之奈何。

收集指南與注意事項

日本人在參拜神社和寺廟時會有一套傳統禮儀需要遵守,對於中國遊客而言,雖然不需要對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俯首帖耳,但是身處莊嚴的宗教場所,最基本的禮儀還請務必注意。

這裡有一個御朱印的專門網站,上面有非常豐富的收集信息,對御朱印有興趣的童鞋可以事先在這裡做下功課。

楽しい御朱印めぐり

  • 寺社內會有專門的「御朱印所」或者「御朱印受付處」進行御朱印的授予,位置不一,一般都會有指示牌。

  • ·並不是所有寺社都有御朱印,一些寺院因為宗派原因(如凈土真宗)沒有御朱印,較小的或者無人的寺社也沒有,在舉行祭禮或廟會的時候也可能會停止授予。而在一些節日期間則會有稀有的期間限定御朱印出售,走過路過一定不要錯過。
  • ·御朱印不是免費的,一般都是300円一張,有些大牌的寺社會要500甚至700,有一些則是隨緣給,盡量準備好零錢或一千的紙幣。所以說一本御朱印賬寫滿至少也得花5000円,畢竟日本的和尚不是吃素的。
  • 一些寺社的御朱印所需要排隊,將御朱印賬遞給神職人員後現場寫完付錢走人,一些人流量大的熱門寺社則是進門取號,逛完出來的時候憑號牌領取自己的朱印賬。
  • 在遞給神職人員的時候,請事先將自己的御朱印賬翻開到想讓人寫的空白頁,並有禮貌地說一句「お願いします」。由於是一筆一畫純手工書寫,因此在手寫的過程中請不要聊天喧嘩,靜等神職人員專心寫完。如果要拍照的話一定要事先徵得同意,以免引起誤會與不快。
  • 御朱印賬只有一面可以使用,請勿使用內頁。神職人員寫完之後會在寫完的那一頁放進一張薄薄的紙,這是為了防止尚未風乾的墨跡浸染到另一頁。

  • 由於神社與寺廟的御朱印在樣式上有所區別,如果在京都這種寺社密度極高的地方收集御朱印,可以買兩本御朱印賬分開收集神社和寺廟的御朱印。
  • 一般來說,御朱印作為參拜證明,是要先在寺社內按禮儀拍完手、鞠完躬完才能換取的,沒有參拜就將御朱印帶走是禁止的行為,當然不參拜直接寫完走人也不是不可以。

旅行紀念章

在日本的各大車站、景點、寺社甚至商店,你經常可以看到有一個小小的桌台,上面放著一枚印章和一塊印泥,這就是在日本隨處可見的紀念章了。

它是日本各地各行業推出的「地方限定」旅遊紀念品,設置公共場合供遊客免費蓋章留念。如果覺得御朱印麻煩又花錢,那麼這些同樣眼花繚亂的紀念章同樣也是令人趣味盎然、值得收藏的「到此一游」。

能夠看到紀念章的地方主要是以下場所:

  • 車站

1970年,當時的日本國鐵JNR推出了以收集紀念章的形式推出了「發現日本」活動,1400個火車站相繼推出了各地的紀念章以此推動旅遊業的發展,日本的紀念章文化由此肇興。如今,不管是國營還是私營,是大站還是小站,日本的各個車站都可以DIY自己的紀念章,送到文具店繪製生產後供來往的旅客留印紀念。

國營的JR方面,僅JR東日本的東京都範圍內就有多達77個車站紀念章,分布如下,想要收集完坐電車都得坐到吐:

這些紀念章的印台都在車站的檢票口外,有些是在車站的「みどりの窓口」(綠色窗口),按照車站內的指示牌找到這些綠色標誌的地方就能在裡面找到:

有些則是在車站大廳內,這就比較考驗氪金狗眼了:

下面是我收集的幾個東京範圍內的車站紀念章,各個站的圖案都是各個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名產、風俗,往往帶有濃濃的江戶風情:

偶爾還有附帶的驚喜,比如田町站就還有一枚地區的「形象代言人」,只能說萌文化無處不在:

注意東京範圍的地鐵交通中只有JR線路的車站有紀念章,東京地鐵和都營地鐵的站是沒有章的。

除了國營JR線之外,很多私營鐵路都有自己特色鮮明的車站紀念章,比如鎌倉的江之電,沿途就有鎌倉站、長谷站和江之島站三個站提供紀念章:

車站的紀念章是日本紀念章文化的源頭,也是分布較廣、出現頻率較高的一種紀念章。在一些大站進出的話,不妨留意一下車站內的旅遊諮詢處周圍,都有幾率可以捕獲野生紀念章哦。

  • 城市、社寺、景點、商店

受車站影響,日本的各行各業都紛紛開始自行設計推出彰顯自身特色的紀念章,在旅行的途中,經常可以遇到這些風格各異的圖案。

日本的一些神社和寺廟除了御朱印外,還偶爾會有參拜紀念章,比如明治神宮的這款,附帶有參拜日期:

箱根神社的則是自家古老樸素的「社紋」:

各大景點裡經常也有自己的紀念章,這是靖國神社裡一枚零式戰鬥機的章:

如名古屋城就有多個紀念章,一個是景區的章,一個是登上天守閣的紀念章:

很多的商店也會推出自己的紀念章,在箱根遇到的一家EVA的專賣店就有自己的章,箱根也是EVA中「第三新東京市」的原型,是EVA的聖地巡禮地:

  • 其他

除此之外,不少地區還會有五花八門的吉祥物、活動等類別的紀念章:

日本這些形形色色的紀念章,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並逐漸被各行各業吸納採用,如今大大小小的印台遍及全日本的大街小巷,已經成為日本旅遊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小小的一枚印章看似簡單,但它既擔負著地方旅遊宣傳的重任,又印刻著當地歷史與文化的發展軌跡,成千上萬的圖案拼接在一起,就是一段日本社會時代變遷的縮影。

有心收集這些紀念章的話,一定要攜帶一本專門的印章本,一本空白的手賬內芯就是很不錯的選擇。

日本之所以對我的吸引力如此之強,除了一貫高水準的旅遊環境和服務質量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旅遊行業有很強的自主性與體系性,往往能滿足遊客不同的需求,甚至是奇葩的個人愛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家都會推出打卡和簽到功能,本質上就是為了滿足現代人對於刷存在感的渴求。對於我這樣喜歡獵取「戰利品」的收集控而言,日本不啻於一個打卡的天堂。為了收集這些御朱印和紀念章,需要特意去尋訪不少神社、寺廟、車站、景點,這本身就是一種饒有趣味的旅行。偶爾在角落意外捕獲了一枚野生紀念章,掏出本子時的愉悅心情不會亞於吃貨邂逅了垂涎三尺的美食。日後翻開手賬,一頁頁的墨跡與印泥好比舌尖上殘留的餘味,與在牆上亂塗亂畫,還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到此一游」呢?

旅遊業對於日本而言,並非東南亞國家那樣的國民支柱型產業,但是高度成熟的日本旅遊行業給遊客帶來的整體體驗不止是能用「好」與「舒服」來形容,而是能讓人玩下來有股子滿滿的獲得感,這種提升人幸福度的獲得感決定了在吃喝玩樂之外,一個地方在遊客眼中能有多少能帶來額外好感度的加分項。除了名山大川、名勝古迹這些傳統景點之外,優秀的旅遊業需要做到的不僅是如何開發資源、吸引遊客,更重要的是如何滿足現代人的差異化需求,特別是招攬口味獨特、消費慾望又旺盛的年輕人,這不失為一種旅遊文化的新趨勢。

這裡無意將日本與中國做對比,畢竟國情千差萬別,但日本人為了吸引遊客、振興經濟,總會搜腸刮肚地想出一些各具腦洞、畫風清奇的點子。比如聖地巡禮,前不久入選了2016日本十大流行語,理由是年度爆款《你的名字》在普通民眾間掀起的巡禮熱潮,還有旅遊吉祥物、季節限定等等,效果也確實拔群。不論哪個產業,在創意的挖掘和細節的貼心上,日本人做的確實讓人佩服。

現在國內也有很多主題游,各地的影視城也很火熱,但是總會讓人覺得缺了些什麼。去了日本我才醒悟,國內的旅遊業就很少有這種滿足遊客「到此一游」慾望的小東西。別覺得一張朱印或者一枚印章看似簡單,它們卻能在不經意間與人產生一見鍾情的奇妙反應,也是各地宣傳與彰顯自身特色的絕佳載體。對於像我這樣有收集癖好的人而言,正是有這些能夠提升旅行幸福感的小玩意,才會大大提升對一個地方的好感度。

我們總是罵一些國人亂塗亂畫沒素質,但是有沒有想過,應該去迎合與滿足人對於「到此一游」的本能需求呢?比如鐵老大完全可以在各地的高鐵站設置一些規格相近的紀念章或者小紙片,各地的機場、熱門景點也可以投放,供喜歡旅遊的人各處打卡留念,效果比那些又貴又難帶的土特產紀念品不知道好到哪裡去。又比如熱門影視劇的取景地也可以像日本的聖地巡禮那樣大做文章,我家鄉這邊就宣傳過《琅琊榜》里大草原的外景拍攝地,如果配上一些影視周邊產品,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比傳統的一些廟堂強多了。

以後不管在哪個領域,消費的主力群體逐漸向接觸文化多元、消費能力強大的年輕群體傾斜都是大勢所趨,而日本的旅遊產業中存在的某種對遊客的獨特粘性,正是我對這個國家流連忘返的原因所在。


推薦閱讀:

假期餘額不足?來,悶了這口日式雞湯!
日本消費電子品牌在中國衰退是因為國人的抵制嗎?
留學日本|那些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的教材
日式神吐槽之「哆啦A夢」專題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