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忍、重甲、弓矢—12世紀的女真鐵騎

女真人於12世紀初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在短時間內迅速席捲整個中國北方。女真人在應州俘獲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徹底滅亡遼國後,又揮師南下攻克北宋首都開封,俘獲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家宗室北還,給宋朝人民留下了靖康之恥的刻骨記憶,民族英雄岳飛對此一生難以釋懷。

▲女真武士

宋遼這兩個相鬥百餘年的大帝國能被一個新興勢力短時間內相繼滅亡,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女真人武力上的強悍,卻是不可否認的。金國軍隊給對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由女真本部組成的騎兵了,這些女真騎兵在女真於12世紀崛起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女真赫哲族

南宋將領吳璘曾經對金國的軍事做了一個總結,稱其為「金人有四長」;而這四長頭一個就是騎兵,剩下三長如堅忍、重甲、弓矢也都是女真騎兵的標誌。

▲女真騎兵

先說女真騎兵的重甲。作為金國主要的軍事打擊力量,金國騎兵擁有相當大規模的重裝騎兵,這些重裝騎兵都是人馬俱甲的甲騎具裝。宋金交戰之初,沈琯作為目擊者在給李綱的信中曾特別描述了女真的重騎兵。在他的描述中,女真騎兵全部身穿重甲,這種重甲除了甲片厚實、製作精良非常堅固之外,防護面積也很大,穿戴者只露出一雙眼睛,所以刀槍弓箭都難以對這些女真重騎兵造成有效的傷害。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像契丹人那樣,用骨朵鐵鎚等鈍器擊打他們頭部,這樣就算女真重騎兵不死也會重傷墜馬失去戰鬥力。

▲手持骨朵的女真重騎兵

雖然史料當中對於女真重騎兵的描述很多,但他們的重甲卻不像宋朝重甲那樣有詳細的數據傳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由於女真重騎兵的軍事壓力,宋軍也開始了大規模的重甲化,就連弓弩手也穿上了最低三十七斤的鐵甲,而長槍兵等穿戴的重甲達到了五十八斤的恐怖地步,換算成今制就是在22公斤~35公斤之間。可以推測,女真重騎兵的騎兵甲估計不會有宋軍步兵甲70斤這麼重,因為那樣對於還要披戴馬甲的戰馬是一個極大的負擔。雖然騎兵甲可能不如步人甲重,但肯定也是遠高於一般弓弩手的盔甲重量,筆者推測應在五十斤左右的範圍。

▲女真重騎兵-鐵浮屠手繪圖

女真騎兵都是一人雙馬的配置,平時騎乘閑馬,到作戰的時候再換乘戰馬,作戰時則輕重混雜。金軍騎兵作為中國傳統型的騎兵,弓箭作為武器必不可少,騎射本領也是要過硬的。根據《契丹國志》的描述,在金國起兵之初騎兵是以五十人為一隊的編組模式。這五十名騎兵當中40%是重騎兵,60%是輕騎兵,作戰隊形是20名重裝騎兵裝備長槍和鈍器在第一線承擔衝鋒肉搏的任務,後30名輕裝騎兵則以騎射為主,裝備弓箭打擊敵人,但不管是重騎兵還是輕騎兵都是披甲的,只是輕、重的區別。

後來范仲熊在完顏宗翰軍營中,曾近距離觀察過女真騎兵。所以他的描述更加詳細;金國騎兵全部由女真族人擔任,前排的女真重騎兵人馬皆重甲,主要兵器是長達近4米(一丈二尺)的騎槍,然後裝備一根八棱鐵棍或腰刀一把作為副武器,這些以衝鋒肉搏為主的甲騎具裝戰力強悍、意志堅定,是「驍衛之兵」,被稱作「硬軍」。後排的女真輕騎兵只是士兵穿一件輕甲,戰馬不披甲,主要武器就是拉力為7斗也就是大概84磅的騎弓,攜帶的箭支頗多,在100~300之間。雖然金軍弓的拉力不算太高,但箭支形狀獨特,箭頭長達6/7寸,也就是在18厘米~22厘米之間,而且形狀細長像一根鐵鑿子一樣,穿透力極強。加上金軍騎兵一般在相距50步之內,也就是不到75米的距離才會射箭,所以在近距離投射時殺傷力還是可觀的。

女真騎兵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作戰意志強大,也就是吳璘所說的堅忍了。通過各種資料記載,結合其他如對西夏、遼國騎兵的對比,可以看出女真騎兵的韌性是最強的。西夏騎兵的戰術就是一波流,即勝不勝就看第一波,贏了就乘勝追擊,敗了就直接逃走,不會再回戰場。遼國騎兵雖然也身穿重甲,但主要以輕騎兵騎射為主,「輕而不整」,只要宋軍步兵陣型布好就不會進行戰鬥,被宋軍嘲笑為「敗退無恥」。而女真騎兵的作戰意志則格外堅韌,甚至他們自己有說法,「不能打一百餘個回合,何以謂馬軍?」。

▲《顧廬圖》中的金軍重裝騎兵形象

女真騎兵在獨自作戰的時候,往往會先派遣一兩個騎兵偵查敵人兵力多寡、陣型是否嚴密、各軍之間是否存在縫隙。如果敵軍數量不多,己方佔有兵力優勢的話,那麼女真的重騎兵就會排成數個緊密隊形先後向敵軍發起衝鋒。通常是第一列重騎兵衝鋒完畢後即迅速退出,第二列重騎兵接踵而至,延續第一列重騎兵的破壞力度繼續打擊。當第二列重騎兵退出的時候,第一列重騎兵已經重整好隊形衝到眼前了。如果敵軍數量眾多陣型嚴密,女真騎兵就會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將對方包圍環繞,以尋找戰機進行迅速打擊,所謂「百騎環繞,可裹萬眾」。這個時候如果對方變作圓陣不動,進行嚴密防守的話,重騎兵則會選擇下馬步戰。金國騎兵即便沒有戰馬,但憑藉著身上的重甲和手中的長槍、鐵棒,他們也是非常優秀的重步兵。

▲現代鎧甲愛好者復原的金軍鎧甲

在與步兵一起配合作戰的時候,女真騎兵就承擔了最為鐵鎚的作用,這種戰法在與宋朝軍隊作戰的時候經常使用。因為宋朝軍隊以步兵為主,雖然步兵精銳戰力不俗,但戰場機動能力遠遜於金軍,所以金軍往往會在正面用步兵結陣以待牽制宋軍,而騎兵則趁機從兩邊出擊,對宋軍缺乏保護的左右兩側進行迅速打擊。這就是著名的「拐子馬」。這個戰術就好比兩個人打架雙手都纏在一塊,對方卻還有兩隻手對你的雙肋捅刀子。除此之外,女真騎兵優秀的戰場紀律也給帶來了另一個優勢,那就是敗了也能「復聚而不散」的結隊撤退,使對方不敢盲追;勝了則「整隊而緩追」,有效的擴大戰果的同時,避免散亂窮追被對方反殺。

▲明《摹宋本胡笳十八拍圖卷》中出現的女真重裝騎兵

正是女真騎兵這種區別於以往西夏、遼國騎兵,「不能打一百餘個回合,何以謂馬軍?」的獨特性質,使得宋軍在與女真的早期作戰中,因為沒有及時的有效調整戰術手段而吃了不少大虧。後期宋軍在面對女真騎兵的反覆衝鋒戰術,往往要連續交手數十回合,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激烈鏖戰才能分出勝負,也是苦不堪言。不過對於女真騎兵也沒有必要無限神話,對宋軍更沒有必要刻意貶低。因為雖然女真重騎兵遠較以往西夏、遼國騎兵強大,但在從1125年金軍南下到1142年趙構殺岳飛、宋金和議的這17年間,宋金雙方其實是打得難解難分,同時有來有回的。金軍雖然在早期取得重大戰果但此後的數次南征大敗亦不在少數,精銳力量大部分喪失於與南宋的交戰之中,乃至於金兀朮後期金國士兵普遍對南征抱有悲觀的情緒。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王龍潤。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錫伯西遷(一):恩怨
這種女真人對漢人的同化,具體是怎麼做到的?
金朝的時候有沒有愛新覺羅、葉赫那拉等姓?

TAG:历史 | 冷兵器 | 女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