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最有故事的魚大概是全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一切的一切要從

1938年聖誕節前的一天說起

南非開普省東倫敦(EAST LONDON)附近的海面上,一艘拖網漁船從馬達加斯加附近海域滿載而歸,此行不僅收穫頗豐,漁民們還捉到一條奇怪的大魚——它體長五尺(李雲龍等身)、頭部堅硬、身披青鱗、尾如短矛,被丟在甲板上四個小時仍能憤怒地用大嘴咔嚓咔嚓地向靠近他的人示威。

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相比其他魚類又肥又大的胸鰭和腹鰭,強壯如四足野獸,船上的人戲稱其為「大海蜥蠍」。(告訴我第一眼把蜥蠍看成蜥蜴的不只我一個)

它強任他強,照樣丟岸上。相貌奇特又不是帥,大海蜥蠍並沒有受到特別關照,躺在碼頭潮濕咸腥的地上,魚生無望,流下兩行不做作的淚水。

「啊啊啊啊啊啊啊死之前還能看到小姐姐,不錯了。」

那是路過的東倫敦博物館工作人員拉蒂邁,彼時年輕的她從未見過如此妖艷獨特之魚,於是乎從包里掏出筆記本將其形狀畫了下來,將殘破的大魚做成標本。之後,她拿出魚類學藏書,找尋無果,又翻遍當地圖書館有關專業書籍以及圖鑑,依然沒有找到有關這條魚的任何線索。

Emmm..還是挺突出特點的..

次年初,正在英國度假的魚類學家史密斯教授(Smith, James Leonard Brierley 1897~1968)收到了一封來自老家南非的信,寄信人娜汀梅·拉蒂邁。

"這不就是活在四億年前的腔棘魚嗎?!"史密斯看到信中的速寫圖,失聲叫道。這種只在化石中出現的生物,當時已被廣泛認為早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就已滅絕,比恐龍滅絕的更早。

拉蒂邁女士、史密斯教授以及書信內容

1939年2月,幾經考證的史密斯宣布確認在東倫敦捕捉到腔棘魚(別名矛尾魚,Latimeria Chalumnae,Latimeria 即拉蒂邁 將腔棘魚重新帶回大家的視線當中。

面對因為不及時保護而只剩骨頭、魚鱗和魚翅的腔棘魚標本,有重大發現卻又失去了完整研究對象的史密斯教授又喜又悲。其實我挺想採訪取食腔棘魚肉的漁民,問問他們是什麼滋味(據說比較難吃,而且魚油難聞,現已被列為極危,吃貨們別想了)。

肯定還有別的腔棘魚活著,數千萬年的變遷需要無數代的繁殖,這條魚不可能是單身!史密斯教授馬上印製了大量配有腔棘魚形象的傳單,用英、法、葡三語寫著「發現此魚者獎勵一百英鎊」。

傳單廣為散發的同時,教授也上船尋找,從大西洋到印度洋。期間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研究被迫中斷。

十二是一個充滿幸運的數字,1952年的12月,一封由葛摩群島的漁民發來的電報刺激到史密斯教授的神經「我們發現了像是腔棘魚的魚,盼望您的到來。」驚喜萬分的史密斯教授急忙向南非政府求助,乘坐軍用飛機火速前往葛摩群島。

在那裡,長158cm重58kg已被注射福爾馬林且鹽腌的「活化石」標本靜靜地等待著教授的到來。

史密斯教授與被發現的腔棘魚

前前後後十四年,七個字敲出來容易,真正落到一個人的身上,個中辛酸怕唯有他能體味,那一天,他徹夜未眠。

史密斯教授為何不遺餘力的尋找腔棘魚呢?腔棘魚作為被推測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總鰭類中的一種,不但能用肺呼吸,還能用巨大且強壯的鰭行走,其魚鰭下面有其他魚類所沒有的豐富肌肉以及骨骼支撐,是四肢進化的前兆,也是魚類向兩棲類進化強有力的證據。

如果我們將海洋魚類向陸地生物進化的經歷比作青蛙生長過程的話,腔棘魚則相當於長出四肢的蝌蚪。

這種曾經據推測3.5億年前出現的生物,爬上了陸地。無數的腔棘魚前仆後繼地倒在前往陸地的征途之上,但仍有一批腔棘魚成功適應當時樹木茂盛、氣潮濕溫暖的陸地,成為真正的四足動物。而另一支在陸地上屢屢受挫,噫噓唏,抬頭(有顱內關節可以實現抬頭動作)看了眼當年的明月,拍拍尾巴溜回大海。揮揮鰭,與陸地徹底告別,躲進相對穩定的深海。

東倫敦博物館發行的腔棘魚信封以及對應郵戳

時光荏苒,人類陸陸續續又發現了許多活的腔棘魚個體,並證實至少還有兩種同屬腔棘魚:葛摩腔棘魚、印尼腔棘魚,仍然存活於世。

1955年,在印度洋葛摩群島近海德國科學家發現了15條腔棘魚;

1997年,在印尼的蘇拉威西島人們發現了一種腔棘魚的近緣種;

1997年葛摩總統贈送給時任江主席一尾腔棘魚標本;

1998年,印度尼西亞漁民用深水鯊網捕撈到腔棘魚,而此地距西印度洋腔棘魚群棲息地約有1萬公里,這隻腔棘魚在餐館的魚池內存活了17小時,被法國、印尼、日本科學家解剖、取樣;

1999年,在印尼發現的腔棘魚被描述為新物種印尼腔棘魚;

2009年,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近海觀察到活的腔棘魚幼體;

2010年,一支考察隊又在南非的索德瓦納灣發現腔棘魚。

2010年赴南非的考察隊中攝影師勞倫·巴里斯塔拍到的活腔棘魚

後來經查,這一類魚早已被葛摩群島島民所識,其肉腌干可食(跟鯊魚一個吃法),粗糙結實的鱗片也拿來被當做類似砂紙的磨料,倘若不是被碰巧路過的拉蒂邁所關注,估計腔棘魚大家族還要再做不知道多少年砂紙...

人們也曾在一條懷孕的腔棘魚體內發現過腔棘魚幼苗。因此,科學家認為,腔棘魚的魚卵是在母體內孵化,幼魚出生時就已經完全成形。

2015年9月15日,巴西科研人員發表文章宣稱,腔棘魚的確有肺(紅色標示)。

腔棘魚在早期胚胎中功能良好的肺但在成年階段退化至沒有功能

腔棘魚不僅僅是老古董,更是十足的頑固派。

從化石上來看,現存活體腔棘魚與遠古版本腔棘魚差別並不大,只是今天的腔棘魚體型更大,鰭也更大,失去了原有的內鼻孔,氣鰾也只剩下一點點——這被認為是更適應海洋環境的結果。

距今大約40000年,晚期智人出現。

距今大約350000000年,腔棘魚出現。

地殼已成4000000000年左右。

到底是什麼生物,會見證終焉呢?

mp.weixin.qq.com/s/E_Tr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狐講

未經授權轉載視為侵權,合作請私信知乎號:邊牧

圖源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人體內器官的質量是怎麼測量的?
丑得驚動俄羅斯,這貨難道又是核輻射的產物?
這貨是海中巨無霸,能吃北極熊,渾身帶毒,壽命還長達400歲
如果說每一次戰爭都有大量的健康、優秀、勇敢的人死亡,那後代是不是只遺傳了垃圾基因和思想?

TAG:鱼类 | 科普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