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四十二 寶江
寶江:湯顯祖跟貴港的那些事兒
光緒《貴縣誌》中引用《名勝志》的措詞「寶江,附郭在北廂地方,縣西一里名浮江,自賓州來,入於郁」。
民國《貴縣誌》則更詳盡的介紹了這條貴港境內長度最長的鬱江支流:「寶江,在縣西一里,一名浮江,至縣城西匯於郁,又名鯉魚灣」。「寶江支流有四:
一曰硃砂江,在郭西里,其上游有支流三,其一為根竹江,在郭北里來源有二,一出於北山之銅盤山,二出於北山之龍頭山。其二為乾河,在郭西里,源出於北山之六班山,其三為江灣河,在郭西里,源出於北山之徙金山皆匯於砂砂江。
二曰紅泥江,在郭西里,其上游有支流四,其一為石龍江,在山東里石龍江,上游……有分嶺河為貴縣武宣分界處……,其二為六芳江,在山北里,其上游為龍岩江……,其三為黑洋江,在山北里,其上游為陳留江……,其四為黃梁江,在山南里,發源於山西里之羅山泉及龍江泉,皆匯於紅泥江。
三曰桐嶺江,又名六廬江,在郭西里,發源於六廬山,經桐嶺村背至廖村合於紅泥江,水清澈產鱖魚,沿江築陂壩澆灌各村田畝。
四曰平洋江,在水北里,發源於貴縣賓陽橫縣永淳交界之鎮龍山,經賓陽屬梁村入縣屬黃練圩至山斛謝村與紅泥江之下游會合於三江口即寶江之上游,梁志雲(即梁志祥編纂的光緒版縣誌,E言注)三江口在郭西水南里,縣西七十里,左上通來賓石牙,右上游通賓州梁村,紅泥江、六廬江、平洋江合流為寶江處,灌水北水南,獨木菱角水狼各處田畝。」
據知,清民兩代所言的寶江,即今所稱的鯉魚江。清民時的寶江,又名浮江,亦叫鯉魚灣(應是專指在市區匯入鬱江這一段)。蜿蜒流轉的鯉魚江,在貴港境內長78公里,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流經範圍覆蓋了貴港整個西部地區,包括樟木、山北、東龍、蒙公、振南、黃練、覃塘、根竹、三里、五里等鄉鎮,鯉魚江的源頭,非常有意思,有四支源頭,其中有三支發端於蓮花山系(即北山),其中發端最北極的是紅泥江,其上游為貴縣武宣分界處,而有一支則源出另一獨立山系-鎮龍山,海撥1170米的鎮龍山主峰為貴賓橫三地分界嶺,平洋江即源出鎮龍山主峰大聖山。鯉魚江源頭上游四大支流分別源出貴港兩大浩瀚山系,四大支流分別從北往南、從西往東方向匯今天三里鎮九岸村,即縣誌所稱的三江口,再從三江口往東奔騰,最後於注入鬱江幹流。這條枝繁葉茂的鬱江支流,「北通來賓,西接賓陽」,水質清澈,盛產鱖魚,又便於澆灌田畝,在古代可謂貴西地區的母親河、生命線。也正是這條鬱江大支流,成為清民時代貴縣行政建制劃分里圖村屯的重要方位坐標:水南里和水南里中的「水」即是寶江,水南里,顯然是指寶江南部地區,即今三里、五里、石卡西山三地,水北里,指寶江北端,即今黃練一帶。貴港清民時代各里圖(即鄉鎮)分區的名稱極具本鄉土風情,既有本邑山川坐標指示,又具自然方位導向,可謂是區劃與自然的完美統一,而非向今時今日市區新舊區街道或者諸多樓盤「亂嗨絕」來起名或者更名,這是後話,未來或將單獨作一篇「九懷各里的那些地名」。
鯉魚江,一條發軔於貴港境內兩大極高峰:北極高峰1157米的蓮花山脈主峰,西極高峰1170米的鎮龍山脈主峰,分別從北、從西奔向鬱江平原,從高山到平原落差,鯉魚江水系所切割的,不只是河床,更重要的是那一股氣勢,挾兩大雄偉山系之勢,排山倒海或談不上,但起碼也是由成百上千股涓涓細流蜿蜒輾轉彙集於三江口,爾後與城西注入鬱江。四支源頭可比作扇頁,三江口以下的鯉魚江可比喻成扇柄,而這把扇柄插在鬱江的位置,就是鯉魚江口,牛皮灘前。由於鯉魚江注入於城西小江村,使得當時狹小的貴縣城內也可謂兩江交匯處:當年城內五門俱全時,西門橋下的一道小水溝居然也能號稱為橋,那西門橋外不遠的鯉魚江可謂城外西邊天塹了,鬱江幹流更且不講了,是天塹的他爺了。
讓寶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出鏡的光輝時代,是明代的萬曆年間,因一位廣東南海進士來貴縣任縣令而被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所銘記並賦詩頌揚。這首七絕詩理所當然地被光緒版貴縣誌所收錄:
送林貴縣
明 湯顯祖 蒼梧猿斷泣湘君人向清潯逗日曛
直下寶江明月影 能開二十四峰雲
湯顯祖所言的「林貴縣」,即明萬曆年間任貴縣知縣林朝鑰,林朝鑰為廣東南海人,於1583年中進士,而其同年科學友江西人湯顯祖也同於1583年中進士,老湯早在21歲時便中舉人,按常規這類天姿聰穎的小年青再努力發奮中進士當不是話下,但卻因不畏權貴而受到擠壓,直到首輔張居正死後,老湯在其中舉人的12年後才中進士,儘管當時也才33歲,算是年輕的進士了,這一年是萬曆十一年,隨後湯進士被任為明代留都南京任職,類似文書檔案類的文職。
林朝鑰任貴縣知縣的時間,諸縣誌中均無確切的年份,只是記載「林朝鑰,南海人進士萬曆間任」區區數字,萬曆年間長達48年,1573-1620年。紙質的縣誌沒有記載林朝鑰到底在萬曆朝的哪年任職,但石質的「縣誌」卻給今人留下了蛛絲馬跡:大圩鎮的龍岩景區的摩崖石刻「古懷第一山」即出自林朝鑰之手,這位到處暢遊轄區內勝跡的知縣大人在龍岩留下了「萬曆庚寅歲 南海林朝鑰書」的題額落款,庚寅歲,即1590年。而在城南八里的南山寺,近水樓台,林貴縣更是捷足先登,留下了游南山寺碑的詩刻,這一年是1588年。據此,1588-1590年知縣均為林朝鑰,其赴貴縣任知縣的時間最遲為1588年,離任時間最早為1591年,這首七絕《送林貴縣》是湯顯祖於1588年或之前所作,送與其有同年登科進士的「年兄」林朝鑰,詩中的「直下寶江明月影」即是描繪鯉魚江的夜景,而後一句「能開二十四峰雲」表面上是描繪貴邑首勝南山二十峰,但E言覺得有一股讚頌鯉魚江的氣勢:奔騰直入鬱江的寶江之氣勢能撥開鯉魚江口正南面的南山諸峰上的烏雲!另外,湯顯祖這詩七絕,也非常針對性地記錄了「林貴縣」由廣東到貴縣的路線:蒼梧(梧州西江)-潯江-鬱江(貴縣)。而有意思的是,在林朝鑰在貴縣縱情于山水留下「古懷第一山」的感嘆後第二年即1591年,湯顯祖由留都南京被貶到廣東徐聞,在徐聞期間,湯顯祖渡海暢遊了潿洲島,這一年或者林朝鑰剛剛已不在廣西貴縣任職,不然按兩人情誼交情,從徐聞到貴縣或從貴縣到徐聞不在話下,當可敘昔日舊情及共言仕途之險惡。湯顯祖被貶徐聞後一年,即又被調到浙江遂昌,結束了短暫的嶺南流放生涯。
鯉魚江,奔向鬱江的最後一段路途,被曾是全國最大的製糖企業貴糖廠區攔腰包圍,每年榨季,這段從北山從鎮龍山起源的清澈鯉魚江成為糖廠的天然排污溝.
鯉魚灣,這段接近建設西路的鯉魚江段是名符其實的鯉魚灣.同上
同上,鯉魚江口,遠處幾近沒橋孔底的橋樑是築於1958年的小江橋。【楊旭樂文/圖】
原文地址:貴港文化遺產之四十二 寶江 - 抓拍貴港 - 紅豆博客
推薦閱讀: