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畫一朵雲

《自達爾文以來》的作者古爾德曾開玩笑說,造物主的形象更可能是甲蟲而不是人,畢竟他嘗試了 40000 次(隨口說說的數字)去創造圖案完美的甲蟲,而造人就用了一次。

除了甲蟲之外,造物主顯然對雲也抱著超乎尋常的熱情。

這種以綿乎乎的形態,懸浮於大氣之中的氣溶膠群體,是地球上一道永恆存在的風景。它們總在涌動,又永不相同,光線移動造成不同的折射還會反映出絢爛多彩的顏色。

?Ian Fisher,本文介紹的小眾藝術家

不是所有星球都這麼幸運的。在太陽系裡,不是所有行星或衛星都有大氣層環繞,也不是有大氣層就能擁有雲。

我最新繪製的兩張「軟科普計劃」異星日出系列中,幾乎沒有大氣層的水星和被雲霧籠罩的火星就是極好的對比例子:

完全至黑的天幕十分冷淡無趣,永遠烏雲蔽日沒有一絲縫隙的天空也毫無趣味。只有地球上剛剛好,小雲一朵一朵的,偶爾壯觀地延綿萬里,露出適當面積的碧藍的天。

對雲和天的刻畫,是古往今來藝術家從未倦怠的主題。

它太有趣了,變化多端,色彩也優雅——但是又太難了,畫好一朵雲所需要無數的細節疊加,同時因為這是每個人每天都會觀察的景色,所以藝術家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才能打動挑剔的觀賞者。

Ian Fisher 做到了,但是是以付出遠超十年的精力與才華為代價達成的。

今年 33 歲的 Ian Fisher 給自己起的網名是 @cloudoncloudlove,出生於藝術愛好者家庭的他,從小就住在被爸媽改造成小型畫廊的二樓,感受美好事物的熏陶。

在成長過程中也幾乎立刻就知曉自己有超乎旁人的繪畫天分,他有無數的選擇,但最終只選取了其中窄小的一個,並堅持至今:畫雲。

他畫的雲,比真實的雲還美。

通常是幾十厘米寬的巨大畫板,在粗糙的畫紙上以油彩繪畫。去各個地方觀察不同氣候環境下的雲朵,或者就在自家後院里支個小畫板。

然後就是好幾個小時的專註。每一處陰影,每一處光澤的漸變。

Ian Fisher 每次的個人作品藝術展,名字我也都很喜歡。

Make It Rain.

還有,

In Advance of Light.

聽起來都很美,不確定怎麼翻譯更好。

↑ Make It Rain 系列,雲朵的戲劇衝突更強

↑ In Advance of Light 系列則是顏色更鮮艷

Ian Fisher 最喜歡描述的一種感受就是「好像雲已經瀰漫到了我的身上」。

Clouds sort of fell into my lap... The sky was always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of my paintings, so I used it as an area of focus to enter each new piece.

他喜歡畫雲,是因為這種景色既有自然的靈感可捕捉,又十分自由。

這一分鐘你感慨天上雲彩的姿態與光影,把它深深記在腦中,下一分鐘開始繪畫時,又因為天空的畫面已經產生了變化,只能加入大量自己的想像與再創造。

有跡可循,又全由心生。

因為他畫的那些雲太細緻,太豐富,總覺得可以盯著看一下午都不會膩煩。

感謝有人一直堅持做平凡又有趣的事,也感謝能有一群審美相同的人,陪我一起欣賞。

* * *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MorningRocks | 在藝術中最難的就是有所言說,卻又靜默無聲


推薦閱讀:

每周資訊|喬治·巴塞利茲在畢爾巴鄂的展覽
當Edward Hopper的夜遊者走出畫作,走進電影……
翁昕 的 Live -- 那些適合反覆欣賞的藝術品
不吹不黑,「快樂大本營」好笑嗎?

TAG:绘画 | 艺术 | 云自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