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厲害了我的中國葯,美國都要給他開綠燈!

7月19日,驕陽似火,酷暑難熬。

但對許多醫藥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卻是冷汗直冒。

經歷了近半年的討價還價,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最終發布了《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結果通知》

44個擬談判藥品,36個中標,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2017版》乙類範圍的藥品名單。

為了能夠進入這份名單,各家葯企可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但無奈,談判對象可是人社部,說一不二的官老爺。

當年跨國公司為了中標高鐵訂單,真是吃盡了苦頭,把老底都交了出去。

沒辦法啊,誰讓對方是唯一的壟斷者,議價能力就是強。

你不服不行。

這次也是,最後36個中標藥品,平均降價幅度44%,最高的砍到了70%!

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都要低於周邊國際市場價格。

葯企們的心在滴血。

「砍價特別狠,超出企業的預期。」

「滿頭大汗,扶著牆出來……」

在媒體的報道中,受訪談判代表大多如此表達感受。

眾目睽睽之下,唯有一支葯,與眾不同。

康柏西普(朗沐),醫保支付價5550元/支,相比目前售價6800元/支,降價幅度僅為18.4%

在強勢的人社部面前,他硬是站著,就把錢給掙了。

這到底是何方神聖?

1

康柏西普,是一種眼用注射液。

主要治療的疾病,叫「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名詞太專業了,相關技術原理君臨讀了好幾遍,眼前彷彿看到了數百顆星星在閃爍。

好吧,我決定化繁為簡,把結果跟大家解釋一下就好了。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老人病,年齡超過了50歲,大概100個人裡面就有2個會中招。

一旦得了這種病,輕則視力嚴重下降,重則失去光明,跟漆黑為伴。

咋辦捏?

傳統藥方是沒什麼好辦法的。

直到進入生物醫療時代,人們才找到了解決這種疾病的「光明之葯」。

嘗頭啖湯的,是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瑞士諾華製藥聯合開發的「雷珠單抗」,這款葯2012年進入了中國。

第二個,就是「康柏西普」,2014年上市,比前者僅僅晚了兩年。

一直到今天,中國市場上治療WAMD這種病的藥方,都只有以上兩款。

所以,在和人社局的談判中,就是一對二的格局。

那不就是「鬥地主」嘛,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呢,所以這也就是「康柏西普」硬氣的根本。

至於二人轉的競爭格局,那就更簡單了。

兩種葯相比,外資的雷珠單抗,醫保售價5700元/支,比國產的康柏西普,貴了150元。

但是,要治療這個病,雷珠單抗的推薦用藥是12支/年,而後者只要6支/年。

很明顯,國產的康柏西普在療效上更強,實驗數據也證明,康柏西普的靶點更多,臨床療效要更好一些。

更重要的一點是,根據醫保規定,每眼累計最多支付9支,每年支付最多4支,超出數量就得患者自己掏錢買。

如此一來,結果就很簡單了。

根據PDB數據,雷珠單抗2014-2016年複合增速只有8.8%,而康柏西普近3年複合增速高達163.8%!

2016年,康柏西普市佔率已經超過三分之一,仍在高速搶食中。

如圖:

樣本醫院雷珠單抗及康柏西普市佔率:

2

放眼全球。

目前世界上治療WAMD病的主流葯,也是只有兩種。

一種是上面說的「雷珠單抗」,另一種,是美國再生元葯業德國拜耳合作開發的「阿柏西普」,2012年上市。

「阿柏西普」上市之後,基本上是壓著「雷珠單抗」打。

為啥捏?

答案跟上面的國產葯「康柏西普」是一樣的,就是兩大殺手鐧:靶點多和給葯頻率低。

2014-2016年,阿柏西普複合增速約37%,2016年全球銷售額達到52億美元,已經超過了雷珠單抗的市場份額。

如圖,

阿柏西普和雷珠單抗全球銷售情況:

一樣的邏輯,一樣的命運。

「雷珠單抗」已經抗不了幾天了,註定將是杯具的結局。

接下來,將是「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兩個東西方的新生代王者之間的較量。

西方的「阿柏西普」還沒有進入我國,雖然已經向我國的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報了,但是最快也要2018年才能獲批上市。

即使上市了,沒有進入醫保目錄,也很難在短期內對東方的「康柏西普」構成威脅。

另一邊廂。

2016年10月,東方的「康柏西普」,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直接進入WAMD III期臨床試驗,將進入百億美元的美國市場。

3

跳過I期和II期臨床,直接進入美國III期臨床試驗,這是中國生物創新葯歷史上的第一次。

絕對里程碑式的事件。

對於政治和產業界意義來說,鼓舞人心,對於公司來說,直接意義就是省了2年時間和上千萬美元!

這背後的主角,就是康弘葯業(002773)。

康弘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濟民製藥廠,隸屬於成都第一人民醫院。

到了1998年,已是虧損累累,百般無奈之下,唯有改制。

接手者名叫柯尊洪,曾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做老師和藥劑師,90年代下海,去了海南島特區闖蕩,市場嗅覺敏銳。

從一個毫無技術能力的底層屌絲起步,柯尊洪掌舵下的康弘葯業做過藥材批發,做過仿製葯,然後嘗試做創新中成藥,改進劑型,再升級做生物創新葯,自主研發,十年磨一劍。

這是一個中國製藥公司產業升級的典型代表。

醫藥股王恆瑞之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質醫藥公司IPO,他們正陸陸續續的浮出水面,成為下一個潛在的接班人。

上面我們說了,康弘是一個升級打怪硬拼上來的公司,所以跟很多新秀生物製藥公司不一樣,他的產品庫里,並不止生物葯一個。

「康柏西普」再牛逼,在總營收和利潤構成中,也不過佔了五分之一而已。

中成藥和化學葯,目前各佔比40%,還是康弘的利潤支柱。

並且,他們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要麼是獨家葯,要麼是市場份額數一數二的葯,毛利率全部超過85%!

隨著生物葯「康柏西普」的上市,營收佔比不斷擴大,推動整體毛利率節節上升,2016年已經邁上了90%的耀眼大關。

可以預期,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年仍將繼續攀升。

因為,我國WAMD藥品市場的滲透率實在太低了,目前只有1%-2%,而美國卻是14%。

原因很簡單,康柏西普以前賣6800元/支,一年要用6支,那就是4萬元,幾個病人用得起啊!

但是,現在進醫保了,70%-80%可以報銷,一年只需要個人支出一萬多就夠了,用藥動力完全可以想像。

這是一個數倍增幅空間的巨大市場。

代價只是不到20%的降價,你說划算不划算呢?

4

2010年,主管康弘生物技術研發的副總裁俞德超另立門戶,曾讓康弘經歷了一場危機。

俞德超,美國加州大學藥物化學博士後,中組部「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也是康柏西普的主要發明人,曾被評為國家「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那一年的獲得者里,站在一起的還有「長征五號」、「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研究團隊。

可以說,俞德超對於康弘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

尤其是,那時候的康柏西普,正處於臨床試驗的關鍵階段,不容有失。

很多投資者都為康弘抹了一把汗。

但是,今年5月康柏西普的pmCNV適應症已經順利獲批,剩餘的2個預計也將在今明兩年獲批上市。待康柏西普全部適應症獲批後,目標市場人群將是目前的3-4倍!

這場危機的渡過,驗證了康弘團隊的管理能力,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康弘管理層的團結一致。

康弘目前是一家擁有濃厚家族企業色彩的公司,前十大股東持有公司82.57%股權,幾乎全是一致行動人。

如圖,

2017年一季度康弘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第一大股東,康弘科技,柯尊洪持股81%;

第二大股東,柯尊洪本人;

第三大股東,柯瀟,是柯尊洪和第十大股東鍾建榮的兒子,柯瀟和鍾建榮均是康弘的董事和副總裁;

第四大股東,龔靜,是監事會主席龔文賢的女兒,是康弘生物的財務職員;

第五到七大股東,是幾個鼎輝的投資基金,在IPO前就已經跟康弘簽了一致行動人協議;

第八大股東,趙興平,是康弘董事兼副總裁;

第九大股東,鍾建軍,是鍾建榮的弟弟,也就是董事長的小舅子,擔任康弘的財務總監兼董秘。

從上到下,全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你說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並無絕對的好壞,家族公司里也有做到像三星、高通這樣的牛逼公司,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

當領導核心牢牢掌控住決策權的時候,決策的執行效率會非常高,遇到危機也就能輕易化解了。

5

我們看康弘的在研產品:

9個葯中,4個化學葯,2個中成藥,3個生物葯。

生物葯的研發力度在不斷加強,其中處於獲批臨床、一期、二期的藥品分別都有布局,一個接一個。

生物創新葯研發周期極為漫長,因此很多公司都有「十年研一葯,一葯吃十年」的癥狀,帶來公司業績的步步驚心。

康弘明顯屬於另一種風格的,穩健踏實,走一步,看兩步。

在他之前,恆瑞最愛這麼干。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衛計委提出的「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用藥原則?

TAG: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