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中奇思」在李叫獸的課程上學到...

「花費5分鐘,獲得我一周的收穫」——浴中奇思

本篇主要想總結下一周來,我在李叫獸14天改變計劃課程學到的內容。

1. 經驗是可以抽象成模型的

我一直有總結工作的習慣,每天下班、每周周末都會抽時間去總結我學到的東西。但是時間久了就發現貌似提升不大,一開始以為是我記錄的方法不對,於是我嘗試了很多的記錄方法,用了比如九宮格、晨間日記等方法,但是效果還是很不理想。上周上完李叫獸14天改變計劃的第一章,發現我的總結方法真的不對。

李叫獸在第一章的課程裡面,講到了兩大內容,一個是十大需求模板,一個是需求自檢清單。我用課程中的一個作業來說明下這兩大內容,首先題目是這樣的:

懶財網是一個互聯網活期理財平台,其優勢在於:懶財網能夠通過平台所具有的智能演算法,把用戶的錢分散投資到不同的優質資產之中。比如用戶在其中存放100元,通過懶財網的智能計算,可以把這100元進行拆解,分散投資到政信類、金融類、工商類等大類下,成百上千種優質資產之中,幫助用戶實現低准入門檻的分散投資。

此外,和其他同類理財產品相比,它具有以下特點:

(1)懶財網提供活期7.5%的資金收益率,相比於其他理財產品(比如餘額寶)更高,同時由於是分散投資至不同資產,風險更低。

(2)用戶可以將自己的資金隨存隨取,並且提現時沒有金額限制,而僅會收取每筆固定3元的手續費。

(3)懶財網投資不設置准入資金門檻,一元錢即可起投。

過去在進行市場推廣時,懶財網發現,雖然擁有種種優勢,但通過主打「免費的理財顧問」;「收益率高,隨存隨取」等概念,並不能通過「低價需求」打動目標消費者。

那麼,這款懶財網在營銷時,應該主要針對哪些消費者?主打什麼需求?從而讓他們選擇懶財網,而不是去其它理財平台。並嘗試為它撰寫一句話文案。

接著我們往十大需求模板上套:

然後可以得出最重要的幾個需求:

  1. 可達性
  2. 低風險
  3. 高收益

接著就可以圍繞這三點開始寫文案,比如這些文案:

  • 把1000塊掰成100分去投資。
  • 懶財網,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工具。

最後再使用需求自檢清單,完成對文案的自檢:

  1. 「把1000塊掰成100分去投資」是在幫消費者做他特別渴望的事情嗎??
  2. 在產品之前,消費者的選擇是什麼,他存在不滿嗎??
  3. 當消費者產生了不滿,他/她願意為這樣的不滿做出改變嗎??
  4. 當消費者打算為這樣的不滿做出改變時,產品是他的首選方案嗎??
  5. 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是否面臨巨大的風險??
  6. 當消費者真的選擇此產品時,你是否做到了揚長避短?

當將文案都套入自檢清單裡面過一遍時,你就會知道哪些是好文案,哪些文案有潛力。從這裡我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原來經驗,也是可以抽象成模型的。比如身為一名產品經理或交互設計師,你的文檔就是你的「模板」,通過模板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得出方案。當方案出來之後,還需要使用一個清單檢查一下。比如:

  1. 有沒有預設界面?
  2. 有沒有考慮新手引導?
  3. 網路環境差的話,有什麼解決方案嗎?是否有個空白界面?

2. 刻意練習(反饋學習法)

在課程中,李叫獸還提到一個叫反饋學習法的東西,其實就是講他是如何進行刻意練習的。他提到,當他看到別人好的營銷方案時,會去猜別人在得出方案前是如何思考的,或者是如何做的,然後再看結果,從而避免後見之明。

比如,李叫獸就提到了京東的廣告,這個廣告主要就是說京東的快遞員跋山涉水送快遞。李叫獸說當他把這個廣告給那些營銷的朋友看,大家的反應都是「這麼簡單?誰想不到?京東跟淘寶的區別就在於它的快遞,它當然要宣傳他的快遞是多麼厲害的呀~ 」

李叫獸將這些朋友的反應稱之為「後見之明」,當你真的希望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需要盡量避免這種後見之明。那麼該如何避免後見之明呢?

我的理解,就是模擬復盤。當你看到一個好的產品設計時,可以回到方案前,去思考「假如我是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設計師我會怎麼做?」接著套用前面整理出來的模板,思考出方案,接著使用整理出來的清單,檢驗一下,同時檢驗一下別人的方案。最後,比較自己的方案和別人的方案的優劣。這樣才能避免像「這麼簡單?誰想不到?」這種後見之明。


推薦閱讀:

「連載6」數字產品的禮儀
在閱讀《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作者說要在需求階段做好高保真原型,在實踐中的若干疑惑?
產品新人總被說交互能力不行怎麼辦?
如何做好團隊的引領者
「一起學」Udaicty 數據分析(入門)P2 項目總結

TAG:产品经理 | 思维方式 | 思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