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舊夢】其二、六代綺羅
序、
南京的景點很多,但不太分散。
總統府、夫子廟秦淮河離著兩站地鐵,算做一處;鐘山、博物館、明故宮在一處;玄武湖、雞鳴寺是一處;只有大屠殺紀念館、雨花台離著遠些。
第一處逛妥了,今天來逛第二處。
一、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
有常識的都該知道,北京故宮是中國現存的唯一故宮。瀋陽故宮的規模還不如蘇州門閥的宅子,算不上故宮,最多是行宮。至於台北故宮,沒有皇帝住過的宮,算是哪門子故宮?
而南京故宮這座昔日世界第一宮殿,已經沒有了。
自朱棣遷都北京開始,南京故宮就被遺忘在了紫金山下,任其破敗而不加修繕,後來還遭過水淹、雷劈,清時又被旗人拆毀改建,直至太平天國,算是完全毀了。
現在的南京明故宮,已經是個遺址了。
這遺址還被圈地佔地,只剩下中軸線上的一點兒了。
而就是這一點兒,還要被中山東路一分為二,劃成兩個公園。
中山東路北側是明故宮遺址公園,南側是午朝門公園。下車時,看見前門還有一座殿,我心中突然有些興奮。
難道沒有毀乾淨?
待湊近一看,又失望下來,歇山頂磚混結構,不光規制低,還是重建的。但它好歹還頂著個美術館的名頭,也許裡頭還有什麼藝術品,我便邁了進去。誰知入內才發現,這僅僅是個賣東西的地方。僅有的與明故宮有關的東西,就只剩二樓的四聖獸石樁和水壇了。
還是出來吧。
門外是狹長的公園,一大塊草皮,一長條走道。走道兩側是一個個殘損的石柱礎,每隔一段都有塊介紹牌,告訴參觀者,這裡曾是怎樣恢弘。只是光靠介紹牌和石柱礎,我是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出的。公園北門也是仿古建築,只是作用更為奇葩,現在是個培訓學校。
至於午朝門公園,除了殘破的城牆和斷裂的石壁,其他可看的風景差不多就只剩廣場舞大媽。
王朝興替的故事,此處就可言明了。
踟躇許久,轉身回望,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殘壁之上,遠處傳來大爺大媽歡快的歌聲。
前朝舊事,盡付笑談。
現在也不錯,不需慨嘆。
二、六代綺羅成舊夢,石頭城上月如鉤
明故宮東邊不到一公里,就是南京博物院。
這座當年的中國第一個博物院,今天雖然藏品被北京和台北瓜分了不少,但仍有底蘊。只是精品寶物的流失,讓它的威名黯淡了許多,如今已經不堪中國三大博物院其一之名了。
和這座城市的命運又何其相似。
博物院有六個展館,分別是歷史館、特展館、藝術館、數字館、民國館和非遺館。
進大門,左側的現代建築就是藝術館,其地下是民國館和非遺館。
藝術館中的展廳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歷代系列展廳,歷代繪畫、書法和雕塑陳列,是從古到今的藝術品分類陳列展;
第二類是藝術家展廳,像是傅抱石的新金陵畫派展、陳之佛的花鳥工筆畫展、吳為山的寫意雕塑展和蘇天賜的意向性油畫展;
至於第三類,則是些雜類藝術品展,有大觀廳和珍寶館。
書法我是一竅不通,國畫卻是學過兩筆,金陵畫派一脈相承的雄偉秀麗之風,讓傅抱石的新金陵畫派融匯吸收,其筆下的江南山水更顯雄奇俊秀,是新中國山水畫中不可多得的佳品;而陳之佛的工筆花鳥,我就更為眼熟,當年我的老師就最為喜歡他的作品,為我擺了不少此公大作,只可惜我沒能堅持下來,工筆畫從入門直接到放棄了。
藝術展中最吸睛的永遠都是雕塑,吳為山的雕塑一改西方寫實風格,反而採用類似中國畫的寫意方式,淡化其形,細琢其神,是可以讓人心頭為之一振的藝術流派。
同樣的,歷代雕塑作品也最為奪人眼球。秦漢的泥塑陶俑、隋唐的女俑三彩、兩宋的將軍石刻、明清的佛像,件件瑰麗。
藝術館下是民國館,沒有了展板展廳展台,而是重建了個民國街景出來。
小洋樓、老爺車、斑駁的廣告畫報、鑲著燈泡的店鋪匾額,無不向人訴說著那一段逝去的過往。火車站、電影院、酒吧間、服裝店,一切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抬頭一望,棚頂也塗成傍晚的天空,恍惚間,好像真的回到了一百年前。
但這真的是民國么?大地主、資本家,土匪頭子、洋鬼子在哪呢?大軍閥、反動派,漢奸特務、日本人又在哪呢?哪裡是租界,哪兒是軍事區?監獄在哪,戰場又在哪呢?
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看上去很美,終究只是現實幻滅後的烏托邦罷了。
民國館旁是一帶而過的非遺館,一改金陵的紙醉金迷,介紹的儘是江淮的農家風俗,姑且算是大魚大肉過後的小蔥豆腐吧。
上樓出門,對面是特展館和數字館。特展館展的是些金佛金鐘瓷器漆器,下層有一個鎮院之寶,叫做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其是一明宣德年間的瓷鼎爐,爐上紋路青花為海,白釉做浪,凝視久了,還真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中間一層還有浪漫蘇格蘭與詩意江南的書畫聯展,可惜既沒有打滷麵有沒有陽春麵;再上層有一俄帝國與清帝國的聯展,我對這號稱農業帝國餘暉的老哥倆興趣不大,票價不菲,就不去了。數字館漆黑一片,左右牆上都是投影畫面,看來是幾年前建成的,VR還沒有火起來呢。
歷史館既是講史,也是對前面幾館的總結。金陵十朝都會,盛也盛過,衰也衰過,又怎麼會沒得可寫呢?
今天的南京,是盛是衰呢?
三、空餘一道秦淮水,著意西流竟向東
等到從博物院轉出來,時候已經不早了。
鐘山風景區還遠呢。
風景這麼多,怎麼瞧得完呢?
思來想去,明孝陵便不去了。明初的故事,我也算是熟知了,朱元璋生前殺孽太重,仇家也多,到底是不是葬在孝陵,還未可知。於是只在孝陵博物館寄託了下哀思,就轉身離去了。
一路上,又路過美齡宮和廖仲愷夫婦之墓。這些年無人機行業蓬勃發展,結果這一航拍,卻把美齡宮這串梧桐項鏈挖了出來。可惜現在正是盛夏項鏈顏色未變,況且我也沒有無人機,故而連這項鏈上的寶石,也不願看了。等來日秋天,帶著心上人,背著無人機,再來豈不更好。況且比起蔣宋撒出的狗糧,還是革命伉儷廖仲愷夫婦更值得我去憑弔一番。
拜過廖仲愷,又上中山陵。中山陵藍瓦灰牆,一看就是死人住的好地方。
這鐘山也真是一個風水寶地,幾代帝王,各路豪傑,全都埋葬在此。我卻覺得,這兒還是個思考人生、歷史的好去處。不站在陵前審視過往種種,便不知人生是多麼的荒誕,歷史有多少的黑色幽默。
朱元璋當年豪氣的說讓孫權給自己守靈,現在自己卻成了孫中山的看墳人;他殺盡功臣傳位皇孫,以為「洪武」之後「建文」,便能江山永固,只可惜朱允炆急著削藩,惹來燕王靖難,也算是二世而亡了;他一生驅除韃虜再造中華,建起的恢弘宮殿,卻只住了二十餘載,反倒是幾百年後的韃虜滿洲八旗,在此駐紮了兩百餘年。
孫中山又可會知道,他那新三民舊三民縫縫補補又三民的主義,現在早已無人問津了?甚至連希望保存屍身供後人瞻仰的願望,也沒能實現,終究是土葬了。(而毛主席希望火化回葬湘潭,卻被人盛進了水晶棺中留在了北京,這又是怎樣的諷刺呢?)
人死如燈滅,燈一滅,黑夜便失控了。
所以我始終對唯物史觀難以完全贊同,「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人民群眾真的創造了歷史嗎?還是一次次的被偉人推著走,又一次次的在偉人倒下後,唱歪了經呢?
而我又能做什麼呢?只希望窮盡畢生所學,多創造些gdp,為他中山先生誇下的20萬公里鐵路的海口,獻上自己的一枚釘吧!
安息吧,孫大炮。
四、軍工學府聲名遠,龍騰鐘山薪火傳
中山陵一路向下,就是南京理工大學。
哈軍工六十年校慶時候,南理工的學生曾組織過一次騎行活動,追溯南理工前輩們從哈軍工南遷之時的艱辛。到達之後,他們在原本屬於炮兵工程系的大樓21A下立了一塊溯源石碑並用沿途采來的土壤栽種了一顆樹苗。
今天我反向溯源,從哈工程來到了南理工,也算是重走了一次南遷之行吧。
從下馬坊一側的校門進入校園,熟悉的感覺真的來了。
同樣狹窄的通往校區的走道,同樣兩側不屬於學校的居民樓。
南理工、哈工程真是對兒親兄弟。
進了校園,熟悉的感覺才算逐漸褪去,南理工在分建之後,並沒有刻意保留哈軍工的建築風格,現如今也都是簡約的現代建築為多。我所期待的中式大屋頂,是沒有的。
於是旅程變得有些乏味起來,再轉下去,就又成了逛山大的節奏了。
之前網上有人提出高校旅遊,把高校作為旅遊景點。這樣看來,怕是未必能行得通。不是所有學校都能評上個國家級景區的,離開了名校的光環,不過是一些被人看厭了用慣了的教學樓。上世紀某個年代,房屋建造以實用風格為主,導致現在不少高校離開了名校光環和回憶濾鏡,就真的不是遊覽的好地方了。
那麼名校旅遊該怎麼游呢?總不是指著某棟大樓說:這兒出過xx院士,那兒出過xx老闆吧?最好回頭再出一款「校友在哪兒」app,打開地圖,查看全城校友;搜集徽章,點亮院士之星;或者乾脆與校方合作,一段時間抽出一天,讓學校名師出馬,為遊客上上一節別開生面的高數或是大物的課程,包管他能美美的睡上一覺,卸去旅途的疲憊。下課睡醒再自拍一張,找回自己的青蔥歲月,填補名校情節的空白,豈不美哉?
那麼我今天該做什麼呢?
前幾年聽說南理工也立了座陳賡像,不如就找找它吧。
有了主線任務,人也充滿了幹勁,我立刻加快腳步,行動起來。
可繞著中心區域轉了兩三圈,陳賡在哪呢?新圖書館前沒有,老圖書館前也沒有;基礎教學實驗樓前面沒有,逸夫樓前面也沒有;武器實驗室前頭沒有;兵器教學樓前頭也沒有;綜合樓前方沒有,食堂前方都沒有;
校長啊,他們把你藏哪去了?
心想著問問行人吧,可南理工人也都放假了,路過的大爺大媽管他陳賡是誰呢。好不容易遇見幾個學生,也都騎著共享單車,我連想叫住他們,都叫不住。我急的抓耳撓腮,眼看著天就黑了下來,再找不到,沒機會了。關鍵時刻,還是要靠搜索引擎,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發現了雕像的蹤跡,原來是在一個什麼河南岸的文化園!
這一個什麼河在哪呢?
眼看著太陽一點一點消失,我終於鼓起勇氣問了一個大媽,結果大媽卻答,哪有河?這哪有河?
沒有河???
難道南理工把校長的雕像仍在不知道幾公里外的一個河邊兒就走了?!!
我仍然不信,再打開地圖仔細搜尋,這學校當中分明真有一條河!還就是那個什麼河!!!
我欣喜若狂,立刻拔腿向河南岸跑去。
但只可惜,我不是夸父。
太陽終究是落山了。
友誼河南岸變得一片漆黑,校長的雕像隱匿在了金陵的夜色之中,我與它失之交臂了。
真是一次不算成功的會師,見不到面,就讓精神永存吧。
回去的學習任務,這回除了算上孔仲尼的那份,又要加上校長的這一份了。
真是感謝兩位對我的督促。
五、無金陵滋味之享,有杭椒牛柳可吃
出了博物院,已是飢腸轆轆眼冒金星了。
再不吃點東西,怕是要與孫逸仙合葬一處了。
可舉目望去,這條街上的吃食,儘是些黃燜雞雞公煲,跑南京來吃一頓餓了么,有些虧啊。
於是又往裡去,終於瞧見一家和這些餐館畫風不同的店,名曰:太陽門精菜館,得,就是它了!
餓得發昏的我,此刻已顧不上什麼金陵特色了,只想找個補充能量的「硬菜」。於是翻上半天,點了兩道牛肉。
第一道叫做豆芽燒牛肉,又是一道紅燒菜肴,只是放了辣椒,這紅燒紅得更加妖艷了一些;
這第二道卻是叫做杭椒牛柳,杭椒杭椒,莫不是杭州辣椒?我一邊吃一邊百度,牛柳順滑,杭椒還真是杭州辣椒;入口即化,這杭椒牛柳是道浙江菜;辣味也算是恰到好處,身在淮揚卻吃了個浙菜;哎呀不管了,我餓了真是什麼都好吃啊,大不了之後去浙江之時我再點它一道淮揚菜,這樣不就扯平了嗎?
第三道則是特味油麥菜,清炒加蒜,只是不知特味是什麼?難道是取「吃了蒜嘴特味兒」的「特味」之意?但這油麥菜就說不上是哪的菜了,哪裡生長,就算是哪兒的菜吧。
…………
待我從南理工敗興而歸,才想起又忘了吃飯。
今天這兩頓飯似乎都糟蹋了。
便隨便在賓館下尋了家飯館,此時天剛黑透,氣溫卻沒怎麼動,依然燥熱。我熱菜吃也吃不動,不如點些冷盤,索性要了份鹽水鵝,吃吃這鴨和鵝又是什麼不同。
理論上講,鴨肉性寒,鵝肉性溫;鴨肉較柴,鵝肉細膩;鴨肉脂多,鵝肉脂少,,,
可實際吃時,我卻也分不清許多,只是隱約覺得鵝肉的水禽味道更重一些罷了。這鹽水鵝,也就被我吃成了鹽水水禽肉。
餓得兩眼發昏之時,怕是給我一隻鹽水黑天鵝,大概我也吃不出它和鹽水鴨有什麼區別了。
至於另一道小炒青菜,就是那平平無奇的小炒青菜了。
畢業半月游合集:
濟南:
【泉城明珠】其一:浮光掠影
【泉城明珠】其二、尋幽探勝
【泉城明珠】其三、下馬看花
南京:
【金陵舊夢】其一、商女唱花
【金陵舊夢】其二、六代綺羅
【金陵舊夢】其三、一江遺恨
揚州:
【廣陵琴音】其一、火傘高張
推薦閱讀:
※新加坡:我在CBD大馬路中間吃烤串
※脫翁遊記(5):武漢行─為何炸掉江濱建築?│脫苦海
※回憶英國之旅
※核電狗異聞錄之秦山篇
※一篇慘烈的新加坡吃記,你將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