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事勇敢對人害羞,你呢?
第7期訓練營主要是個人探索和反思,所以我又把以前寫的一些關於自我探索的文章整理了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少華探索自我的整理旅途。
這篇文章是16年5月我在北京寫的,當時在北大蹭課。這是我課程的結課論文。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下一篇我會發我的課中論文——《整理與心理學的聯繫初探》。課中論文當時被姚萍老師在課堂里點名表揚,表揚我的認真和探索精神。她一直鼓勵大家敢於質疑權威,挑戰權威,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些對我來講都是莫大的鼓舞,很感謝生命中的這位貴人。也感恩一直關注公眾號的各位小夥伴~~
話說那篇論文從未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明天將是處女出場哦~~請大家期待一下喲~~
么么噠~~
經過一個學期《人格心理學》的學習和探索,我對自己的個性有了很多維度的了解。總結起來是八個字——
對事勇敢 對人害羞
性格中的正:勇敢
——產生的源頭——
特質流派:應該是天生的
我天生就比普通小朋友勇敢,記憶最深刻的是我兩三歲的時候。
沒錯,是兩三歲,我媽都很驚訝為什麼我記得。某天睡醒叫我媽,她應了,但我不知道。我去院子里瞅了一眼沒看見,就以為她不在。當時的想法是,那我就去找她吧,直覺告訴我她在水稻田裡。兩三歲的小女孩,一個人,光著腳就出去了。距離還挺遠的,應該有一公里多吧。
最難的地方是,那裡有個水房,怪陰森的,我一直覺得那裡是有鬼的。但是我敢過去找我媽,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我甚至走到那個水房裡,確認我媽真的不在才回去。
這件事情我一直很深刻,也很自豪。
行為流派
我有兩個哥哥,小時候就跟著他們混
和兩個哥哥一起長大的好處是:我從小就習得男孩子般的勇敢。壞處是:我好難把自己當成女孩子看,一直就很男孩子氣。
精神分析流派
作為最小的女兒,媽媽從小就對我很愛護
從嬰兒時代我就擁有了一個很強大的生存技能:大嗓門。
一餓就呼天搶地地叫「奶~奶~啊」,據我外婆說我在二樓喊,樓下門口都能聽到。因此從小我好多的生理需求都被清楚地滿足,餓了就有吃的,喂的飽,襁褓時代很少會哭鬧,家人照顧得也比較周到。再長大一些,也仗著老幺的身份得到好多偏愛,安全感比同齡人要好一些。
從小就不怕黑,甚至很享受漆黑的環境。
發展,保持或消退
勇敢這個特徵並沒有刻意去保持,對新事物一直保持著好奇和熱衷。
一群人的時候我並不會做站出來做發言的第一個,但好幾次當情況非常緊急但沒有人敢說話時,我就會毫無畏懼站出來。
好像是有一種使命感,讓我自己不自覺地站起來。
中學時代會去參加一些活動的競選,小記者廣播員辯手十大歌手之類的,基本都失敗了。
大學時代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自行車協會,傳統文化晨讀協會之類的。工作之後更喜歡挑戰了,搭便車去旅行,組織豆瓣沙龍,跑馬拉松,現在gap year嘗試將整理師職業化,最近還敢給王石寫信想和他一起做共享社區的實驗。
人本主義
悅納敢於嘗試敢於失敗的自己,家人朋友的無條件的積極支持
我的家人朋友是我最好的支持系統,他們總是默默地支持我每一次的嘗試,即使我失敗了,哈哈。
我也喜歡這樣的自己,輸了並不丟臉,敢跑到舞台上面去我就已經很讚歎自己了。比方說我報名跑馬拉松,家人和好朋友其實很緊張,覺得這件事情很危險。因為每次跑馬拉松都會死人,他們擔心我會死,哈哈。
但是他們還是會支持我去跑,他們一邊擔心一邊支持的樣子其實很可愛。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跑不跑得下來,但是我會去嘗試,練習,學習,和小夥伴組團互相打氣。10公里,20公里,30公里,一次次地練習,享受靠近成功的那種不安和忐忑。最後我居然跑下來了,就好像奇蹟一樣。
從訓練到完賽,這個過程我也一直和家人良好地溝通,用事實向他們證明這是一件很安全,很健康,很挑戰,很正能量的事情。
行為主義
每一次挑戰成功都強化了我的體驗
我沒想過自己喜歡跑步跑著跑著居然可以跑下馬拉松的;
也沒想過我就自己喜歡寫文章寫著寫著就上頭條了,然後有一大群粉絲,後來還有人找我出書的;
更沒有想過共享型社區這個話題我寫出來,真的會有人感興趣的,並願意提供資源和幫助的。
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成玩一樣,但是每一個事件都有一個好的結果和獎勵,這些對我而言有莫大的鼓舞。也繼續鼓勵我繼續玩,繼續探索。
打開一個個有意思的世界。
認知主義
挑戰,嘗試即成功
我並沒有把事情做成了才定義為成功,而是把這個過程定義為成功。
就好像跑馬拉松,賽前我出現了些狀況,很擔心可能要棄賽。但我知道無論棄賽還是跑不完,對於跑步來講,我都算是成功了——這個過程我一直很努力,身體和生活也發生很多微妙的變化。能跑完馬拉松我會很開心,跑不下來我還是很開心。重在參與的體育精神。也好像當年競選小記者廣播員辯手十大歌手之類的,在那個年紀敢站出來和那麼多高手PK,雖然都輸了,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的。
我因此漲了很多知識的。挺阿Q精神的。
性格中的負:害羞
產生的源頭
特質流派:天生的
這個和勇敢其實很矛盾,但我真實覺得自己個性里還是挺害羞的。我敢於去做一個人就能搞定的事情,而面對其他人的時候就會很害羞,有一定的社交恐懼。面對陌生人,我從小就很靦腆,總會被別人以為又文靜又溫柔,想想都挺汗。
越反思越相信愛情
行為流派
在集體主義文化中成長,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從小到大當老師提問題, 即使大家都懂,幾乎都不會有人會舉手。
我也一樣。
如果我真的好想回答這個問題,有強烈的表達慾望,我就盯著老師看,但我很少會舉手。我越來越覺得害羞是中國人的基本性格,不大願意表達自己,也不大懂如何表達自己。當大家都很害羞,是沉默的大多數的時候,我也習得了這種個性了。當好多人說科技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我覺得是欠妥的。
大家只是很害羞,手機和網路掩飾了我們的社交恐懼。因此共享型的社區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了,通過免費流通閑置的物品,讓大家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
期待這個實驗在未來有一天會實現。
認知流派
低調是一種美德
中國的傳統文化崇尚君子,低調是一種美德。害羞往好的來說是內斂,是矜持,是穩重。為了掩蓋個性中大大咧咧、男孩子氣這些並不太見的人的部分,害羞是一塊很好的遮羞布。所以,我在大部分剛認識的朋友眼裡,都是一個又溫柔又嫻靜的女孩子,囧。
發展,保持或消退
害羞確實給我的生活帶來麻煩。
學生時代因為害羞導致消息不靈通;工作時代更明顯了,經常因為害羞不好意思把老闆交代的事情給問明白,導致把工作進度拖慢,出現多次返工和重做。
人際交往上也是,因為害羞不敢表達,和有興趣的人插肩而過,留下好多遺憾。
後來我還是做過好多事情去突破自己的害羞:
給鄰居敲門借鎚子(是的,那時候這種我其實也不是很敢的),參加一些豆瓣文藝青年的聚會,甚至啟動一個人在廣州地鐵街頭游唱的挑戰,還因此上過報紙,是不是很神奇?!
總體來講將害羞這件事控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雖然還是沒有主動去認識新朋友,並沒有因為我好想好想認識某個人而沒有行動而感到非常焦慮和不安。
最近發現,上了一個學期課想和北大的同學搭訕,大家討論討論一下心理學的研究,加個微信之類什麼的,還是做不出來,哎。
人本主義
接納了我的害羞
如果我真的很害羞,我就接納它。
來到北京,朋友們會覺得我應該找整理界的前輩好好請教,甚至為他們打工也是可以的。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可就是沒有辦法行動。我很認真地聆聽自己的聲音,為什麼做不到?
一來因為害羞,我真的不知道第一句該怎麼出口。二是吸引力法則,其實大家都互加朋友圈了。他們並沒有散發出強烈的氣息讓我不得不去靠近,同時我也在不停地寫文章,也沒有吸引到他們的關注。
原因可能是——我們的氣場並不合。
比方說我對姚老師非常喜歡,每次上課我都會為下課之後沒有跟老師聊上幾句而感到懊惱,因為知識儲備有限,提不出有意義的問題。然後下課後我回去不停地看書,慢慢我就有好多疑問可以跟老師討論了,然後想盡千方百計去跟老師套近乎。比方說終於等到520了,給老師獻朵花之類的。但那些老師並沒有讓我千方百計地想去靠近,相反我覺得這個距離非常舒服。
這件事情上我接納了自己的害羞,並沒有因此覺得太困擾。
行為主義
打開自己,當別人走近我
在北京這個人生路不熟的地方打開自己的整理師市場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整理師同行都建議我直接跟鄰居敲門推銷,簡單粗暴有效果,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可是啊,這對於一個很害羞的人來講真的實在太難了。
剛開始的時候,我見到隔壁屋室友路過的時候,都在糾結著要不要開口打招呼呢,說什麼好呢?哎呀,太難為情了,我要不要問他們需不要整理服務呢,免費的哦。哎,真心開不了口。後來我放棄了。我很喜歡在豆瓣寫文章,每天都寫,發朋友圈。開始我也挺害羞的,不太敢寫自己,怕被嫌棄,只是架空地理論來理論去。後來寫多了才開始寫自己,也很流暢。寫作是一種自我表露,當越談自己的經歷,我就越被治癒。真誠容易產生共情,讀者的鼓勵就越多了。
後來居然有圖書策劃人找我談出書的事情,好幾篇文章也上了豆瓣頭條,一下子來了一千多的粉絲,我終於嘗到了甜頭。好多機會和資源就慢慢通過網路流向我了。
我太害羞了,我不想走出去,而是安靜地反省自己。
打開自己,讓別人走近我。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對於目前的我來講,這是最簡單最實用最有傳播力的方法了。同時我也知道,這對很多人來講,寫文章真誠地袒露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嘻嘻,這就成為我的競爭優勢了。
精神分析
回到小時候與自己和解
16年四月底當策劃人找到我要我出書的時候,我是很緊張和興奮的,同時我也很害怕,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問題沒想明白擔心寫不好。
找過好幾個朋友討論,他們接受挑戰才是正經事,因為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但我依然很忐忑,要回復編輯的時候,手機丟了。
這個時候精神分析來了,一定是上天覺得我不應該出書,所以把手機弄丟讓你恢復不了她的;你最近太驕傲了,上天要沒收你的手機來殺殺你的銳氣;我很糾結,好想就把這件事情給推了算了。因為當時我真的很害怕。
我很認真地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時候我看到一個小女孩,她好喜歡唱歌,但是她很害羞從來只會自己一個人唱不敢在大家面前唱。小學舉行歌唱比賽老師問誰要參賽,沒有人回答,老師就叫了她試著唱唱看。她好激動啊,老師居然知道她喜歡唱歌,心裡好歡喜。可是到了講台,不知道是因為太激動還是怎麼了,唱著唱著她居然哭了。
老師不知道什麼回事,懵了,只好讓她回去。老師還說,你不喜歡唱歌你就說出來嘛,幹嘛要哭呢?
小女孩內心很糾結,不是這樣子的,其實我很想唱的,可不可以再給我一個機會。可是她就是說不出口。後來她安慰自己,幸好沒有被選中,不然在舞台上唱走音可會很丟人呢。
那個小女孩就是我。
我終於明白這些年來我把好多本來別人要給我的機會和榮耀推開是因為什麼了——太想得到但又太害怕失去,寧願一開始就千方百計地不要。我好想回到過去好好抱抱那個小女孩,不要害怕,做你喜歡的事情就好了。
想通這一點之後,我就很積極地聯繫編輯,我願意寫書,並且以一種玩的心態去嘗試去挑戰,而不介意我寫的書會是成功還是失敗。
因此我也明白在一個人的時候為什麼能那麼勇敢了,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一點也不介意成功和失敗;
但如果是別人給的期待,即使很想要,我還是會害怕和害羞的。這其實並不矛盾,就像認知流派那樣及時調整觀點與角度,就可以轉變成為一個合適的心理狀態了。
這就是少華的優點和缺點的深入剖析和展示了,
親愛的,你呢?
致謝
在這裡再次感謝北大心理系姚萍老師,她的《人格心理學》課程講得非常棒,每次上課都有非常大的啟發和幫助。
老師在每一節課都鼓勵我們——
不要迷信權威,要敢於挑戰權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踏踏實實地理論結合實踐,你就會發現一片新的天地。正是在老師的鼓舞之下,我才敢於向當前流行的整理術流派提出質疑,通過一次次地探索和實踐,逐步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形成個人風格。
非常感謝,鞠躬。
也感謝各位小夥伴的一直關注和支持。
謝謝儂~~
第7期訓練營少華想和你一同探索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開第7期訓練營:人生就是一場無常的遊戲
※男友突然要和我攤牌分手,我可以怎麼辦?|案例帖
※和追夢在路上對談:學整理術的意義
※如何一招讓女朋友瞬間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